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何首乌致肝损害临床分析

2016-04-06罗登旭王志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何首乌药物性黄素

罗登旭,王志毅,周 智

(1.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重庆 409000;2.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 4000015)

诊疗警示

生何首乌致肝损害临床分析

罗登旭1,王志毅2,周 智2

(1.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重庆 409000;2.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 4000015)

何首乌;肝损害;临床分析

由于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加之中药使用面广和中药保健品的滥用,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据报道,中草药位于药物性肝损伤病因的第2位[1]。近几年生何首乌致肝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尤其以生何首乌泡酒及研粉末冲服发病率最高(30%),肝功损害最大。现将2006年5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生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平均43.5岁。治疗脱发或白发48例(80%),治疗便秘9例(15%),治疗肾虚耳鸣、阳痿3例(5%)。服药至发病最早1例为1.5周,最晚为24周,平均8周。服药剂量42例均为常规剂量(按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另外,10例用50%白酒浸泡2周后服用,8例服用自行磨制的何首乌粉,剂量较大。有乏力、食欲减退、身黄、尿黄,皮肤瘙痒18例、腹水6例、肝性脑病2例、肝大50例、脾大12例。总胆红素大于170 µmol/L18例(30%),85~170 µmol/L18例(30%),小于85µmol/L24例(40%);ALT升高大于500 U/L48例(80%);ALB小于32 g/L12例(20%);PTA小于40%9例(15%)。肝细胞损伤型36例(60%),胆汁淤积型9例(15%),混合型15例(25%)。发病前均有服用单一或复方制剂的何首乌。

符合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2]。①用药后1~4周(或更长时间)出现肝损害的表现;②初发症状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发热,皮疹,黄疸等;③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大于6%;④有胆汁淤积或肝实质性细胞损害的病理或临床征象;⑤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⑥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并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肝内淤胆或肝细胞损伤;⑦偶然再次给药又发生肝损害。第①项加②~⑦项中任何两项即可确诊。

采用美国贝克曼CX9PRO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日本SYSMEXK-45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ELISA法测定抗HAV-IGM、抗HCV、抗HEVIgG、HBV M、抗-CMV、抗EBV。

参照医学科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推荐的药物性肝损害分型标准进行分型[3],即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

2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后立即停药,给予清淡饮食,卧床休息,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支链氨基酸注射液、思美泰、甲硫氨酸维B1、优思弗、复方甘草酸苷等综合保肝降酶退黄,预防(或)控制感染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出现低蛋白血症予以补充白蛋白、新鲜血浆治疗,病程后期出现重型肝炎予以人工肝血浆置换术[4]。

3 治疗结果

1例用50%白酒浸泡何首乌500g2周后服用者发展为重型肝炎,因肝性脑病、脑疝死亡。其余59例均治愈。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2~5周,平均3.5周。

4 讨 论

大部分患者服用的何首乌为常规剂量,临床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混合型次之、胆汁淤积型最少。临床表现均有黄疸、ALT明显升高,以年龄大、服药时间长、生首乌泡酒和研粉末冲服者发病重、肝损害明显、恢复时间长。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制何首乌味甘、涩、微温,归肝、肾经。生何首乌甘、苦、平,归心、肝、大肠经。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主治血虚萎黄,头昏目眩,心悸失眠,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崩带,须发早白,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生何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主治体虚久疟,肠燥便秘,痈疽,瘤疠,皮肤瘙痒,疮疡。常规用法为1日10~15g。补益精血宜制何首乌,截疟润肠解毒宜生用[5]。

何首乌含蒽醌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大黄酚和大黄素,其次为大黄酸、大黄素-6-甲醚和大黄酚蒽酮等。此外,尚含二苯乙烯衍生物及β-谷甾醇,卵磷脂(3.7%),粗脂肪(3.1%)和淀粉酶(45.2%)等。二苯乙烯苷(2,3,5,4-Tetrahyerlxy stiblene-2-0-β-DGlu coside)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中[6]。其毒理成分主要是蒽苷类,如土大黄苷、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酚甲醚、大黄酸、大黄酚蒽酮等成分。有报道大鼠口服或注射大量蒽醌衍生物3~9个月,发现甲状腺瘤性病变,前胃上皮肥大增生,肝细胞退行性病变。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大黄素0.56g/kg,大黄素甲醚1.15g/kg,大黄酚10g/kg。有报道何首乌具有诱导有机体突变的性质,认为何首乌所致肝损害患者有遗传性肝代谢缺陷,而何首乌可能为肝损害发生的诱发因素。

何首乌所含蒽苷类具有毒性,尤其生用时使用不当即会出现中毒反应,为避免中毒不可长期大量滥用。平素大便溏薄之人忌用。何首乌忌用铁器煮食,根据前人经验首乌忌与猪肉、羊肉、萝卜、葱、蒜一并使用。特别是忌用生何首乌泡酒服用,慎用生何首乌研粉冲服[7]。

[1] 李平,谢同柄.132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1):48-49.

[2] 叶维法.临床肝胆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23-724.

[3] DANAN G,BENICHOU C .Causality assessment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durg I.A novel metho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s;applicantion to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ies[J].J Clin Epidemiol,1993,46(11):1330-1332.

[4] 余宏宇.临床肝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4-205,218-234.

[5] 魏睦新,谢立群.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525-528.

[6] 宋小妹,唐至书.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制备[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5-286.

[7] 钱英,王秀娟.肝病中医治疗合理用药与常见中药肝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2-214.

R285.5

B

1004-2814(2016)08-0836-02[摘 要] 目的:分析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及转归。方法:分析60例致肝损害者所用何首乌的剂量、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检查情况。结果:服药后发病时间最早1.5周,最晚24周,平均8周;服药剂量大部分为常规剂量,仅8例为大剂量。肝细胞损伤型36例(60%),胆汁淤积型9例(15%),混合型15例(25%)。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食欲减退、身黄、尿黄、皮肤瘙痒,其中有4例后期出现腹水,2例出现肝性脑病。肝功能损害以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为主。临床治愈59例,死亡1例。结论:口服何首乌可引起肝功能损害,绝大多数发生在服药10周内。结论:生何首乌用药时间越长发生肝损伤的几率越高。对于有肝脏基础疾病及老年人应慎重使用。临床特点与各类急慢性肝胆疾病相似,无特异性,预后较好。

2016-03-18

猜你喜欢

何首乌药物性黄素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制何首乌引起药品不良反应1例报道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当药黄素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漆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