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苦瓜品种栽培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

2016-04-06李大忠

长江蔬菜 2016年23期
关键词:苦瓜福建省新品种

李大忠

福建省苦瓜品种栽培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

李大忠

特约栏目主持人:李大忠

男,湖北安陆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主持或参加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2006年入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带头人及拔尖人才,2010年被授予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2008-2010年度福建省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参与选育的4个苦瓜新品种、1个丝瓜新品种均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编写或参与编写的蔬菜专业科技书籍有 《蔬菜名特优品种》、《特菜野菜栽培》、《叶菜类蔬菜病虫害诊断图谱》、《豆类蔬菜病虫害诊断图谱》、《瓜类蔬菜病虫害诊断图谱》、《茄果类蔬菜病虫害诊断图谱》、《南方大棚蔬菜栽培》,在各类农业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

导读:介绍了福建省苦瓜品种历史应用概况及2种苦瓜与其他蔬菜间套作栽培模式,分析了福建省苦瓜栽培中存在的受冻害为害等5个主要问题及预防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新翠、闽研3号、龙玉、如玉53号4个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苦瓜品种。

苦瓜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瓜类蔬菜,福建省是苦瓜生产与消费的主要省份之一,近年来该省苦瓜年种植面积(含复种)1.67万hm2左右,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夏季高山有少量栽培,闽南地区大棚设施越冬栽培约有2000 hm2。

1 福建省苦瓜品种历史应用概况

福建省苦瓜栽培品种多样,由于南北的苦瓜消费习惯不同,栽培上对品种要求差异较大。2000年以前主要种植地方常规品种,菜农自繁自用,以瓜皮淡绿色或白色、珍珠瘤或刺瘤品种为主,如福州南屿苦瓜、湖南蓝山大白苦瓜、漳平西园苦瓜等。进入21世纪,科研单位陆续推出杂交一代品种,如闽研1号[1]、翠玉[2]、闽研2号[3]、如玉5号[4]、玉银等,以瓜皮绿色或深绿色珍珠瘤品种为主。近年来,苦瓜品种更新加快,陆续推出闽研 3号[5]、新翠[6]、如玉 33号[7]、如玉 53号[8]、龙玉、春晓6号等品种。目前苦瓜品种市场竞争激烈,要求瓜形棒状、蒂平、尾稍尖,瓜皮大泡瘤、深绿色,瓜肉厚、苦味淡。

2 福建省苦瓜栽培模式

福建省苦瓜主要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夏季高山有少量栽培,闽南地区有大棚设施越冬栽培。下面介绍2种苦瓜与其他蔬菜间套种栽培模式。

2.1 高山苦瓜与甘蓝间作栽培模式

海拔500 m以上的高山,甘蓝一般于4月下旬用营养袋育苗,5月下旬定植,定植后60天左右结球紧实时,及时采收。苦瓜则于4月上旬在大棚内用50孔育苗穴盘(或营养袋)育苗,5月上旬定植,定植后60天即可采收,田间管理好可以一直采收到10月下旬。

在种植甘蓝的地上搭架种植苦瓜,苦瓜棚架的遮荫作用有利于夏季架下甘蓝的生长,在不影响甘蓝收益的情况下种植一茬苦瓜,每667 m2可增加收益3900元[9]。

2.2 南方设施大棚辣(甜)椒套种苦瓜栽培模式

辣(甜)椒通常于8月中旬采用营养钵或营养盘播种育苗,9月中下旬定植于塑料大棚内,元旦前后,果面发亮、果肉硬而不脆时即可采收上市。苦瓜于12月上旬前后浸种催芽,在大棚内采用营养钵(或营养盘)播种育苗,为了提高育苗棚内温度可以加设小拱棚,于春节前后定植于棚边两畦中间,苦瓜瘤状突起饱满、果皮光滑、顶端发亮时及时采收。

利用苦瓜耐高温的特点,在种植辣(甜)椒的大棚套种苦瓜,架材上爬满的苦瓜蔓、叶正好为架下的辣(甜)椒遮光、降温,有利于辣(甜)椒的生长。通过套种苦瓜,667 m2可增加收益3000~5000元[10]。

3 福建省苦瓜栽培中存在问题及预防措施

3.1 冻害

苦瓜是喜温耐热的瓜类蔬菜,闽南地区一年四季都可种植,春、夏、秋露地种植,冬季在大棚内越冬栽培,但是偶遇极端寒冷天气(如2016年1月24日的世纪寒潮),龙海、漳浦等地的大棚苦瓜也会受冻。

预防措施:通常采用篱笆架栽培模式,可及时将上半部分受冻的叶、蔓剪除,培育下半部的健壮侧芽1~2个;追施0.8%三元复合肥,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喷药防止感染病害。

