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淮河入江水道养鹅业的环境保护问题
2016-04-06傅启鹏
傅启鹏
(金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金湖 211600)
浅析淮河入江水道养鹅业的环境保护问题
傅启鹏
(金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金湖211600)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的主干道,沿线有数十万亩的滩涂,洼地、湖泊纵横交错,水草丰茂。入江水道两侧非常适合养鹅,养鹅业已在入江水道两侧形成规模化产业。在养鹅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暴露出来,并正在有普遍化的趋势。本文旨在对入江水道粪便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预防治理措施。
淮河入江水道;养鹅;环境污染;粪污;安全
1 淮河入江水道工程概况
淮河入江水道工程是洪泽湖泄洪的最大口门,设计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秒,承泄淮河上、中游流域15.8万平方公里洪水,同时承担三河闸至邵伯湖区间6633平方公里区间汇水。泄洪流量占洪泽湖设计泄洪能力的66%,占洪泽湖实际排泄中等洪水的90%左右。保护淮河下游地区3000万亩耕地、2000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养殖粪污对淮河入江水道流域的广泛性危害
(1)养殖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微生物和药物以及饲料添加剂的残留物,它们是污染土壤、水源的主要有害成分。10000只规模的鹅场平均每年产生的粪尿约为3000t,冲洗污水约为4000t,排放磷、氮约为12t。大量有机物的排放使鹅场污物中的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值急剧上升,在生产中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物残留、微量元素添加剂的超量部分也随粪尿排出体外,这些粪污的排放,造成淮河入江水道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的疯长不但让每年清理河道的努力付之东流,甚至会威胁入江水道讯期行洪安全、威胁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规模化养鹅场用于清洗消毒的化学消毒剂则直接进入污水,将会对土壤和水源构成严重的污染。同时沿线城镇的自来水取水水源设于淮河入江水道,这些有害物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也会威胁到饮用水安全。
(3)规模化养鹅场的废饲料、粪便等携带过多的氮、钾、磷、寄生虫排入入江水道,刺激水藻生长争夺阳光、空气、氧气,威胁鱼类、贝类的生存,进而对水道水体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修复生态平衡工程又将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造成人力财力和资源的浪费。
(4)粪污污染对土壤也会造成污染。过多且长期的排放,会对污染源进行积累,超过土壤的自洁能力,便会出现降解不完全和厌氧腐解,使土壤品质下降。而消毒药物(如强碱、强酸、甲醛等)对水体的污染程度更高,同时污染地下水,影响人民身体健康。
(5)禽流感是人畜共患病,养鹅场是禽流感的重要的传染源之一。
养鹅放养率高,流动性强。如果在养鹅场发生禽流感,更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蔓延,对人自身的危害、对养殖业的危害更大。
3 淮河入江水道养鹅业造成污染的原因
(1)淮河入江水道两侧的养鹅场多为中小规模,很多养鹅场饲养量在3000~6000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程,小业主在治理资金投入上有一定困难,制约了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没有配套到位相应的污水贮存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直接采用水冲式清理,直接排入入江水道形成污染。
(2)环保意识薄弱。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高度重视,重养殖轻治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仍然存在,没有做到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安全高产的综合发展。
(3)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标准:虽然国家制定了GB18596-200《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有些地区未按《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进展缓慢。
(4)治理措施不到位。调查发现,部分养殖场畜禽粪便干、湿分离程度低,虽配套建设了沼气池,但畜禽粪便经沼气池处理后,沼液、沼渣的污染物浓度仍然严重超过排放标准。除个别养殖场沼液、沼渣进入氧化塘或回田外,大部分是直接外排,污染防治措施还不完善,治理程度很低。部分业主认识上也存在误区,认为通过沼气处理就能达标排放。
4 改善养鹅业对淮河入江水道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
4.1加强宣传、监管力度
相关部门要加强环保法制宣传、加大监管力度,尽快出台具体方案。着眼淮河入江水道行洪大计,寻求系统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索出一条既能有效治理污染,又有利于当地经济生产发展的好路子。
4.2倡导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加大养鹅业污染治理力度,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原则,实现种养配套,农牧结合,促进养鹅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3改善饲料日粮配方
(1)饲料的加工处理不仅可以影响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而且会影响饲料的利用率。粒径大小合适的颗粒料,因增加了单位体积养分的含量和适口性,而提高了进食量。饲料的膨化处理和颗粒化处理可使随粪便排出的干物质减少1/3。膨化可使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利于消化吸收。
(2)氨基酸平衡日粮,是指依据“理想蛋白模式”配制的日粮,即日粮的氨基酸组成与动物的氨基酸需求相适应的日粮。据报道,在满足有效氨基酸需要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降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而不会影响畜禽的生产水平。补充赖氨酸使鹅日粮粗蛋白适度减少,减少粪尿中氮的排放。这不仅可节省蛋白质资源,而且也是从根本上降低鹅粪便氮污染的措施。
(3)使用酶制剂。饲料中尤其是植物性饲料中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如植酸、单宁、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非淀粉多糖(NSP)等。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以消除相应的抗营养因子,补充动物的内源酶,提高饲料利用率。植酸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将植酸磷盐分解释放出无机磷。在仔鹅日粮中使用植酸酶可以降低排泄物中的磷的排放。在成鹅日粮中使用β—葡聚糖苷酶,可把β—葡聚糖苷和五碳糖苷分解为单糖,提高鹅的生产性能。在日粮中使用半纤维素酶,可分解半纤维素,提高日粮的能值。
4.4加快粪便的综合利用
(1)粪便是农业生产的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源。将粪污进行堆肥处理后利用,是我国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形式。堆肥处理过程中,可杀死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卵,也可除去臭气,方法简单易行,投资少。经堆肥处理后肥效大大提高,可用于有机农业的生产。集中堆肥后也可运往异地使用。目前还出现了一种养殖——堆肥——菜地的生产模式,值得提倡。在堆肥过程中,也应注意粪水的外泄和下渗污染。
(2)利用沼气工程。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在高温(35~55℃)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降解为沼气和二氧化碳。通过沼气发酵,可杀灭粪水中的病原微生物。血吸虫卵在常温沼气池内7~22d被杀灭;钩虫卵经30d杀灭90%,两个月死亡率达99%;蛔虫卵30~40d被杀灭;痢疾杆菌在沼气池中30h死亡。改善了周围的环境,减少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利于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沼渣作为肥料,可以改良土壤质量,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经过发酵的沼渣,病原体已基本被杀死,不会对农作物造成感染而发生病虫害,是优质的有机肥,用它代替化肥,可以改良土壤,降低成本。
沼渣液作为饲料,用于养殖畜禽,节省饲料资源。据江苏省沼气研究所对禽粪沼气发酵渣液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含粗蛋白16.94%、粗脂肪29.28%、粗纤维5.32%、灰分36.4%、无氮浸出物12.06%、氨基酸总量为14.54%,其中赖氨酸0.87%。另外还含有核黄素、烟酸、铜、锰、钾、硒、磷等多种营养素。
用沼液可以防治病虫害,能够避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由于沼液中存在着许多氨离子和多种微生物,并含有吲哚乙酸和赤霉素等物质,能够杀菌并对有害病菌有抑制作用。试验表明,沼液对蚜虫的杀死率为90.23%,对红、黄蜘蛛的杀死率为95.25%,对矢尖晰的杀死率为91.55%,对其它青虫的杀死率为99.4%。
[1]钱睿智.淮河入江水道水生态保护与修复[J].治淮,2013,(12):36-37.
[2]张青.肉鹅滩涂放养要领[J].养殖与饲料,2014,(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