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冠名班”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6-04-06阙晓南王芳梁炜罗龙兴罗鸣莫成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阙晓南+王芳+梁炜+罗龙兴+罗鸣++莫成雄

【摘 要】校企合作是以培养学生质量为重点,重在学校与企业互相合作,进行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职业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一片春天。“冠名班”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在具体实践中,既要注重科学定位、优化专业设置,还需重视产学合作、资源整合、发展特色。

【关键词】畜牧兽医 校企合作 冠名班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59-03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就业质量,让培养的学生适销对路,减少毕业上岗时再度培训耗费企业精力、物力的投入。然而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这种办法只能改变表面的问题,没有能够具体改变实际内涵的问题,如今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主要举措之一就是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它们从淡漠职业教育,到主动参与教育,依托学校定岗培养技术人才,细化岗位需求到课堂中,强化能力训练到课程中,实现校企零对接,为自身发展提供和储备了人力资源。所以职业学校与企业加强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适应各自的发展需求,培养更适合的人才。

校企合作形式灵活多样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校企双赢。

“冠名班”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模式之一,它就是学校开设以企业命名的班,实行“订单式”教育,毕业时,“冠名班”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实现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组成的,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今在广西区内开设有畜牧兽医专业的学校也在进行校企合作,但是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大多为企业向学校提供培养费或服装、设立学生奖学金,组织学生参加公司的一些活动等。

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创办于1940年,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畜牧兽医类技能人才,有较为浓厚的教改底蕴,教改经验丰富,在本次课题研究中以畜牧业发展的前景及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切入点,以学校“冠名班”订单培养的人才模式作为研究点,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人才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需求以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定培养方案,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建设,有的是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要任务,有的是以培养观念更新为主要目标,有的是以考核企业文化作为培养的重要指标。但无论是哪种培养方案,都是对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有益补充和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办法如下:

一、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修订、完善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制度》等校企合作制度,建立了人才共培、效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强化了专业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关系,为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商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教育与管理事宜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企业专家工作室

广西宏华生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贵港扬翔牧业有限公司在学校设立“冠名班”后,也在学校成立企业专家工作室,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不断壮大,有这些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学专家,全程参与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如:教学计划、学习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工作页、任务计划书、自评、互评、成绩综合表等材料,丰富了校级《养猪生产》、《猪病防治》精品课程的资源库。提供围绕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宝贵经验与建议。

三、建立企业教师工作室

为切实服务好企业冠名班教育教学工作,建立企业教师工作室,通过这一平台,发挥专业专长,指导企业生产管理,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监督,参与企业技术课题研究,为企业的生产解决具体的技术难题;加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管理,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并在教师工作中积累了临床生产经验,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1.就已经开设的“课堂—养殖场”教学模式,收集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料。

2.充分利用“校企一体”的模式优势,完善“冠名班”项目组“双师”素质教师的聘用、培养和激励机制;完善“冠名班”项目组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行、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

四、建立环学校周边50公里内的生产实践圈

充分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畜牧业发达区域的优势,与分布在学校周边的柳州市宏华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30多家猪场、鸡场、鸭场密切合作,充分体现了“服务地方企业,紧密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无缝对接”、“做中学,学中做”、“订单式”人才培养,打造学校周边教学生产实践网络,为其“冠名班”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开展教学实践。

1.通过完善与企业合作的组织形式,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推广“专业+订单企业”“专业+合作企业”等“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2.教育资源实现了校企共享。企业不仅将自己先进的技术和企业文化传授到学校,提升了学生对这个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还为学生提供工学交替、顶岗实训的基地,企业技术骨干成为学校兼职教师,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和为企业培训员工。

五、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广西宏华生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同改造学校第一教学实习牧场,广西桂柳家禽公司与学校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它们都是实行校企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考核,达到整个实习过程要求、管理规范,具备“系统性、生产性、开放性”特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资源高效”。也实现学校和企业提出的 “教学与生产同步”、“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同步”、“毕业与就业同步”三同步。