3.2 台风暴雨

苦瓜是蔓性搭架瓜类蔬菜,福建省台风暴雨季节一般发生在7~9月,台风暴雨轻则引起蔓叶折断,病害蔓延,重则倾棚。

预防措施:避开台风暴雨季节种植;暴雨季节多用“人”字架,注意加固;台风暴雨过后及时扶起架材,清除蔓叶上的泥沙,喷洒杀菌剂防止病害发生。

3.3 早春雄花少,甚至没雄花

苦瓜栽培通常会选择雌花比例高的品种,加之早春气温低容易促进雌花发生,造成早春雄花少,甚至没有雄花。

预防措施:生产中可在大棚内对部分苦瓜采用地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小拱棚内安装白炽灯泡(夜间开启)以及控制水肥等措施来促使苦瓜多开雄花,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进行人工授粉[11];也可配用雄花比例高的品种;或者在苗期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赤霉素刺激雄花的发生。

3.4 枯萎病

枯萎病是土传性病害,往往连续种植4~5次瓜类蔬菜即开始发生,发病率轻则10%~20%,重则70%~80%,甚至全部死亡。

预防措施:水旱轮作,与不同科作物实行多年轮作,或者利用抗枯萎病砧木(如南瓜、丝瓜)嫁接育苗。

3.5 瓜实蝇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一些检疫性病虫害也乘虚而入,20世纪90年代瓜实蝇开始在福建省为害丝瓜、苦瓜、瓠瓜、甜瓜等。对于苦瓜来说,从幼小子房到成熟瓜都可以受害,成虫以产卵管刺入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即钻进瓜内取食为害,由于成虫善飞,幼虫喜钻蛀到瓜内,所以喷洒农药难起作用。

预防措施:性诱剂诱杀成虫。

4 潜力品种推荐

4.1 新翠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选育的苦瓜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认定。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力旺盛。主蔓第1雌花着生于第9~13节,商品瓜呈平顶棒状,瓜长28~34 cm,横径6~7 cm,肉厚1.1 cm。瓜皮为淡绿色、尖瘤,单瓜质量350~450 g。肉质脆嫩,苦味中等,回味甘甜,品质优良。

4.2 闽研3号

新翠苦瓜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苦瓜新品种,2013年4月通过福建省认定。植株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第1雌花着生于第14~17节,主蔓35节以内一般有雌花8~10朵,坐果能力强。瓜呈长纺锤状,长28~37 cm,横径6~7 cm,肉厚0.8~1.1 cm,平均单瓜质量500 g左右。瓜皮绿色有光泽,棱平滑间断,瘤中圆粒光滑。肉质甘脆微苦,品质好,耐热。

闽研3号

龙玉苦瓜

如玉53号

4.3 龙玉

福州立信种苗公司推出的苦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强健有力。雌花率高,连续坐果、连续采收能力强。果皮翠绿色,透亮有光泽,长筒状,果肩平,圆粒瘤与短纵瘤相间,商品外观美。坐果后,果实膨大迅速,瓜长30~35 cm,瓜径6~8 cm,肉厚1.2 cm,单果质量0.6~0.9 kg。肉质脆嫩,苦味适中,品质极佳。抗病性强,耐低温、抗热,耐湿,耐贮运,商品货架期长。

4.4 如玉53号

福建农科农业良种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共同选育的苦瓜新品种,2015年6月通过福建省认定。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强。中早熟,春季第1雌花节位14节左右。瓜长棒状,瓜皮绿色具光泽,纵条间圆瘤,瓜长35 cm左右,横径6~7 cm,肉厚1.0 cm,平均单瓜质量500 g左右。

[1]李大忠,温庆放,黄科,等.苦瓜新品种闽研1号的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2006(2):183-186.

[2]张玉灿,黄贤贵,李祖亮,等.苦瓜新品种翠玉的选育[J].中国瓜菜,2007(1):16-18.

[3]李大忠,薛珠政,康建坂,等.苦瓜新品种闽研2号的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2009(6):528-530.

[4]黄贤贵,张玉灿,张伟光,等.优质高产苦瓜新品种“如玉5号”的选育[J].江西农业学报,2007(6):55-56.

[5]李大忠,温庆放,康玉妹,等.苦瓜新品种闽研3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4(1):52-54.

[6]李祖亮,张伟光,潘仰星,等.苦瓜新品种“新翠”的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2012(2):153-156.

[7]林永胜,张伟光,张玉灿,等.苦瓜新品种“如玉33号”的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2013(10):1004-1006.

[8]潘仰星,李大忠,张玉灿,等.苦瓜新品种“如玉53号”的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2015(9):874-876.

[9]李大忠,严良文,黄兴亮.高山苦瓜与甘蓝套种栽培模式[J].蔬菜,2013(4):29-30.

[10]李大忠,陈锋.南方设施大棚辣(甜)椒套种苦瓜栽培模式[J].农业科技通讯,2014(7):303-304.

[11]赖正锋,张少平,张玉灿,等.闽南大棚苦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1(12):54-55.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2016R1025-2);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设施蔬菜专项;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李大忠,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州,350013

2016-09-18

猜你喜欢

苦瓜福建省新品种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青菜新品种介绍
种植苦瓜抓哪些管理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吃苦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