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黑茶山林区国有林场改革思考
2016-04-06杜怀平刘建光
杜怀平 刘建光
山西黑茶山林区国有林场改革思考
杜怀平1刘建光1
(1.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岚县033500)
【摘要】黑茶山林区位于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是山西林业资源培育和生态修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理风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与维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山西; 黑茶山林区;国有林场; 改革; 思考
1基本情况
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辖区跨涉吕梁市的岚县、兴县、临县、方山以及忻州市的岢岚县。下辖10个林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苗圃共12个有林单位。经营面积9.44万hm2,有林地面积5.09万hm2,活立木蓄积471万m3;森林覆盖率53.96%。林局所属国有林场主要分布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生态区位非常重要,是山西林业资源培育和生态修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治理风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维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要求
2.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指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绿色发展”总体部署,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保护生态、保障民生为总目标,因地制宜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干分离、主副分离,建设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等国有林业体制机制,确保森林资源不破坏,确保林区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2.2基本原则
2.2.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大力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建立健全国有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骨干中坚、示范带动作用。
2.2.2坚持民生为本的原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国有林场改革事关全省人民的生态安全与民生福祉,要以改革促发展、增活力、保民生,切实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涉及到林业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快理顺。为职工的转岗、就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调动广大林区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3坚持改革创新原则
以林局提出的“四项改革”(购买式造林、资产化管护、民营化产业、现代化治理)为抓手,以创新的思路和法治的思维深化改革,建立功能定位准确、层级清晰有序、运行规范高效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创新管林护林机制、造林营林机制、产业开发机制、投资融资机制和依法治理机制,增强国有林场发展活力。
2.2.4坚持分类指导原则
坚持改革总目标不动摇,认真研究,立足实际,创造性地推进改革。根据林场区域特点、资源状况、人员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3国有林场改革思路
3.1功能定性
按照国家林业局和山西省的有关文件精神,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定位在保护培育森林资源、提供生态公益服务和生态产品,按照自然资源保护类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
3.2适度整合
根据机构精简和规模经营原则整合重组,统筹人、财、物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确保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林区社会和谐稳定。林局现有有林单位12个,改革后减少30%;现有非林单位8个,可撤并整合为4个;机关现有科室14个,可撤并整合为13个。
3.3合理定编
林局现有编制541名,根据改革的要求,将依据工作性质、经营规模和管护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科学核定编制。经过核定,改革后林局总编制精简至454名,减少编制87名。具体分配为:管理人员188名,其中局机关73名、林场115名;技术人员69名,其中局机关25名、林场44名;林业骨干技能人员197名,其中局机关25名、林场172名。
3.4人员安置
改革后全局实有编制454名,目前现有在编在职人员448名,2016年计划通过公开招聘6名工作人员,不存在富余人员安置和分流的问题。
3.5创新机制
林场实行场长负责制和场长任期目标考核责任制,林场场长对本场资源保护、森林培育、林业产业开发等重点工作负总责。核定后的事业编制主要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监督考核。减少管理人员,减少工勤人员,增加一线管护人员,优化管理、专业技术和森林管护培育等岗位比例,推进人才队伍科学化和规范化。以林局提出的“购买式造林、资产化管护、民营化产业、现代化治理”四项改革为重点,逐步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与经营机制。林场公益林日常管护、防火防虫、造林营林、产业开发,逐步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的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通过科学规划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提升森林资源质量。
3.6资源保护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护是指把森林资源视为一种资产,从实物量和价值量两个维度同时进行管理和保护的一种模式,旨在探索建立天然林保护工程“面积固定、资产核清、责任明确、奖罚严明、长期稳定、终身追责”的长效机制。为有效解决管护主体缺位、责任落实虚位的问题,应对征占用林地增加及集体林改后国有林被蚕食、瓜分之风险,明晰管护员的责、权、利,全面启动资产化管护。根据管护难易程度,科学划分管护区域,将管护面积、管护内容、管护责任、奖惩措施全面落实到职工,管护期限定到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结束,尔后原则上继续签订管护协议,直至职工退休。资产化管护可以“固定责任田”,“明确责任制”,赋予“自留地”,实现地定责、林定权、名定心。按照“管护有价、损失赔偿”的原则,将管护员的考勤与基本工资挂钩,管护绩效与工资挂钩,发生失火、失盗、乱占林地等问题,对林场、管护员实行资产负面清单管理。把林场、职工的切身利益与资源保护效果直接挂钩,调动林场、管护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心,变“要我管护”为“我要管护”。同时,要将资产化管护与全流域治理、购买式造林、民营化产业有机结合,增加活力,促进增收。
3.7森林培育
购买式造林符合中央关于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要求,符合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购买式造林,就是参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农民吃饭问题的方式去解决造林问题,由职工群众先造林、投资者或者政府后出价购买,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把造林成果的好坏与造林者的切身利益直接挂起钩来,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购买式造林实现了造林由“过程管理”向“结果购买”的转变,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要我造林”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我要造林”。购买式造林心系群众,赋予群众种树自由,让群众作为市场主体参与林业建设,实现了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有机结合。购买式造林可以撬动社会资金、劳动力、荒山荒地等生产要素投入林业领域,促进林地、林农和资金的有机结合,可以提振信心、激活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应对经济下行,还可以让投资直达造林者,依靠公开透明的市场交易,打造造林工程“不能腐”的政治生态。真正发动群众,“花钱买结果,花钱买活树”、“点土成林、指山变绿”的预期目标,就一定会有望成为现实。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4707(2016)03-010-02
doi:10.3969/j.issn.1005-4707.2016.06.003
【作者简介】杜怀平(1977-),男,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毕业,现任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工程师;刘建光(1970-),男,1996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现任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6-04-10;【修回日期】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