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策略探析

2016-04-05王志强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一流策略

摘要:建设一流高等职业院校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策略是紧密围绕“提升办学质量,打造一流院校”这一核心任务,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完善评价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引育高端人才队伍,推动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国内外院校合作等。

关键词:一流;高等职业院校;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2-0009-03

收稿日期:2016-01-05

作者简介:王志强(1984-),男,河北邯郸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广东 广州/510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广东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广东省高校分类建设标准与指导”(粤财教[2014]564号)阶段性研究成果,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广东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一流高等职业院校是指以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发展实际为基础,在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等方面中起先导性和战略性基础的高等职业院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建设一大批具有区域、国家乃至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高等职业院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推进一流高等职业学院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紧密围绕“提升办学质量,打造一流院校”这一核心任务,以推动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坚持内涵发展,坚持创新强校,坚持开放办学, 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国际化等领域全面推进。

一、围绕学校办学特色,确定办学定位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区别于其他学校独特的、优良的、公认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征,办学特色体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形成办学特色,首先要树立特色发展的意识和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并将办学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等各个领域,贯穿于组织机制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坚决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追求升本的错误思想,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引领,不断凝练学校特色。

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技能型人才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根本使命,将提高教育质量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根本使命,通过科学评价和政策引导,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决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现象。

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人才,必须依赖于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系统中一个最富于变化、最具活力的子系统,也是构成要素最复杂的子系统。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立足于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最前沿,依据学校发展特色,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客观实际和特点,从协同培养、工学结合、选科制、弹性学分制等方面着手。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出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形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立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全力推进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在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监控与评价方面,组建课程专家、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三方评价人员组成的队伍,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材建设进行评价监控。在教学条件监控与评价方面,监控的重点是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在师资队伍的监控与评价方面,监控的重点是教学管理队伍、学生管理队伍、教学督导队伍、人才培养质量研究队伍、兼职质量信息员队伍和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在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方面,主要对管理组织的建立及其工作成效、管理队伍素质及其管理水平、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教学计划及其运行、招生管理及生源状况、教学监控及信息反馈等进行评价,其重点是生源情况、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运行管理情况。 在人才质量评价方面。围绕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环节标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教学环节检查制度》、《人才培养质量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等制度,明确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专业设置、教学过程、教学管理、顶岗实习等进行重点监控,形成过程管理严格、绩效考核科学、持续改进明显的质量保障体系。

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

大学职能的发展以学科、专业的发展为基础,其组织结构以学科、专业结构为前提,学科、专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大学的发展水平。专业建设在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专业结构优化必须,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合理有序、协调适应、对外开放”的原则,根据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发展要求,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类型特点,按照优先发展紧缺学科,保持传统优势学科,打造特色学科,扶持新兴学科,改造提升落后学科的思路,积极谋篇布局,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类专业结构体系。

五、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培养社会服务能力

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职业教育需求出发,构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举办方主导、理事会参与、‘校政行企社互动”的新管理模式。通过成立“校政行企社合作办学理事会”,将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和学校有机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院行业办学优势和特色,形成互利多赢的“校政行企社”合作新局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优化专业建设环境,促进学院的改革与发展。面向区域创新驱动需要,协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实训教材、网络资源、考核评价体系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一流策略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