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走向全球的改革创新高地
2016-04-06习牧歌
习牧歌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中关村的变化日新月异,迎来了又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检视过往,将为未来提供更好的借鉴。
“十二五”时期,中关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1+6”政策措施和中关村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业活力强劲激发,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创新体制:70余项改革举措助推创业
中关村是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过去几年,中关村深入实施“1+6”“新四条”“新新四条”为代表的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形成了主体协同、要素聚合、环境友好、内外循环运行有序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先行先试”四个字,成了中关村的“标配”。中关村是示范区,也是试验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形势复杂,有中关村这么一个宝地勇敢探索,是一种既稳健又开放的制度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关村围绕扩大开放式创新、新业态监管模式创新、央地融合创新等重点改革领域,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等委办局,推动了70余项改革举措,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田。这些重要改革举措包括:
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市科委、市财政局和税务部门实施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股权激励试点、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政策试点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两年来已有104家科研单位参与股权激励试点。 “十二五”期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户数和研发费用归集项目可加计扣除额均显著增长,享受政策的企业户数从2010年的1079户,增加到2014年的2425户,可加计扣除额从2010年的57.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87.7亿元。
为领军人才搭建事业平台。中关村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等为领军人才搭建事业平台,聚集了大批全球创新创业精英。千人计划顶尖人才王晓东院士领衔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创新科技经费的支持方式和使用方式,吸引30多名中青年海外科学家回国,建成了28个实验室,其中4人入选了“千人计划”。
联合各机构实施各项制度改革。比如,联合市工商局等在中关村率先实施了19项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工商登记流程,支持设立创业孵化集聚区,为创业者提供便利。联合市食药局实施了支持中关村食品药品监管及产业发展的12条政策,开展国际临床多中心评价互认、上市药品许可持有人制度等改革试点。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中关村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中关村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关村支局),开展企业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改革、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改革等试点。
超前布局,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十二五期间,中关村瞄准全球前沿科技创新趋势和产业发展方向超前布局,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可谓战绩辉煌。
首先,原创性“新技术”突破不断涌现。中关村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多个领域催生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仅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中关村高校院所和企业有近百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主导或参与了透明计算、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蛋白质结构等基础前沿研究和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无人深潜、高速铁路、深水钻井平台、高分辨遥感测绘等多项国家战略高技术工程项目。
据统计,中关村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0%,企业创办的技术中心、试验基地等科技机构数量年均增长30%以上。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融合形成的“互联网+”领域,在靶向药物治疗、基因测序等生物医药领域,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领域,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北斗卫星导航、无人机、3D打印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关村企业正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最近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产业,中关村企业有精彩表现。2015年12月,素有”计算机视觉奥林匹克”之称的ImageNet比赛上,来自中关村的创业企业商汤科技(SenseTime)引人注目,在微软、三星、高通、腾讯、UIUC等业界和学界巨头参与的情况下,成为首个在此项赛事中夺魁的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此次夺魁的"视频物体检测"比赛,是今年ImageNet的新增比赛任务,需要在运动的连续视频中检测物体位置、同时识别物体类别,堪称此次比赛中难度最大的领域。一旦该技术成熟,在无人机、交通、安防、电影、动画等领域都将迎来巨大的应用空间。
大企业也不落后,百度在硅谷设立“深度学习研究院”,在深度学习的多项尖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语音识别、OCR识别、人脸识别、异构计算、图像搜索等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只有斯坦福大学和IBM、谷歌、微软、Facebook四家科技巨头设立了同类研究机构。今年小米将筹建小米探索实验室,研究今天最前沿的科技和方向,首先将进军VR(虚拟现实技术)和机器人领域。
在新材料方面,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范守善院士团队发明的-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薄膜,足以引起一场材料革命。0.3毫米厚、0.5克重饿一张薄膜,经过加工可制成2000张手机触摸屏——这一条薄膜生产线,日前落户中关村怀柔园。无独有偶,去年9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华裔科学家王中林发明了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纳米能源系统。这一系统可用来驱动传感器或者微型器件,应用于将肢体运动转换为能量的可穿戴服装设备。
产业集群是中关村的一大特色。近年来,中关村连续建立了众多的产业联盟。今年1月29日,中关村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联盟正式成立;2月3日,由世纪互联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中国通信学会、中国联通研究院等运营商,及集佳、布比网络等公司发起的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