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52例临床观察
2016-04-06何学安
何学安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52例临床观察
何学安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目的:观察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采用骨搬运术进行临床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患者92例。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划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2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骨搬运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HHS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科学的临床诊治方法。
【关键词】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骨搬运术;临床疗效
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是临床骨科病情较为严重的一种骨折类型,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容易诱发死腔、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身心健康以及家庭负担均造成极大的危害[1]。本文选择我院骨外科收治的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患者92例。给予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52例采用骨搬运术治疗,并就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骨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2例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3.5±4.2)岁;女性41例,男性51例;骨折部位:胫骨下段者61例,胫骨中段24例,胫骨上段7例。将92例患者依据自愿原则划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年龄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42.9±5.1)岁,女20例,男20例,骨折部位:胫骨下段26例,胫骨中段10例,胫骨上段4例;观察组5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3.9±4.8)岁,女21例,男31例,骨折部位:胫骨下段35例,胫骨中段14例,胫骨上段3例。两组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诊治。实施常规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手术进行治疗。行腰硬联合麻醉,并于小腿中上段沿腓骨向外踝作切口。分离皮肤、筋膜以及小腿前肌群等,结扎血管,分离动静脉。行常规腓骨移植术,缝合切口,再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1.2.2观察组应用骨搬运术进行诊治。具体方法为:手术前,对患者伤口进行常规外科清创引流,腰硬联合麻醉,取平卧体位,选取截骨位置(通常为血运丰富、成骨能力强的干骺端),将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置于患者小腿部位,并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截去预留截骨部位的皮质骨,并确保髓腔完整。最后对截骨进行牵拉试验,有效进行切口缝合,术后给予抗生素持续治疗以及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Baird-Jackson评分、HH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
1.4评价标准
1.4.1Baird-Jackson评分即踝关节评分系统,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踝关节恢复越好,具体为:①0~80分,表示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效果较差;②81~90分,表示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效果尚可;③91~95分,表明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效果良好;④96~100分,表明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效果优秀。
1.4.2HHS评分即膝关节评分系统,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膝关节恢复越好,具体为:①0~59分,表示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效果极差;②60~69分,表示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效果较差;③71~79分,表明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效果一般;④80~89分,表明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效果良好;⑤90~100分,表明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效果优秀。
1.4.3疗效评价治愈:患者术后完全恢复,行动无障碍,且无并发症的发生;显效:患者术后基本愈合,运动功能恢复良好,行动无障碍;有效:患者术后愈合较好,运动功能大部分恢复,行动有轻微障碍,但不影响正常活动;无效:患者术后愈合一般,运动功能恢复不佳,行动存在较大障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2]。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但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HHS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手术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24/4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54%(45/5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8/40),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4/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骨缺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腓骨移植、骨搬运术以及异体骨移植等。其中骨搬运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它是Ilizarov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骨缺损尤其是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3-4]。临床研究显示, 92例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实施骨搬运术治疗其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实施常规骨移植术治疗,且治疗后的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和HH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骨移植术。同时,骨搬运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6.54%,较之骨移植术治疗总有效率(60.0%)明显较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7.69%,明显低于骨移植术20.0%,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年来,诸多医学家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骨搬运术操作简便,患者疼痛低,骨愈合时间快,临床疗效高,能够快速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低[5-6]。由此可见,在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骨搬运术的疗效显著,其治疗时间较短,手术损伤较小,且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其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郝光亮,张贵春,曹学成.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4,07(05):370-373.
[2] 唐文,杨亚东,赖光松,等.Ilizarov外固定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J].江西医药,2015,50(01):3-6.
[3] 贺新兵,韩立仁,杨晓飞,等.应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05):56-58.
[4] 朴成哲.Ilizarov骨延长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大段骨缺损13例效果观察[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03(02):65-67.
[5] 沈立锋,郭峭峰,张晓文,等.带蒂组织瓣结合骨搬移技术治疗小腿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及大段骨缺损[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2,06(04):241-245.
[6] 侯福山,尹芸生,潘耀峰,等.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08):757-760.
(收稿日期:2015.12.08)
【中图分类号】R6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