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发酵床养猪配套关键技术
2016-04-06卞红春陈静华江苏省盐城市畜牧兽医站224002
杨 凌 卞红春 陈静华 (江苏省盐城市畜牧兽医站 224002)
异位发酵床养猪配套关键技术
杨 凌卞红春陈静华(江苏省盐城市畜牧兽医站224002)
盐城市地处苏北黄海之滨,“长江金三角”经济区,上海大都市3h经济辐射圈,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资源特别是沿海滩涂丰富,发展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为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近年来,通过组织开展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全面推进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设施养殖“四位一体”的生产模式,生猪规模标准化养殖水平快速提升。2015年全市饲养量达1400万头,规模养殖场(户)达1.2万个,规模养殖占78%。饲养总量在全省名列第一,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主要生猪养殖基地。但生猪粪污治理相对滞后,已成为严重影响本市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和制约畜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为切实加强生猪粪污治理,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全面推进生猪绿色规模生态生产,针对本市年生猪养殖以年出栏1000~ 5000头规模为主体的发展现状与养殖水平,根据对畜禽粪污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利用原则,“适度规模、高效健康、生态安全”的发展思路与理念,通过对本市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方式、不同粪污处理模式生猪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效果反复试验研究、生态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研究创新一种适合广大农村中等适度规模的“异位发酵床”养猪新模式。为实行“模块化设计、机械化生产、智能化控制、精细化管理、专业化生产”。现将异位发酵床适度规模养猪配套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场址选择与场区布局
1.1场址选择猪场应选择地势平坦高燥,交通便利,有良好的水、电、路等公共配套设施,与村庄、厂矿、交通干线、饮用水源地等有足够的生物安全隔离距离,且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的场地。
1.2场区布局猪场应分3个生活办公区、生产区、隔离区,并根据主风向从上风到下风依次排布。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大门同宽,长3.5~4.5m、深0.3~0.35m的消毒池;生活办公区与生产区应有隔离设施分开,建筑物之间有20~30m生物安全间距;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每幢猪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区内猪舍与猪舍间距为10~15m,分设净道与污道;兽医室、病猪隔离舍、发酵床设置在隔离区;场区四周建有围墙或防疫沟与外界严格隔离。
2 猪舍结构与建造
2.1猪舍类型猪舍类型为砖混结构、双坡式屋顶、双列式猪栏。这种类型猪舍土地利用率高,头平生猪圈舍成本低,便于生产管理。
2.2猪舍结构猪舍大多为砖混结构。墙体为水泥砂浆砖墙,屋面为瓦毡或有隔热保温层的彩钢瓦。猪舍尺寸以跨度15.0m、长度50.0~60.0m、屋檐高3.2~3.5m、面积为500~600m2为佳。两边侧墙每4.0~5.0m安装1个约1.2×2.5m窗子,窗子离地面约1.2m,外置粪槽每栏设置1个出粪口;猪舍净道一侧山墙中间设置1.0~1.2m宽大门,内部中间设置宽1.0~1.2m操作通道。猪舍内部离地2.2~2.4m安装吊顶,利于猪舍隔热保温和通风换气。猪舍两侧设置宽0.2m排雨沟和宽0.5~0.6m水泥路面。
3 饲养设施与设备
3.1猪栏通道两侧为水泥砂浆砖墙,内部横向分隔栏以用钢管为佳,以免影响猪舍通风效果。每4~5m分为一栏,猪栏高度1.1~1.2m。猪栏地面为有3%~5%坡度、“里高外低”的水泥地面。
3.2料槽与饮水器料槽设置在操作通道两侧和横向隔栏处,宽为0.30~0.35m。为防猪群喂食时争抢和睡卧料槽,可在料槽口每隔约0.40m安装横向钢筋隔栏。饮水器设置在两侧檐墙或横向分隔栏处,数量每栏4~5个。为方便大小猪群饮水,可在离地约0.20~0.25m处安装1~2个,离地0.30~0.35m处安装2~3个。为防猪群饮水时水外溢地面,可饮水器下方设置“集水槽”收集生猪饮水时外溢水。水槽宽0.3~0.35m,底部高于地面0.1m,并安装水管将集水引至舍外排雨沟,实行“水尿分离”。
