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腔内360°及三维超声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6-04-06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超声科安康725000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浆膜肛管括约肌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超声科 (安康725000)

周兴伟  黄 雪 张 坤 李毅忠△ 王 俊△ 魏凌云△



直肠腔内360°及三维超声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超声科 (安康725000)

周兴伟 黄雪张坤李毅忠△王俊△魏凌云△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360°及三维超声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BK Flex focus 1202360°及三维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设备对通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35例直肠癌患者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分期进行分析。结果:直肠腔内360°及三维超声对直肠癌诊断准确率高达91.4%(32/35),明显高于指征及临床诊断率77.1%(27/35)。结论:直肠腔内360°及三维超声对直肠癌的诊断及超声分期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操作简便,可作为直肠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主题词 直肠腔内三维超声直肠癌超声分期

直肠及肛门周围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其中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之比为1.35∶1[1]。本研究对3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指诊、术前360°及三维腔内超声检查并进行超声分期、部分CT扫描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术前超声诊断、术后病理确诊的35例直肠癌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分期。以探讨直肠腔内360°及三维超声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收集2011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术前均经直肠腔内三维超声检查,最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2~69岁。

2仪器与方法采用BK Flex focus 1202360°及三维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设备,探头频率10~16 MHz,环形单平面探头,360°机械自动扫描,一次有效检测深度8cm,检测半径4.9cm(可调),最大检测深度可达 20 cm。

患者随时检查,需排尽大便,高度怀疑直肠癌者向直肠腔内注耦合剂约200~300ml,或者在一次性无菌套内注入自来水300ml,余无特殊准备。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屈膝,放松肛门及腹部。探头上套消毒乳胶套,套内注入适当耦合剂,缓慢轻柔将探头送入肛门内,确定上下位置关系(时钟定位方法:耻骨方向为12点,骶尾骨方向为6点),将探头缓慢插入需要深度,启动3D自动扫描,长度范围约8cm,若需要更深位置扫描,再次插入较深位置,记住刻度,再次扫描。将图像记录,完成扫描后分析图像。检查中不可强行伸入,如遇阻碍,需调整探头方向缓慢深入。

结 果

35例直肠癌病例中局灶型低回声实性占位27例,类“戒指”样低回声8例。所有病例经超声检查均获得清晰病灶处图像,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病灶最小23mm×15mm,最大43mm×37mm。超声表现为病变区直肠黏膜下正常组织结构消失,肠腔内可见低回声实性占位,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边界清或不清,部分肿瘤向肠腔内浸润,肠壁黏膜层连续性中断消失,可突破浆膜层,侵犯肛门内括约肌(直肠环肌层)、外括约肌甚至直肠肛管邻近器官。

讨 论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中下段直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很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所以准确的诊断及分期对临床很有价值。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直肠癌早期多数无症状,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侵犯膀胱、尿道、阴道等周围脏器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约80%的直肠癌患者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肿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肿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直肠全长11~15cm,其中自齿线至肛门称为肛管,长约3~4cm,为解剖肛管。直肠壁声像图与胃相类似可显示为以下五层结构: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直肠下1∕3前方男性与膀胱底、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相毗邻,女性与子宫、宫颈、阴道毗邻。

直肠壁周围的固有肌层由环肌层和纵向平滑肌纤维组成。环肌层向下延续形成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分三层包绕于肛门内括约肌外,肛门外括约肌深部向上延续形成肛提肌。

直肠癌超声表现:①低回声“局灶型”实性占位: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边界不清,病变区直肠黏膜下正常组织结构消失。若肿瘤向肠腔内浸润,肠壁黏膜层连续性中断消失,若肿瘤突破浆膜层,可见肿瘤组织侵犯肛门内括约肌(直肠环肌层)、外括约肌甚至直肠肛管临近器官。若发生肠外浸润,则声像图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实性低回声占位,外形不规则,无包膜,与直肠腔内肿块可相连或不相连。②类“戒指”征低回声占位:局限规则增厚、也可绕肠管呈环形一圈,回声减低、黏膜或浆膜层连续中断,黏膜下组织正常结构紊乱、层次消失,病变区与正常肠壁无明显分界。通过三维分析可以进一步从多个不同方位观察肿块的范围,深度及与肛缘的距离。

正常直肠壁各层结构在超声上显示为:黏膜层-高回声带,黏膜肌层-低回声带,黏膜下层-高回声带,固有肌层-低回声带,浆膜层-高回声带。若肿瘤仅局限于黏膜层,那么肌层低回声带完整而黏膜层高回声带连续中断、不完整;若肿瘤侵入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则肌层低回声带已消失,肠壁回声层次紊乱消失,而浆膜层连续完整。浆膜层是一条纤细的高回声带,该带被肿瘤所突破,则说明肿瘤已侵袭全层,若邻近组织正常结构回声消失,被肿瘤低回声所取代或直肠周边出现外形不规则的实性团块,则说明肿瘤已侵及该组织或器官,并有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通过直肠腔内360°及三维超声能较准确测量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周径和纵长,以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可靠依据。直肠癌超声分期以直肠超声解剖为基础,并与国际抗癌协会建议的TNM分期保持一致,前面加“U”代表超声分期[2],本组UT1期5例14.2% ,UT2 期15例 42.8%,UT3期 10例 28.6%,UT4期5例 14.3% 。其中低位直肠肛管癌25例,结直肠癌(高位)10例。术前直肠腔内360°及三维超声对位置及范围的确定与手术基本符合,对直肠癌TMN分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3]。

总之,直肠腔内360°及三维超声可从不同角度获取病变部位三维立体模块,显示感兴趣区的立体形态、内部结构、表面特征和空间位置关系,在直肠癌及肛周脓肿、高位肛瘘等鉴别诊断与定性方面有较高价值,可用于肛管直肠疾病普查及术前T分期评估。

[1]韩少良,朱冠宝. 结直肠疾病的外科治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135.

[2]吴长君. 肛肠超声诊断与解剖图谱[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8.

[3]于洁,张青,杨为伟,等.辨证治疗结直肠癌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5):522-524.

(收稿:2016-01-24)

R735.37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6.09.036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猜你喜欢

浆膜肛管括约肌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排便的奥秘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