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水泥产业发展战略创新
2016-04-06杨德春
杨德春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水泥产业发展战略创新
杨德春
摘要:生态保护是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水泥产业发展战略创新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京津冀的水泥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淘汰京津冀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不能采取破坏性淘汰的方式,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水泥产业发展战略应该与人民币国际化进行整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水泥产业发展战略应该与“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整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水泥产业发展必须实现京津冀生态保护、资金、资源、人才、教育等一体化。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创新
一、生态保护是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水泥产业发展战略创新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
为保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从2015年8月20日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七省区市陆续启动了空气质量保障方案。期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七省区市内12 255家燃煤锅炉、工业企业及混凝土搅拌站停产或限产。其中,河北省内两级控制区停产或限产企业3700余家[1];北京市内1927家工业企业采取了停产或限产措施,与APEC会议期间相比增加了15倍。在此背景下,2015年8月20日至9月3 日15天的时间里,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1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2%,基本上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的空气水平,北京终于出现了久违的所谓“阅兵蓝”[2]。
从理论上讲,北京要保持这种久违的所谓“阅兵蓝”,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七省区市内12255家燃煤锅炉、工业企业及混凝土搅拌站就必须永远停产或限产。即使是在这种假设的前提之下,这种久违的所谓“阅兵蓝”也仅仅是空气或环境的表面情况,由于长期的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了长期的重度破坏,其负面影响仍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后,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开始修复过程,生态环境的修复过程又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如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一结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七省区市内12 255家燃煤锅炉、工业企业及混凝土搅拌站就立即开始生产,则北京终于出现的这种久违的所谓“阅兵蓝”将会立即消失,生态环境将继续遭受重度破坏。生活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之下的人的身体健康将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人是要时刻呼吸的,需要时时刻刻都要有适宜的空气,这就要求我们以所谓的“阅兵蓝”反思京津冀的发展,重新审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从而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战略。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的目的无非是让人民能够生活得更好,如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的结果是人赖以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到最后人无法生存,那么,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如不要。任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的发展都不能够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任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的发展都需要反思。作为理性的人,我们绝不能自欺欺人,更不能饮鸩止渴。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任何战略都必须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之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第一个重大课题是在京津冀范围之内或在更大范围之内如何处理近两万家污染企业的问题。这近两万家污染企业主要属于水泥、煤炭、钢铁、水泥等产业,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第一个重大课题是在京津冀范围之内或在更大范围之内如何处理水泥、煤炭、钢铁、水泥等产业的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去工业化,而是实现更加高级的工业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去城市化,而是实现更加高级的城市化。
二、京津冀水泥产业发展的战略误区以及京津冀水泥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中国水泥产业现在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1.误以为水泥产业的严重污染可以通过治理和绿色循环经济得到基本解决
毫无疑问绿色低碳发展是时代潮流,毫无疑问绿色低碳发展也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毫无疑问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水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毫无疑问中国水泥产业要占得先机和赢得优势必须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但是,无论如何强化清洁生产、绿色生产、低碳生产,即使基本上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也仅仅是减少污染,所谓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不可能实现零污染,而仅仅是减少污染。笔者主张,京津冀地区不能够存在有污染的企业,即京津冀地区企业零污染;鉴于河北省是北京市的生态屏障或生态缓冲带,河北省不能有污染企业存在。
