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区规模养殖场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2016-04-06钟伯梅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810600
钟伯梅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810600)
平安区规模养殖场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钟伯梅(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810600)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对病死生猪的无害化处理要求,全面真实地反映平安区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工作的现状,给主管部门重视和加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促进全区严格对病死猪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笔者对全区规模养殖场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
1 基本情况
平安县东与乐都区相邻,南与化隆县接壤,西与西宁市毗连,北与互助县隔河相望,兰青铁路、兰新高铁、109国道、兰西高速和平阿高速穿境而过,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自本区实施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工作以来,通过有效的专项整治和经常性的监管,使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有序地展开,使病死猪的流通得到明显的遏制,有效的控制了疫源传播,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本区生猪生产健康发展。截至2015年10月,全区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病死生猪12171头,涉及到8个乡镇、90个行政村。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1.1从源头控制动物疫情依托国家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实施补贴对象备案制度,确保源头上控制动物疫情。区畜牧局成立了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操作程序,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召开了由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全区生猪养殖场法人参加的关于病死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工作专项会议,实施了补贴对象备案制度,要求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各生猪养殖场(小区)必须按规定建立规范养殖档案、各项防疫制度要齐全、档案要记录完整,同时要有保障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相配套的设施,引入、出售生猪要按照国家规程实施检疫申报制度。
1.2提高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加强执法力度,实施现场监督处理制度,有效提升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率。区动监所利用定期对养殖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的有利契机,对全区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养殖场(小区)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所有养殖场户养殖数量进行了细致核对,并与辖区内的养殖场签定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同时大力宣传了销售病死猪的违法严重性和国家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的惠农政策,坚决打击了非法屠宰、经营、加工、流动收购、贩运病死生猪行为,确保了养殖环节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2 存在的问题
2.1行政执法力量薄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是动物、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机构,对病死动物流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也有其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本区动监所在岗人员只有12人,承担着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兽药市场的监管,平安县旧城改造征地拆迁工作,这与散布在各乡镇的大量散养,养殖场数量不协调,难以面面俱到。
2.2养殖业从业者法律意识淡漠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养殖者为节省费用,加之其法律意识的淡漠,病死有害动物被屠宰、抛弃、出售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动物病死后不按规定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不按规定处置病死动物,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2.3资金投入不足,无害化处理技术落后(1)养殖业是微利行业,绝大多数养殖场为减少固定资产投入,节约开支,没有配套建立无害化处理设施,只能简单采用挖坑、掩埋的方法进行销毁;(2)无害化处理设施成本偏高,对于投资少、设施简易、处理效果好的处理技术在我区研究较少,缺乏相应技术支撑也是制约无害化处理工作大面积普及的一个技术问题。
2.4缺少统一的无害化处理场本区养殖场户无害化处理方式单一,主要以掩埋为主,当有大量的病死畜禽出现时,难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
2.5法律认识上的问题《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置”。第四十八条“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处理费用由货主承担”。第七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不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罚款”。对以上条款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是货主应自觉履行的义务,对于不自行对病死畜禽进行规范的无害化处理的货主可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进行并可处于罚款。
2.6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的问题掩埋作为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不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当然,在广大农村,在缺少完善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的情况下,掩埋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无害化处理方法。但是在掩埋的时候,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先用柴油或其他助燃材料先进行比较彻底的焚烧,然后对焚烧后残渣、被污染的泥土、废料等按要求再进行深埋处理,并对处理后的地面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做到干净利落,才可能不留下隐患。
2.7人员机制的问题(1)病死生猪主要来自散养户和各个规模养殖场所,要把病死生猪全部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需要主管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要切实的将责任层层分解并落实,要加大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才能做好这项工作。(2)由于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成本较高,紧靠财政补贴不够,养殖户在这方面又不愿意投资投劳,所以在动物死后不愿意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和主动作无害化处理,甚至逃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管,不利于此项工作的长期开展和实施。
3 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4]47号出台后,按照“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的新要求和“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范围由规模养殖场(区)扩大到生猪散养户”的新变化,补助范围的扩大化将惠及所有生猪养殖场户。对畜牧部门而言,必然意味着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监管更难。如何做好、做细,并建立长效机制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1政府应重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关系到整个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如果这些动物尸体得不到科学、及时、妥善的处理,将会引起扩散、传播疫病,如果病死畜禽患有人畜共患病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未经处理的动物尸体腐烂变质,产生恶臭,污染空气,污染其接触的水源等,再经农作物进入食物链,产生循环往复的生态危害,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将是巨大的潜在威胁。各级政府应提高对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认识,加大政策倾斜度、财政扶持力度。设立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专项工作经费,并保证经费的连续性,才有利于此项工作的长期开展。
3.2加强宣传教育动物病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食品卫生安全,疫病知识,需要通过电视等传闻媒介进行大力宣传、普及。引导人们理智认清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的危害,在公众中树立加强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的管理意识。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动物尸体管理机制,从源头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尤其是要加强对动物养殖场户及动物产品加工、经营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危害性和违法应负的法律责任。
3.3落实统一的无害化深埋点结合每个养殖场实际生产环境条件和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就地建点,采取焚烧、安全填埋等不同形式进行彻底无害化处理。散养农户所在的村镇,在目前本区无法马上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无害化处理场的前提下,应由县政府出面,尽快落实每个行政乡镇的的无害化统一深理点。结合生活固废垃圾收集处理的管理区域,制定病死动物尸体处理模式,采取“户投、村收运、定点集中”处理。处理点要远离居民区、饲养区、水源地等可能造成污染的地点,挖坑要达到规定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底部铺撒白灰,焚烧时选择柴油,可用木头帮助彻底焚烧,直至焚烧到动物尸体不能再造成污染为止,然后填土掩埋,并设立标志防止误掘。同时根据本区发展实际,规划修建规模适当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对病死畜禽统一集中处理,达到无毒害、无残留、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标准。
3.4建立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承诺制度对生猪养殖场户实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承诺制度,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纳入对养殖户、规模养殖场母猪保险、母猪补贴以及生猪养殖扶持的发放条件之一。每个养殖场设立举报监督电话,违反将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罚。做到既要国家扶持,也要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立任重道远,本区在贯彻落实国办《意见》中还有很多方面亟需完善、改进,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坚定和促进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建立机制完善体系落实职责的信心和步伐。
调查报告
收稿日期:(2015–11–06)
中图分类号:S851.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1733(2016)01-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