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自贸区版图上的中国印象

2016-04-06张锐

中关村 2016年3期
关键词:谈判贸易

张锐

从周边国家开始扩散,形成中心开花与四面爆破,在此基础上沿着“一带一路”伸展,未来打上中国标签的自贸区(FTA)将辐射至全球经济版图的各个方位与角落,其背后所倚靠的不只是中国经济37年改革所沉积下来的巨大能量,还有持续对外开放所积攒下来的浩瀚人脉与广阔市场。

国际潮流下的抉择

由于多重因素的纠结,过去10多年中世界贸易组织所推动的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进展十分缓慢,而为了拓展出口市场,许多国家开始将贸易政策的重心转移到谋求和推动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议上来。根据WTO统计,目前全球已有320多个FTA生效实施,而经由FTA协议所进行的跨国贸易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50%。另据统计,最近10年,亚太地区双边自由贸易区从原先的70个猛增到目前的132个,另还有75个自贸协定正处于谈判之中。面对着渐成滚滚潮流的FTA,任何一个国家如果置身事外,就有可能被边缘化的危险。

身处亚太地区,中国在FTA层面所面临的竞争性压力不可小觑。去年10月份,“跨太平洋经济合作伙伴协定”(TPP)正式达成,参与其中的12个成员国基本上处于中国周边;而且美国正在与欧盟展开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谈判,以最终建立美欧自由贸易区。TPP是美国“重返亚洲”和实现“亚洲再平衡”的重大战略,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遏制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而TTIP一旦建成,基于美欧之间特殊的政治与军事联盟关系,双方针对亚洲各国的政策协调程度无疑会明显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亚太地区许多国家随美国而动的代入感就会进一步强化,到时中国就面临着被隔离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能满足于已有自贸区的成绩单,而必须在亚太地区寻求自贸区的重大突破,以防止自己陷入被动,并最终取得地缘政治上的主动权。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20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8个,涉及2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斯里兰卡和挪威的自贸协定,以及《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

向周边扩散的两大桥头堡

在去年年底降税的基础上,从今年1月1日开始,中韩两国进出口产品实施第二次降税,中韩自贸协定全面启动。比较发现,中韩自贸区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贸易额最大、综合水平最高的自贸区,也是我国迄今涉及领域最广、内容最为丰富的自贸区。资料显示,在中韩FTA之下,两国产品税目的90%、贸易额的85%都取消了关税,中国GDP因此将增长1-2%,韩国增长2-3%,中韩两国形成了一个人口高达13.5亿、GDP高达11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

对于中国来说,中韩FTA只是在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接下来中日韩三国自贸协定的谈判会提上日程。资料显示,从迈开谈判至今的4年时间中,三国先后进行了9轮谈判,而且去年年底中日韩正式签署了投资协定,为三国FTA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某种程度而言,中韩FTA的启动对中日韩FTA具有倒逼作用,毕竟韩国与日本的产业结构有相似之处,二者对华出口可以彼此替代,在这种情况下,历来在谈判桌上略显被动的日本自然就会主动考虑谋求加快中日韩FTA的谈判进程。

作为中国在亚洲地区伸展FTA空间的另一个重要支点就是RCEP。从具体推进过程来看,RCEP采取的是上10+6(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方式,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原计划去年年底正式完成谈判的RCEP推迟到了2016年。资料显示,RCEP是继中韩FTA之后中国参与谈判的最大规模的自贸区,而且中国已连续7年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因此,RCEP一旦建成,对于中国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争取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主动权和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更为潜在的价值还在于,参与RCEP谈判的成员国中,除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外,东盟10国中的马来西亚、越南、文莱、新加坡位列其中,由于中国与智利和秘鲁签署了自贸协定,RCEP一旦建成,TPP试图运用美国和墨西哥等两国力量对中国形成钳制的作用就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说中国在亚太地区因TPP被隔离的风险就会自动消弭于无形。

打开亚太自贸区之门

在由21个经济体组成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了建立亚太自贸区(FTAAP)的设想,并得到了APEC成员国的一致响应,同时第22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正式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资料表明,APEC共有21个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占世界的50%,贸易总量占据全球贸易额近半壁江山。根据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的预测,到2025年,FTAAP将为亚太地区带去1.9万亿美元的年收益。

