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研制:台湾地区首次展出中空长航时无人机

2016-04-06温杰

航空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原型机中山台湾地区

文/温杰



自主研制:台湾地区首次展出中空长航时无人机

文/温杰

2015年8月13日至16日,台北航空航天暨防务技术展览会(TADTE)在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举行。本届展会首次设置了无人机展区,参展商数量从2013年的3家增加到12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台湾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首次展示了一种中空长航时(MALE)无人机。这是其成立以来研制的最大尺寸的无人驾驶战术平台,可以携带多种载荷,用于情报搜集、监视、侦察、环境研究和海岸巡逻等任务。

自主研制起步

中国台湾地区自行发展无人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台“国防部”就开始考虑引进和装备一种战术无人机。经过多年评估,台军方希望购买一种航程远、机载设备先进的无人机,并多次与美国私下洽谈,希望得到“捕食者”无人机,但都遭到婉言拒绝,一直未能如愿。

究其原因,美国国防部如果向台湾销售“捕食者”无人机,就必须对台湾军方开放GPS导航卫星的军用信道,而美国国防部不愿意轻易对外开放,因此没有同意出售这种型号无人机。于是,台湾军方决定由下辖的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着手研制集侦察和攻击于一身的无人机。

此前,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曾经在90年代中后期自行研制出“天隼”系列小型多用途无人机。其中,“天隼2”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120千克,有效载荷25~30千克,可携带电视摄像机和前视红外传感器。该机可以执行多种军事任务,包括实时战场侦察、目标捕获、目标跟踪和通信中继任务。

在此基础上,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始研制“中翔”系列无人机,主要用来执行昼夜侦察、目标监视、跟踪定位和电子战等任务。1999年6月,“中翔2号”无人机首次公开展示,研制与测试工作持续到2005年,一共生产了5架原型机。在投入批生产后,“中翔2号”更名为“锐鸢”,是一种全天候、长航时、多用途战术无人机。该机配备了光电和红外传感器,最大飞行速度180千米/时,最大飞行高度为4572米,续航时间达到8小时。

2008年,一架“锐鸢”无人机曾经参加了“汉光”演习。当时,该机主要任务是飞到演习场的上空,获取演习的图像,再把这些图像实时传回到观礼台的屏幕上。由于传感器的性能有限,“锐鸢”传回的图像不太清晰。2013年9月底,“锐鸢”无人机经过一年时间的训练和试飞评估后,正式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执行侦察、战场管理等任务。2014年3月,台湾地区陆军特种作战部队装备了8套“锐鸢”无人机系统,每套包括4架无人机,共计32架。

总体设计特点

2010年10月,英国《国际飞行》报道了中国台湾推出本土无人机研制计划的一些情况。当时,台“国防部”表示,台湾地区空军已经确定了无人机的需求,在采办清单中没有考虑任何美制侦察机。这表明,台湾不会寻求从美国采购RQ-4“全球鹰”,而将致力于发展本土研制的无人机。据称,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新型战略无人侦察机。

台湾《联合晚报》在2013年12月22日报道称,早在2009年,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根据台湾地区空军的需求,开始研制无人侦察机,原计划在2013年底完成。但空军方面屡次修改项目需求,从计划最初要求飞机类似于MQ-9“死神”无人攻击机,到后来变更为必须集“全球鹰”和“死神”无人机的功能于一身,同时具备侦察和攻击能力,可飞往大陆江西与广东沿岸一线的军用机场上空执行侦察任务。显然,这些要求大大超出了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的能力范围。

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展出的MALE无人机模型

MALE原型机在总体构型上与MQ-9无人机基本相似

于是,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始研发具有挂载弹药能力的“中翔3号”无人机,可以作为下一代台湾地区空军的打击平台。此次公开的这架大型无人机是目前仅有的一架原型机,希望通过本届防务展让外界了解其在武器研发领域的能力。