2.误以为互联网经济可以使石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互联网经济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基本解决石化产业存在的所有问题。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但是,信息化技术不可能代替人,也不可能进行战略思考。对于互联网经济的负面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
3.误以为成本消耗大、经济效益不佳可以通过调结构和科技创新得到基本解决
对于水泥产业的成本消耗大和经济效益不佳问题,首先要找到水泥产业的成本消耗大和经济效益不佳问题的根源,排除原料价格的影响之后,水泥产业的成本消耗大和经济效益不佳问题的根源就是发展战略有问题,这不是调结构和科技创新能够解决的问题,只有将水泥企业建在原料产地或附近地区。
水泥一般是由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比例磨细混合,此混合物为生料,然后进行煅烧,一般温度在1450度左右,煅烧后之产物为熟料。然后将熟料和石膏一起磨细,按比例混合,即为水泥,此种水泥也叫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国具有开采条件的石灰石储量有限,一般认为只能支持二三十年的消耗,已经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中国水泥产业发展的出路在于寻找海外原料产地,就地生产水泥。铁矿粉一般需要进口,水泥产业的成本消耗大和经济效益不佳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铁矿粉的漫长的海陆联运费用高,在海外就地生产,可以节约运输成本。所以,中国水泥产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走出去,进行产业输出。
水泥产业是京津冀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水泥产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战略产业,水泥产业是不能像对待煤炭产业那样处理的。一方面,要保留京津冀的水泥产业优势;另一方面,又要使水泥产业在京津冀不产生污染。这不是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式的悖论或矛盾?然而,我们必须如此要求,以求最终解决问题。
水泥产业是高污染产业,在治理污染技术没有重大进步的情况下,京津冀还是应该保留水泥产业,因为水泥产业是战略产业,京津冀必须要有战略产业的一席之地,即将总部设在冀。
完全可以把水泥厂就近建在原料出产地,就地生产出水泥产品,这样,对于地球的污染是一样的,但是,海陆联运的费用降低了,京津冀的水泥产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得以保留,经济效益还有所提高,京津冀水泥产业的污染问题得以基本解决。万一有事,如战争等,还可以撤回京津冀恢复生产。
三、关于京津冀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
2013年12月18日,河北省对平山县、鹿泉市18家水泥熟料企业的1条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396个圆仓、19台磨机进行爆破拆除;2014年2月17日,又对平山县西柏坡、鹿泉市的17家企业的377个料仓和18套水泥粉磨系统进行爆破拆除,两次爆破拆除行动共削减水泥过剩产能1850万吨,约占石家庄市总产能的40%。据介绍,石家庄两次集中拆除的35家水泥企业均不在国家淘汰序列、均具有正常的生产能力,“鹿泉人均三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的污染现象有望成为历史,但是,此次爆破拆除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0.8亿元,减少产值近61亿元,减少财政收入3亿元[3]。
这样对于生产力的大破坏竟然被冠上“壮士断腕”的光环,大谈什么可圈可点的“环保账”,实际上,河北省和石家庄市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大量失业。
对于京津冀的水泥、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业如何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的问题应该作进一步的研究,笔者反对对于京津冀的水泥、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业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的破坏性淘汰。落后产能的落后是相对而言的,过剩产能的过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京津冀的落后产能,在印度和非洲就可能是先进的产能。今天的过剩产能明天就可能是稀缺产能,再重新发展和重新建设可能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包括可能还要付出更大的生态和环保代价。水泥、钢铁、平板玻璃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原材料,钢铁是船舶制造的基本原材料,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船舶制造必须大发展,电解铝是制造大飞机和军用飞机的基本原材料,所谓的产能过剩是虚假的现象,是下游产业发展滞后和发展不充分的表现。
美国和前苏联对外出口武器装备,对于过时的武器装备均未加以破坏,而是根据不同的出口对象,有针对性的出口,没有破坏和浪费。美国和前苏联对外出口武器装备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中国并不富裕,中国人均收入还很低,中国发展生产力是很不容易的,在付出巨大代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点点生产力,绝不应该任意糟蹋和破坏。京津冀协同发展绝不是把北京市的污染企业转移到河北省,把河北省的污染企业炸毁。
对于京津冀的水泥、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业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绝不能进行破坏性的淘汰,而是应该在全球视野之下,进行历史的、科学的、经济的、生态的考量,尽最大努力保护生产力,做长远的打算。水泥、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业都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中国作为未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大国,在水泥、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业要有与世界大国地位相匹配的生产力。
京津冀的水泥、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业内部分确实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也不能采取破坏性淘汰的方式,因为落后是相对而言的,过剩产能则基本上是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要有针对性地输出国外,世界上有些地方的生产设备还不如这些设备先进,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对于生态的破坏更严重。
有经济学家认为,产能过剩是房地产业疲软造成的,只要继续发展房地产业就能够消化过剩产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和有害的。首先,现在已建成的商品房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十年左右才能够卖完,再继续发展房地产业风险很大。其次,房地产业的发展导致人才、资金、技术、创新力、创新动力等等被挤出,后患无穷,无异于饮鸩止渴。再次,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的地主阶级使用落后的和不人道的土地兼并和高地租进行残酷剥削,导致人才、资金、技术、创新力、创新动力等等被挤出,从汉代就是二牛抬杠,到解放前还是二牛抬杠,生产技术几乎没有任何改进,导致种田者没饭吃和周期性的改朝换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所谓的过剩产能只能够通过发展输出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过升级的工业化与信息化产业来解决,从而实现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四、京津冀水泥产业发展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整合
