APP下载

为追梦者“导航”“添翼”的路线图

2016-04-06萧惑之

中关村 2016年3期
关键词:导航梦者中关村

萧惑之

《创新中关村》之“技术和产品创新”,字字珠玑,音符跳动,如获至宝。编辑画龙点睛之笔“创新点”,矮纸香凝,荡气回肠,读者撷取精华,顿开茅塞,恍然大悟,翘指点赞。

大约是在2014年岁末,我曾在网上看到过《创新中关村——见证中关村改革创新历程》的样书,朦胧中感到一定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不过一看书的定价150元,囊中羞涩,忍痛割爱了。猴年春节前夕,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贝壳咖啡馆里,一位多年报道中关村的年轻记者朋友,送我一部《创新中关村》书稿,随便翻阅一过,殊不料竟然爱不释手,懊悔当初没舍得“票子”买来先睹为快。鲁迅先生当年曾把买有用的书比喻为“绿林好汉”不惜工本购置“盒子炮”,时下的人如我者之流缺乏的正是这种探秘精神。

《创新中关村》在“编辑说明”中对“读者对象”有一个期许——“本书是一部资料性文献,供领导机关、管理部门,以及有关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了解、研究中关村示范区改革发展历程时参考”。其实,尽管我们这群常年生活在中关村的“打工族”不敢忝列在编者期许的“对象”之内,但是作为一个“追梦”的有志青年,拜读了这部长达550页约70万字的“巨著”,憬然生发一种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书的首页题词——“本书献给为中关村改革创新做出贡献的人们”——让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因为“人们”,不论是蓝领的“蚂蚁雄兵”、“快递小哥”……抑或白领的“编程员”、“工程师”……当然还有“高管”、“大咔”……都是中关村事业的贡献者。通读过后,尤其是书稿下篇第六部分——“技术和产品创新”,随手翻去,字字珠玑,在眼前舞动,如获至宝,反复把玩,走心揣摩。加之编辑呕心沥血的画龙点睛之笔——“创新点”之提示,让读者在“科海拾珠”撷取精华之后,恍然大悟,点头认同,翘指点赞。诸如,1985“联想汉卡”的问世,“推动了微型计算机在中国迅速普及和应用”。同年,“汉王笔”的神奇出现,“是唯一完全不受笔顺限制的手写识别系统”。至今一些耄耋之年的见证者还在享受“汉王笔”带来的快乐。最触动我神经的是“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发明”,是年,我就是“报人”中最早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之一。告别了铅与火,省却了半夜跑王府井《经济日报》印刷厂“调整版面”的紧张劳累,何等的欣慰!再往后看下去,与我们生活密切关联的产品,诸如联想微机,用友软件,金山WPS,爱国者MID,“星光”中国芯,百度搜索和“搜狗”引擎,新浪门户,后起之秀“小米”手机……若往高处看,诸如星云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嫦娥二号升空……读这些记录的文字,犹如观看“中关村之百宝图”,心潮澎拜,一种创作的激情让人热血沸腾。

“人老谢事,古之礼也”。可是,我一介“中关村”耄耋草民,耐不住寂寞,想念村里的年轻朋友,他们给了我太多的快乐和希望。近日来,多次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孤独徘徊,驻足观望,在咖啡馆里呆坐冥想,蓦然回首,那一张张稚嫩充满梦想的脸,紧张而严肃,开朗而无语,锁紧的眉头在思索着什么……。我想,为什么不把这部厚重的《创新中关村》的“历史见证者”放诸咖啡馆的长桌上或展厅的书架上呢?让后来者知道,先辈创业的每个足迹都有故事,而今沿着这一串串足迹的追梦者正是中关村事业的薪火传人。我敢断定,《创新中关村》是精神大餐,定然会比咖啡更能提神。我相信,《创新中关村》将是“追梦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中难得的“路线图”,是无声的向导和闪烁的灯塔。谓予不信,请君一试,心中自明。

中关村创业的先驱者给我们留下一句可代表中关村精神的箴言——“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容忍失败,以人为本”。这“十六字经”,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底蕴博大,是中关村人用智慧和践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这部《创新中关村》长卷中,记录的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故事……可是贯穿始终的却是这“十六字经”。说什么“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说什么“揭谛揭谛”真实不虚……对创业者来说都不过是一种虚幻,唯有中关村的“十六字经”才是追梦者心中的指路明灯。

中关村人记忆犹新,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别开生面,在中关村举行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议,把“课堂”搬进了中关村,柳传志、李彦宏、雷军……“大佬”成为“先生”。是年的国庆节后,一个更新的创新浪潮在中关村大地蓬勃兴起——“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作为追寻“中国梦”践行“创业创新”理想的开拓者,我们从《创新中关村——见证中关村改革创新历程》的中,看到了中关村永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宏先生在书稿的序言中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理性分析和答案。一是“中关村是我国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的试验田”。二是“中关村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三是“中关村是集聚和整合利用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进行创新创业的梦工厂”。……这部著作,见证了中关村“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和管理创新”、“创业服务创新”、“科技金融创新”、“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创新”……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关村是如何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的一系列诸如“1+6”和“新四条”等政策,在“先行先试”中取得成效和经验并辐射到全国。读者为中关村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时不我待的创新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勇气”所感动。读者为中关村“构建的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而痴迷。……总而言之,读者看到并铭记在心中,中关村的管理者——“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放活市场‘无形之手。完善社会‘自治之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因此读完这部“长卷”,势必萌动“一试身手”实现自我的决心。志当存高远,唯有鲜明的旗帜才能指引追梦者勇敢前行并少走弯路。因之,把《创新中关村》视为追梦者践行“双创”的路线图绝不为过。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武”。探秘《创新中关村》的字里行间,让人情不自禁地怀念仰视当年卖电脑的“联想”、贴小广告的“新东方”、一腔热血的“爱国者”、跳出围城的“用友”、星光舞者“中星微”、还有那喝小米粥的创业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笃信,薪火传承,后来者居上。因之,《创新中关村》孕育着没有讲完的故事,“矮纸香凝,句句真情”,又是一部充满正能量励志的好书。

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地质学家李四光说,“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法国作家雨果讲,“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谈到创新驱动发展时,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而实现这神圣使命的就是人才——“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我们在《创新中关村——见证中关村改革历程》中,惊喜欣慰地看到,每个创新产品中都聚集着一批又一批“献身者”的身影,他们就是当年的“造梦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振兴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在当今当世尤为重要,也唯有在当世当今才能得到实现。中关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猜你喜欢

导航梦者中关村
救梦者 3
救梦者 2
救梦者 1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从追梦人到助梦者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