FTAAP谈判的启动显然改变了整个亚洲的自贸区生态,即形成了亚太版图上FTAAP、TPP与RCEP三方共进的格局。现在看来,TPP已经落地,RCEP今年年底谈判收官也没有悬念,而受到制度差异、敏感领域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FTAAP的推进会异常艰难。然而,FTAAP涵盖的成员国所体现的自由贸易空间又要宽泛得多,而且能够消除区域贸易合作中“意大利面碗现象”,最终产生的经济贸易与制度红利要比TPP与RCEP大得多。因此,借助TPP与RCEP两大核心站点以最终扩容成FTAAP就成为了一个富有建设性的期待。

观察发现,除了RCEP与TPP的谈判成员有所重叠外,虽然TPP与RCEP标准不一,但并不是完全对立甚至于对抗的。TPP偏重于新议题的规则及制度问题,谈判议题除包括货品市场进入、跨境服务贸易、技术性贸易障碍、知识产权、投资等传统FTA贸易议题外,还包括合作与能力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金融服务、竞争政策、电信与劳工等FTA新兴贸易议题。相比之下,尽管RCEP的议题以传统议题为谈判重点,但也涵盖了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竞争政策、争端解决等,两者有很大的交叉,这是RCEP和TPP融合的基础。

摒弃与TPP相对立的思维,中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推进FTAAP谈判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甚至核心作用。除了前述中国应当有意在RCEP谈判中提出诸如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等领域的更高规则主张外(会赢得日本、澳大利亚的积极支持),中国还可以通过扩大中美BITT(双边投资与贸易协定)谈判推动RCEP与TPP的有效融合或链接。目前,中美BIT(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已经进行了十几轮,可以考虑在BIT的基础上,再加入贸易谈判内容,把BIT扩展到BITT(双边投资和贸易谈判),使之与TPP和RCEP规则互联互通,进而成为TPP和RCEP的纽带或桥梁。另一方面,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沟通,及早启动中美自贸区谈判,以加速RCEP与TPP有效融合或链接。只要中美自贸区谈判一启动,立即可以成为RCEP和TPP的转换站和交汇点。

沿着“一带一路”伸展

在传统的出口优势日渐式微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发强劲的生态下,重新寻找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中的位置,进而强化在全球经贸合作中的话语权,必须在更高的战略层次上打开更广阔的思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善于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而作为中国未来中国FTA主动扩身的主动脉,就是“一带一路”。

配合“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已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共同发起成立了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同时,由中国倡导发起,有56个创始成员国共同组建的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正式开张。而无论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同的目的就是支持所在区域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随着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的逐渐完备以及与中国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双边甚至多边FTA就可能水到渠成。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经启动,该经济走廊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洋出海口瓜达尔港,涉及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的建设总投资45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目前至少与20个国家正在进行高铁合作或者洽谈,中国企业承建的高速铁路已经延伸到土耳其、沙特、巴基斯坦等国;此外,中国核电技术与项目已经输出到阿根廷、巴基斯坦以及英国等国家。产能的输出使得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联系度更加紧密,从而为接踵而至的FTA打好了前站。

当然,“一带一路”的成果并不仅体现为中国对外资本和产能输出,而是带路延伸到那里,中国的影响力就辐射到那里,中国与当地国家的友情就编织到那里。因此,以“一带一路”为纲,张自由贸易区之目,才是中国对外开放所追求的更高层次开放成果。如果说“一带一路”之下产能与资本输出是相对于传统商品输出的中国出口升级的话,那么,带路之上自贸区的构建则从总体上夯实了中国对外贸易未来进一步升级的堡垒。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以“一带一路”为动脉进行延伸,未来打上中国标签的FTA将辐射到中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拉美等全球100多个国家,而“一带一路”也终将成为一个环绕地球的自由贸易大市场。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猜你喜欢

谈判贸易
俄乌第五轮谈判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药价谈判敲定第一单
国家谈判改变了什么?
贸易统计
与黄河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