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培云和《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2016-04-06本刊编辑部

关东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评论员写诗感性

本刊编辑部

熊培云和《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本刊编辑部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曾驻巴黎,任《南风窗》驻欧洲记者,兼国内若干影响力媒体专栏评论员及社论作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译丛”创始主编委员。近年来在《南方周末》、香港《凤凰周刊》、法国《世界报》、日本《东洋经济周刊》等海内外媒体发表评论、随笔千余篇,出版主要著作《思想国》《重新发现社会》《自由在高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个社会会好吗》《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西风东土》等。

由于生长在江南乡下,上中小学时熊培云接触到的课外书不过几本。幸运的是,他在高中时读到了一本《雪莱抒情诗选》,从此另一个世界在他面前打开。高一的时候,熊培云经常在深山里逃学、写诗,那是他生命中清贫到一尘不染的日子。一年以后他背负一部由作文本装订而成的诗稿去百公里以外的九江市投稿。熊培云说这是他第一次提着笔杆子进城。不过当天他就回去了。

大学毕业后,熊培云被广为人知的却是他写的大量评论和数本畅销著作。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的生活里和书架上缺少了诗歌。“这是一种迷失。正如我们需要苦难,没有诗歌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几年前,熊培云再次停下来写诗。他希望诗歌可以帮助自己完成人生的丰富性,于是有了这本《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与理性的花朵并蒂绽放的是风行全国的诗歌热。时光未老,理想还在。熊培云说自己是“八十年代的遗民”。和现在流行的许多诗歌不同的是,他的文字里仍有启蒙时代的光芒和古老的忧伤。当他对爱欲、正义、意义以及被人群绑架的人类命运进行整体性思考的时候,细心的读者同时听到了存在主义的余音。

熊培云曾经将自己的写作特点概括为“理性思考,感性表达”。《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再次践行了他对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的坚持。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真理和意义之间,精确与模糊之间,他试图维持一种平衡。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以春、夏、秋、冬、春为序的体例设计,强调了时间的绵延与轮回。写作是重构时空、赋予意义,从本质上说也是作者不断找回自己的时间的过程。所以熊培云在后来的诗里说他是活着离开这个时代才走进了自己的一生。

熊培云曾经说出版《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是为了了却自己在诗歌方面的一个心愿。不过关心他的读者很快发现,当他重新捡起诗歌,他将不再远离。所以这几年他又写了《看风吹过山冈》《爱是我生命里所有卑微的时辰》《未来的雨都已落在未来》《我的灵魂风和日丽》《忒修斯之我》《海枯石烂,万物盛开》等诗歌。

猜你喜欢

评论员写诗感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20,化工跃上风口
为自己更为读者写诗
学写诗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小鸟写诗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有效积累学生“音乐感性经验”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