目前,人民币已基本上实现了周边化或区域化。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在东南亚一些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被当作硬通货流通和使用,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朝鲜以及蒙古国人民币也有一定影响。人民币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周边化或区域化的范围内,人民币必须国际化。
从大国崛起的历史来看,大国崛起一般伴随着其货币在国际贸易、资本流动中成为计值货币。英国、美国的崛起均伴随着资本输出,伴随着本币成为国际计值货币。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资本输出,却是以美元为计值货币,结果日本经济逐渐衰退。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暂且不说迟早要取代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就是现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应该具备与其经济总量、贸易总量相对称的应有的国际货币地位。现在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是仅次于美元,而是排在美元、欧元之后,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加速进行,否则必将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水泥产业发展战略必须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进行整合或对接,水泥产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解决京津冀地区水泥产业污染问题,而京津冀地区水泥产业污染问题不能够通过在京津冀地区迁来迁去来解决,水泥产业污染问题放在京津冀地区的任何地方都产生污染,一定要认识到京津冀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水泥产业产生的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和威胁北京。京津冀地区水泥产业污染问题更不能够通过炸毁等破坏生产力的办法来解决。京津冀地区的水泥产业污染问题必须也只能够通过产业输出来解决,对于地球的污染是一样的,在原料产地直接生产还可以节约成本,而产业输出必须有资本输出来带动,没有资本输出的产业输出是不可想象的。而一国的资本输出要求其国的本币具有一定的国际地位,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还应该充分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一般认为,亚洲一些国家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建设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是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缘起。一般认为,金砖国家巴西、南非、俄罗斯、印度的基础设施缺口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缘起。一般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基础设施缺口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这是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的缘起。解决京津冀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的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而京津冀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充分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的资金带动京津冀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对外输出。
在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仅仅是人民币未来的目标,虽然这一目标要加速实现,刻不容缓,否则将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现在毕竟不是现实。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如何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当前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已基本上实现了周边化或区域化这一现实,积极进行京津冀地区水泥产业向周边国家的对外输出,通过水泥产业的对外输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整合以及重振中国经济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促进中国和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这两个战略均为当前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均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的战略,均为关系改善民生和中国国家长远利益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
国内有人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战略,二者没有任何契合点,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国内有人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两者差别主要体现为实施主体上和范围上的不同,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国内的部分区域,而“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国际上的部分区域,二者所涉及的区域没有任何契合点,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是中国资本、技术、标准、产业、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也只能是京津冀的资本和产业走出去的问题。所以,“一带一路”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契合度,应该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整合,这不仅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一带一路”战略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应该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先导或龙头,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带动“一带一路”战略。