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断奶易引发腹泻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2016-04-06刘远正重庆市涪陵区江东街道畜牧兽医站

兽医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生理特点水肿病断奶

刘远正/重庆市涪陵区江东街道畜牧兽医站

仔猪断奶易引发腹泻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刘远正/重庆市涪陵区江东街道畜牧兽医站

仔猪早期断奶期间的饲养管理是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仔猪早期断奶的好处:一是可以缩短产仔间隔时间,提高母猪的产胎数;二是仔猪能及早采食到营养全面的饲料,从而保证了正常的生长发育;三是提高仔猪独立采食能力,便于在育肥阶段的饲养。但部分仔猪断奶后在生理上、营养、管理等方面上有些适应不了,易引起仔猪腹泻、仔猪水肿病等仔猪断奶综合征,从而影响仔猪成活率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人通过对仔猪饲养管理,结合临床经验,现就仔猪早期断奶易引发的疾病原因与防治措施浅析如下。

(一)仔猪的生理特点

由于母乳本身的特点,仔猪对母乳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都很高,随仔猪断奶的进行,全价饲料的供给,加之仔猪那还不完善的消化系统,会出现对饲料的不适。这些生理特点在断奶前要考虑,否则就会引起发病。

(二)仔猪断奶引发疾病的原因

1.生理因素。哺乳期,肠道内的微生物主要以乳糖酸菌为主,仔猪在断奶的时候,基于仔猪的生理特点,此时仔猪的消化系统还不完善,日粮又改变,往往给仔猪带来一定的应激,但在断奶后,仔猪在摄入饲料时会带入一定量的有害细菌,并在适宜环境下大量繁殖,破坏乳酸的地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腹泻。

2.饲养管理。仔猪断奶后,有的养殖户怕仔猪受到饥饿,在饲喂方式上有意识地增加仔猪日粮,仔猪在采食时就没有个节制,一般在断奶后7~10日时就有可能发生疾病。

3.环境因素。仔猪断奶离开母猪后会发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加上随之而来的饲料改变、预防免疫、阉割等一系列刺激,如仔猪适应不了、调节不好也会引起腹泻。

(三)仔猪断奶后发病的临床症状

仔猪一旦发生疾病,就会出现食欲下降或不食,消化力降低,精神不振,腹泻。特别是断奶后7~10日左右易发生仔猪水肿病,患病仔猪食欲减退,排黄绿色稀粪,耳部发绀,眼睑发生水肿,发红,一般是体格健壮,发育良好的仔猪,突然发病,四肢运动不协调,突然倒地抽搐等神经症状,病猪迅速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严重时死亡率可达100%,病猪死后剖检:胃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四)断奶仔猪的防治措施

1.加强预防措施。抓好早期管理,在母猪产前1个月,给予营养好、质量高的饲料进行饲喂,为提高仔猪初生重提供有利条件。

2.提早训练仔猪采食,在仔猪出生后7日龄左右开始引导诱食,条件好的用仔猪开口料进行诱导采食,如条件差一点的可自行配制诱食料,如:把自家的黄豆、玉米等炒成7成熟用粉碎机打成小颗粒用矿泉水瓶子装起放在仔猪活动的地方让其自由进行采食,诱其吃料,以便促进仔猪胃肠功能的发育。

3.断奶前1周减少哺乳次数,增加仔猪自由采食量,在断奶前2 d把母猪从产床移起,仔留存产房继续喂养3~5 d,再转到保育舍进行饲喂,断奶后3~5 d内不要更换饲料,饲喂要做到少给勤喂,即:断奶后5~7 d每天饲喂养次数要比断奶前要多少一、二次,饲料反而要比断奶前要少喂一点,减少营养性应激发生。

4.为了有利于仔猪胃内的有益菌生长系列,适当添加一定的酶制剂和酸制剂,提高仔猪胃内的酸度和酶的活性,提高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也可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5.药物防治。在仔猪饲料中拌入土霉素粉或进行预防,也可在饲料中加入仔猪消肿病剂预防水肿病。如对已发病严重者可用生理盐水加维生素C和青霉素混合注射,还有也可用其他治疗拉稀的芗进行治疗。也可在母猪妊娠后期,产前用K88、K99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预防仔猪腹泻和水肿病,也会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仔猪在断奶时要“防重于治”通过预防能够使养殖户提高仔猪存活率,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猜你喜欢

生理特点水肿病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POEMS综合症1例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
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