从总体构型来看,这架原型机与通用原子公司生产的MQ-9“死神”相仿,具有相似的大展弦比机翼和相同的尾翼构型及尾部推进器,并采用固定式主起落架。航空系统研究所(ASRD)发言人介绍,该机的机身全部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油箱则采用橡胶材料,均为岛内厂商产品,但拒绝透露它的重量、航程和长度等参数。

外媒估计,它的机长在14~15米之间,翼展大约为20米。从后部细节来看,该机可能采用了奥地利Rotax公司的新型活塞式发动机,与MQ-9无人机的动力装置存在性能差距。ASRD透露的信息也证实,这架原型机起飞时需要1000米的跑道,说明其动力装置的性能十分有限。

侦察攻击能力

从此次展出的全尺寸样机来看,“中翔3号”无人机的的机头下方设计有球形传感器转塔,可以安装前视红外传感器和光学摄像机等。但是,ASRD在展出样机时似乎有意淡化了传感器的设计和功能,只是挂载了一个模型。实际上,早在2013年的台北防务展上,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就曾经展出过一种远程侦察光电载荷,表示可以配备在直升机和无人机上,不仅能远距监视,还可以实施高空目标截获和跟踪,也能承担环境监测和辅助救灾等任务。

与美国空军现役“死神”无人机上使用的多频谱瞄准系统(MTS-B)相似,远程侦察光电载荷的球形转塔上有5个窗口,包括了光电传感器、前视红外传感器、高清彩色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和激光瞄准具,不仅可以用于情报侦察任务,还可以实施对地攻击任务。据介绍,这种传感器转塔的直径为50厘米、重量为70千克。高清摄像机拍到的图像可以实时传输到地面,也可在机上存储数小时,经相关情报人员分析后可选择具有情报价值的区域输出照片,然后进一步判读。

值得注意的是,这架原型机在机翼内侧下方设计有挂架,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察打一体无人机。从最初研制目的来看,“中翔3号”甚至可以作为下一代台湾地区空军的打击平台。目前,这种无人机是否具备武装攻击能力还是一个未知数。

对此,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并未给出答案,只是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应。ASRD所长马万钧表示,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导航、通信、起降能力达到设计性能后,才会尝试加装各种任务载荷,同时也要考虑“国防部”的指导与需求。长远来看,台湾军方还有可能利用所掌握的无人机技术,开发新的远程巡航导弹。

飞行测试过程

据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介绍,外表光滑、灰色涂装的无人机设计用于昼夜执行各种民用和军用任务,可以携带多种载荷,用于情报搜集、监视、侦察、环境研究和海岸巡逻等任务。虽然此次展会上公布的信息有限,但ASRD提供的情况简介表明,这架无人机可以自主起飞和降落、自主导航、多飞行器控制、空中通信中继和地面网络控制,完成实时视频传输。

这架原型机的起降距离长达1000米,而且起降都按照有人机的飞行程序,并接受机场塔台的指挥管制,因此长时间放在台东空军基地内进行各项联网导控与实时图像传输等功能测试。由于台湾气候环境的不同,这架无人机仅在环境与高空测试中就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测试与修正。目前,这架无人机的航程超过2000千米,为了进行续航力测试,操控人员分三班轮流交替完成了这项测试。

目前,这架原型机仍然处在测试阶段,如果完成测试工作后接到订单,将进行批生产,到时才会正式命名,成为台湾军方的制式武器装备。从理论上讲,“中翔3号”一旦研制成功,将可以飞越台湾海峡,执行针对大陆的侦察任务。无疑,台湾军方将会提升其在两岸电子侦察和情报中的能力,进而对两岸目前的军事态势产生不利的影响。

ASRD 并未透露这种战术无人机的性能和任务载荷

2011年8月,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还展出过一种无人战斗机的模型

猜你喜欢

原型机中山台湾地区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太空部队授予SpaceX等四家企业发射系统原型机奖励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我校设计制造的“西航一号”无人机原型机首飞成功
传统中国礼法对台湾地区婚姻制度的影响——兼谈我国婚姻家事立法的完善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历史上的“中山人”
中国运—20运输机可能将于2016年开始服役
关于台湾同胞专利申请的若干规定(第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