从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来看,只有京津冀地区具备比较充分的条件率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首先,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对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存在巨大的过剩产能,亟需对外输出,这就决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输出型的战略,要发展输出型的经济,而珠三角、长三角、山东经济区都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输入型经济,不可能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先导或龙头。再次,京津冀地区的区位优势十分优越,京津冀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先导或龙头,不仅仅可以横向带动西部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又可以纵向实施和加强南北对接,与南方的轻工业实现互补,缩小南北经济差异和南北经济差距,而且京津冀地区环渤海的区位优势便于国际交流,京津冀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又次,北京中关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创新中心,但是,北京中关村地域狭小、房价高昂,极大地限制了北京中关村创新产业的发展,如果北京中关村创新产业能够外迁河北省,不仅可以提升河北省的创新水平,而且可以推进京津冀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输出国外,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同时带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重振中国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发展观念,由引进外资的输入型经济转变为对外进行人民币投资带动的产业输出型经济。现在空谈技术创新经济是不现实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不是依靠技术创新而是依靠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也不可能超越中国的现实。对于水泥产业而言,通过人民币直接对外投资,带动京津冀地区的水泥产业对外输出,能够盈利则最好,不能够盈利也节约了运输成本和消除了国内污染,生产的水泥产品可以直接用于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两头在外进行生产和销售,获利后再购买国际先进的水泥生产技术,滚动扩大生产,将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等原因产业转出中国而失业的农民工重新招入中国的产业升级的水泥厂,由中国自身完成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再现中国经济长期以两位数增长的奇迹,实现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
六、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京津冀生态保护、资金、资源、人才、教育等一体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的生态保护、资金、资源、人才、教育等必须实行一体化,否则,京津冀的生态保护、资金、资源、人才、教育等无法各自为政、独立发展下去。
1.关于京津冀的生态保护一体化问题
现在京津冀的生态保护没有实现一体化,首先京津冀生态保护的目标和标准就没有实现一体化,冀是为京津的生态保护服务的。为保护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的水质,仅张家口市就先后关停了上千家企业,连畜牧业都不可以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京津冀的生态保护必须实现一体化,首先京津冀生态保护的目标和标准要实现一体化,其次,河北省是北京市的生态屏障或生态缓冲带,河北省不能有污染企业存在。
2.京津冀的资金、资源一体化问题
京津冀的资金、资源要实现一体化,绝不能再继续资金、资源向北京集中,形成所谓的“环京津贫困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的资金、资源要统筹兼顾、合理配置、平等分配,从而实现京津冀的资金、资源一体化,只有如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才有可能,京津冀一体化才有可能。
3.关于京津冀的人才一体化问题
所谓的“翻过一座山,工资翻三番”,北京市的工资高于河北省数倍,导致河北省的人才大量流入北京,形成所谓的“虹吸效应”和“马太效应”,没有人才,如何发展经济?必然导致“环北京贫困带”。京津冀的人才必须实现一体化,首先,河北省要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要达到北京的工资水平,实际上只有河北省的工资水平超过北京,人才才有可能回流河北省,才有可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人才流入河北省。其次,必须实现京津冀户口一体化,如果继续一个北京户口值多少多少万,一个河北户口不值钱,“虹吸现象”仍然继续,则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人才流入河北省是不可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只能说是一句空话。京津冀地区的水泥产业要对外输出,但是,京津冀地区水泥产业的总部还要设在河北省,因为总部是非首都功能,这就存在一个高级人才在河北省落户的问题,如果这些人还是北京户口,客居在河北省,不仅不能够实现京津冀一体化,而且也不可能真正达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人口的目的。
4.关于京津冀的教育一体化问题
不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发展,教育都是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北京,而教育应该是全民的教育,教育是典型的非首都功能,理应将首都的教育资源在京津冀范围内重新配置,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高考是中国重要的教育制度,理应实现京津冀高考一体化,统一京津冀高考录取分数线,一方面,对于北京的低分上名校是一个冲击,可以打破教育的不公平,提高北京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河北省上大学的人数,消除北京户口的高考福利,有利于体现教育公平,促进河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阅兵蓝”炼成原因公布[EB/OL].[2015- 09- 07 06:37:18]http://help.3g.163.com/15/0907/06/B2T19AN500963VRO. html
[2].谢玮.七省份联动北京全力保障“阅兵蓝”仅北京市就有1927家工业企业限停产 [J].中国经济周刊,2015 (35):50- 51.
[3].河北淘汰落后产能“壮士断腕”还需“接骨重生”[EB/OL].[2014- 04- 29 21:10]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429/12226517_0.shtml
(责任编辑:王春荣)
中图分类号:X7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22(2016)01-0039-05
作者简介:杨德春(1968-),男,河北遵化人,邯郸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邯郸地方文化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