六、制定“冠名班”学生的专门培训计划

(一)编制教学计划

“冠名班”教学计划是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讨论编制的,其课程体系除学生学历需求的语数外、德、体、计算机课程外,建立了极具畜牧兽医专业特色工学结合的“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实训课程均融合在领域课程中完成。

(二)确定教学目标,开发领域情境

冠名班教学所采用的是“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课程,它的人才能力构成包括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即把职业素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作为校企合作行业基础能力培养的第一阶段;把技术能力(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作为校企合作行业专业能力培养的第二阶段,这需要教师具备整合企业现场工作与学校专业教学的能力,学习情境的构建是课程实施的关键,要求教师按照跨专业能力培养和学生个性要求构建的“学习与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把原先封闭的专业课与现在开放的行动课的教学理念、专业内容与跨专业内容有机结合。

(三)进行完整学习领域内容的整合教学

为确保“课堂—养殖场”教学模式和各学习领域,能原汁原味的引进学校。结合企业的要求,2013年开始,学校与就与广西宏华生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合作事宜,签订了每两个星期安排1个班级进行“课堂—养殖场”教学。即安排畜牧兽医专业班级到学校第一教学实习牧场进行为期2周的《猪生产》和《禽生产》岗位技能实践,除外,企业还对学生按照员工的标准进行企业概况、专业讲座(种猪、种鸡、肉鸡、肉猪与疾病防治、养殖技术、日常管理等)、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公司制度等)、养殖企业经营管理(公司创建、公司内部运营,外部市场分析和开拓等)、社交礼仪(待人接物,会议、餐桌、典礼礼仪等)、养殖行业发展概况(目前养殖行业的主体形式,未来发展方向)等培训。通过一个完整学习周的领域内容整合,不断指导师生转变对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的认识。

经过“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所有冠名班的专业教师与学生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

1.“课堂—养殖场”的课程方案“摆脱”了学科体系的“束缚”,强调系统学习与案例学习的有机结合。它为职校教师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空间,它使得教师不再局限在“课程导入、新授内容讲解、练习、小结、作业”的固定教学模式中,它打开了职校教师对项目教学的重新认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的转变,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古话。

2.通过“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上课是轻松的,引导是关键的,备课是忙碌的;学生上课思想、状态、行动都热烈起来了,上课即工作,没有下课铃。

3.通过“冠名班” 人才培养改革,展示了职教校企合作的新空间。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学校课程应该是企业课程的补充。企业不应将职校人才看成是应对近期生产需求的“短缺性资源”,而应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4.校企通过直接对话,分解各能力模块培训的要求:这是学校可以培养、培训达到的能力目标,那就放在学校培训;因为器材局限性,学校不能实现的目标,那就放在企业中完成。学校中培养的是企业未来的管理或基层高技能人才,从学生在校期间增加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岗位实践机会,为学校更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将来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上岗,这其实大大节约了企业招聘新员工再培训的成本,因此关注“冠名班”以及其他专业学生的成长,企业是责无旁贷的。

所以,冠名班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切入点之一,是推行校企共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提高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积极推行冠名班工作,精心挑选合作伙伴和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实现定向培养,使学生入校即解决就业问题。共同商定培养方案,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见习、实习,工学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企业选派教师到校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双方开展了大量活动,学生实践能力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范先超.高职畜牧兽医专业“221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2]张代涛.联手知名企业实施订单培养共育畜牧兽医高技能人才[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杨志成,黄颖.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双轨制”教学实践及理论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4)

[4]周涛.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意义[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5)

[5]李欢.A公司“订单式”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6]周慧.中职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7]胡在钜,蓝宗林,刘春林,钟静宁,彭少忠,熊艳芸.中职畜牧兽医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J].广西教育,2014(14)

[8]张代涛.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作者简介】阙晓南(1982— ),男,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讲师、兽医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及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现代生物技术构建下的畜牧兽医实践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视频教学在中职畜牧兽医教学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