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课中善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2016-04-06吕金立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政治课笔者信息技术

【摘 要】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老师,笔者以为信息技术非常利于合理配置资源。生动的声音和影像资料有利于信息的高效传播,对于开拓学生视野至关重要。本文从当前政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弊端、诀窍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107-02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老师,笔者以为信息技术非常利于合理配置资源。生动的声音和影像资料有利于信息的高效传播,对于开拓学生视野至关重要。然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如何分辨不良资源,教师如何学习使用技能,这些问题必须正确面对。为此,笔者本文试在探究政治课中善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期望与广大读者共同进步。

一、当前政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不当之处

(一)信息整合表面化,浮躁化

很多教师将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简单相加,形式上的使用多媒体只能开拓学生视野,不能使其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的内在联系,也不能理解信息技术对于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和知行合一的学生行为有何影响。

例如,不少教师对PPT的制作和播放、网络下载歌曲和电影等网络应用技术了然于胸,甚至播放形式非常美观,让学生赏心悦目。但是,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技术他们在小学就已经掌握纯熟,这与善用信息技术无关,更不是在思想政治课中透彻融入信息技术。因为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解不够深刻,学生满意度持续偏低。

(二)强调视觉效果,衔接生硬

这主要体现在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带来的感官愉悦,而没有把焦点放在媒体所传递的信息本质上。同时,很多教师使用多媒体信息非常生硬,造成线上线下脱节,衔接不连贯。

例如,某些教师的课件非常花哨,学生乍见视觉冲击力强的信息,将注意力放在平面构图、音乐节奏、终端设备的设计结构等。学生注意力本就飘忽不定,此举无异于雪上加霜。再有,有的教师在讲《我国的国家制度》这一章节时,大肆铺陈渲染2015年九三阅兵时领导人的庄严肃穆、仪仗队员的整齐划一、装甲车和导弹的宏伟气势等视觉效果,导致有些男生因为女兵姣好的面容而窃窃私语,也有些女生对威武帅气的男兵评头论足,不然就是希望亲自操控军事武器,满足好奇心。这种渲染本末倒置,抢夺了学生的视觉焦点,对培养爱国情怀没有帮助。

(三)互动效果不佳,忽视创新能力培养

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唱独角戏,只让多媒体播放各式各样的音频、视频,从不对媒体展现的内容做纵深类比和深度解说,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这不仅不利于深化学生理解知识点,更不利于培养创新创造能力。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位教师在高三全册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截取经典爱党爱国影视作品,在课堂中播放,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亮剑》《战狼》等。作为成人,不难看出,该位教师的截取片段是有意为之的,本可以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但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在一旁解说,也没有邀请学生发表随堂感想,更没有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上交观后感,在任何一次测验中,也没有将这些影视作品融入试题中。教师不懂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思维激发优势,是一大现实课题。

二、在高中政治课中善用信息技术的诀窍

鉴于在走访和教学亲历中发现了如上述诸多问题,笔者曾思索过如何对症下药,也付诸实践,效果令人欣慰。因此下面介绍几点在高中政治课中善用信息技术的诀窍。

(一)加强技术学习,强化对两者联系的理解

信息整合表面化、浮躁化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对信息化和多媒体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师的技能比学生逊色,不能树立威信。学生对教师的信心大打折扣,至少他们深信教师的信息技术不值得学习。为此,笔者以为,这种教师需要在两方面同时做出改变。

一是加强对多媒体应用技术、软件操作技术、程序开发技术、硬件配置等领域的研究和学习,深化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例如,笔者曾建议一个老龄教师,通过网络远程课堂、添加微信群、加入QQ群等方式不断学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半年后,他变身为计算机“潮人”,不论PPT制作、排版色调、音频视频剪辑、故障处理等,他都能略施拳脚。学生看到这种转变,觉得中老年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比青年人差,普遍反映良好。自己遇到电子产品的相关问题,主动询问该教师。这一过程是为了让学生认可你的信息技术水平。

二是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和经济、财政、贸易、哲学和政治的深层次联系,然后阐述给学生。例如,笔者对黑客技术、窃听技术非常感兴趣,也知道信息技术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更用哲学中矛盾是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和二进制中的一和零类比。一次,笔者通过网络获悉美军利用信息技术得知本拉登藏身地点的事件,通过图文展示,告诉学生信息技术对于击毙本拉登的作用,最后引申,掌握先进信息技术才能在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二)详略得当,抓准重心,线上线下紧密融合

这一措施是针对有些教师衔接生硬的弊端而推出的。要求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保持目的性和适度性原则。

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首先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例如选择教学内容,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理论性强的内容;二是教材内容少而现实材料多的内容。如果重心把握不好,就会抢夺学生注意力,课堂效率适得其反。

例如,笔者曾在讲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这一知识点时,大量暴露了当代青年学生堕落腐化、女性拜金主义、个别官员胡吃海喝等场景。虽然笔者及时痛斥了此种现象的种种不是,但很多学生仍然认为奢靡消费的好处也不少,坚持在生活中攀比,高消费宴请同学等。反面教材举例太多,学生价值导向偏差,此举曾让笔者苦恼不已。

此后,笔者谨记前车之鉴,把握曝光信息分寸,展示了一些世界富豪艰苦朴素生活作风的例子,并说明,很多学生家境优越,仍然刻苦学习,将大部分消费投入教育和学习中,这种精神令人十分钦佩。并用网络语“不要别人比你优秀,就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劝诫学生。此番转变方式,用正能量面貌解释正确消费观,学生觉得亲切活泼,并按照笔者教育的方式,通过线上各种渠道联系偶像学生,倾听学习他们的成长经验。如此,网络渠道成为学生学习正面教材的工具,而不是毒瘤。

(三)多媒体互动,激发学生头脑风暴

这一策略是指,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增加互动性。能在直观化和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启迪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如前所述,笔者建议该被调查的教师增加互动。在讲述“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忆了农业和工业的相关概念,最后导入第三产业的内涵,并简要分析了三者的基础和进阶关系。第三产业的其中一个层次是流通部门,体验过近几年热门的电子商务,教师分别找到淘宝网、京东商城、当当网、唯品会等几大知名电商购物平台,然后在课堂中一一分析各自的经营范围、特点。同时告诉学生结论:电子商务购物模式是结合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和商业的产物。最后,他不断邀请学生畅谈各自的购物经验,自由倾吐对各个平台的不满。

实则,不少学生都已是网购高手,经常在线购买书籍和小电器等物品,久而久之,对天猫、折扣、秒抢、退货等事情熟悉。此番探讨后,有些学生主动给教师发送链接,建议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之后教师发现,第三产业便捷高效,并将逐渐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比提升这一认识已经深入人心。

总结而论,该教师的特点有二:一是增加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互动,二是让学生给自己提出意见,激发头脑风暴。

三、结语

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4.0等概念不断涌入生活,也必然能在思想政治课里看到它们的身影。如何利用这些工具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政治觉悟,如何在思想政治课里让学生透彻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贸易、军事防御等领域的影响,这些都是新时期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篇所论诀窍也是一家之言,期待同道指出不足。

【作者简介】吕金立(1968— ),男,陆川县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政治课笔者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