3.3加热保温设备根据加热保温方式可分为“整体加热保温”和“局部加热保温”。整体加热保温设备包括锅炉、热水管道、散热片和散热扇等,主要通过在猪舍左右猪栏中间高1.8~2.0m处铺设热水管道,安装散热片和散热扇,进行秋冬季加热保温;或通过在猪栏地面下4~5cm铺设管道,通过热水(加热压缩空气)循环形成“地暖”进行加热保温。为减少热量损失,管道下方应铺设隔热保温层。“地暖”式温差小、保温效果好,但一次性投资大。局部加热保温设备包括红外灯、电热板和保温箱,通过在猪栏内制作安装一个长宽为2.0~2.5m、高为0.8~1.0m活动保温箱,箱内安装红外灯、电热板进行局部小环境加温,以满足早期仔猪温度需求。
3.4通风降温设备通风降温设备主要包括风机和湿帘。风机安装于猪舍污道一端山墙上,设置数量4~6台,安装位置离猪舍地面0.6~0.8m,有条件应设置2台可调速变频风机;湿帘安装于猪舍净道一端山墙和两侧檐墙上,湿帘面积以不大于猪舍吊顶下横切面为宜,安装位置离猪舍地面0.6~0.8m。高温季节通过关闭门窗、启动风机和湿帘,进行纵向通风降温;其它季节可通过启动部分风机进行纵向通风换气,或部分开启两侧窗户进行纵向自然通风换气;严冬季节为严防冷风直吹猪体,可在进风口设置导风板,通风换气时间可定为上午9:00后、下午5:00前,以免猪舍温差变化过大。安装“地暖”的猪舍夏季可将地下管道与深井相联,通过井水循环实行地面“井水降温”。
4 集粪方式与主要设施设备
集粪方式有“外置粪槽”和“内置粪槽”二种。主要设施设备包括电动括粪系统、100~120m3储粪池和排污泵。
4.1外置粪槽即在圈外两侧分别设置粪槽(宽0.4~ 0.6m、深0.3~0.4m),粪槽有4%~6%坡度以利于尿液进储粪池,安装括粪板实行“机械清粪”,粪槽上方0.5~0.6m安装“摇膜式” 塑料雨棚,严禁雨水进入,实行“雨污分离”。特点是需要人工每天把猪粪从室内推到室外粪槽,劳动强度大,但造价低、舍内有害气体少、空气质量好,在冬季猪舍通风换气量较小时效果尤为明显。
4.2内置粪槽即在猪舍内两侧设置粪槽(宽1.8~2.2m、深0.4~0.6m),粪槽上安装水泥(铸铁)漏缝地板,粪槽内安装括粪板实行“机械清粪”。特点是猪粪尿直接进入粪槽,无需人工打扫,工作量小,但投资大,猪粪在粪槽发酵产生有害气体影响舍内空气环境,故冬季要定期每天清粪,通过减少粪槽粪便贮存量有效控制猪内有害气体。
5 异位发酵床设计制作与操作管理
5.1异位发酵床设计在猪舍外建设发酵床专门处理养猪产生的粪尿即为“异位发酵床”。因本市地处沿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故床体应为“地上床”。床宽一般为3~ 3.5m,高为0.6~0.7m、床长40~60m。具体发酵床面积应根据生猪养殖规模确定,一般以每头商品猪0.2~0.3m2为佳。发酵床为长方形,在污道一侧设出料口,并安装闸板,另3边为水泥砂浆砖墙、水泥墙面,在纵向两侧墙体顶部安装轨道,轨道上安装“轨道式” 翻耙机,并选择一侧安装直径15~20cm粪污管道,管道每隔5~6m连接安装1个喷头喷洒粪便(或使用“轨道式”自动粪便喷洒设备),床底为防渗漏混凝土地面,床上方1.8~2.0m处设置防雨顶棚,严防因雨水进行载体湿度过大造成“死床”;两侧安装塑料薄膜卷帘,主要用于防雨防雪进入和冬天发酵床保温。在发酵床纵向墙体两边内侧和底部可安装热水管道,主要用于冬季发酵床加温,以确保寒冬季节发酵床有适宜的发酵温度进行有效发酵。
5.2床体制作床体主料应选择通透性和吸水性较好的原料作载体,如木屑、稻壳、蘑菇渣、秸秆粉等,比例占物料80%以上,由一种或几种组成,锯木屑和稻壳搭配比例一般为3:2,但以纯锯末屑最佳;辅料常用的有麦麸、饼粕、生石灰、过磷酸钙、磷矿粉、红糖或糖蜜等,主要是用来调节物料水分、C/N、C/P、pH、通透性,由一种或几种组成,比例占物料不超过20%。物料应搅拌混合均匀后再铺设,厚度为40~50cm,也可先放40cm厚载体,使用后再逐步添加至50cm;混合配制的物料以C/N控制在30~70:1,C/P控制在75~150:1,pH调节为5.5~9.0为宜。初次使用时在床体表面均匀喷洒菌种,添加量为10g/m2,用翻耙机将菌种和床体充分混合,再喷洒粪污,床体开始发酵;发酵时床体水份一般控制在60%~ 65%。
5.3发酵床管理床体制作成功后,3~4d喷洒添加一次粪污,喷洒时力求均匀,并根据季节和环境温度调节添加量,严防一次添加量过多,使床体水份过高造成“死床”;开始2周每天旋翻3~4次床体,以后每天早晚各旋翻1次即可。发酵时中心发酵层温度可达40~60℃,表层温度长期稳定在25℃左右。通过发酵床的发酵分解,一方面能有效降解猪粪污中的有机物质,杀死猪粪污中的有害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另一方面,通过发酵蒸发粪污中的水份,床体可连续反复使用,但因猪粪中铜、锌、锰等重金属含量较高,发酵对重金属不能降解,长期反复使用会造成床体重金属积累,用作肥料时导致农作物重金属超标,故一般以使用2~3年为宜。
S828.4
B
1007-1733(2016)12-0024-02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生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技术研发集成与推广”(编号SXGC[2016]172)。
(201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