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2016-04-05黄银婉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用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运用该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本文从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及实施的教学和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该方法在《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出纳实务;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2-0088-02

收稿日期:2015-12-20

作者简介:黄银婉(1983-),女,汕头市澄海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中级经济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研究方向: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广东 汕头/515800)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结合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过关,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但是,由于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育存在课程设置滞后、教材陈旧;会计教学脱离当地市场经济实况;学生技能水平有待提高;专业知识的实用性等等各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市场供需的失衡。一方面,社会上技能型、专业型会计人才紧缺;另一方面,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由于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出现了对口岗位就业压力大等情况。因此,这给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其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出纳实务》课程自身的需要

《出纳实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采取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教学策略,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会使课程的学习重难点本末倒置,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中职学生的现状,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会计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应用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多种方法结合,如走访当地企业、岗位模拟、角色扮演、任务驱动以及多媒体演示教学等。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将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将出纳、会计权责分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出纳与会计同属于企业的财务人员,他们的工作相似程度高,导致部分学生对出纳和会计的权责无法进行明确的区分。因此,在出纳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岗位权责分离,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授课之初,就必须明确地帮助学生区分出纳人员的工作内容为货币资金的收支、核算和监督。只有明确出纳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其权限,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二)以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主线,将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出纳实务理实一体化教学最大特点是以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主线,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与现金、银行存款有关的经济业务为载体,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及内容。对企业的现金业务进行归纳,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形成现金管理、现金收入业务、现金支出业务、现金清查业务及账簿登记等模块。对企业的银行存款收支业务进行小结,将企业的票据结算实务、支付结算实务与银行存款管理有机结合,形成银行存款管理、支票结算、银行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汇兑结算、委托收款结算、托收承付结算和信用卡结算、银行借款核算等模块。在以上业务分模块训练的基础上,利用模拟企业的资料背景,以企业二到三个月的经营业务流程为资料,将以上的现金及银行模块内容渗透到企业的运营流程中,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企业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在综合实训中按照其业务流程进行核算。这些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设模拟情境,有计划地实施岗位模拟教学

为了丰富实训内容,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充分体会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工作协作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可结合企业经营业务进行分岗位模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设置发放工资模块、报销业务模块、收取支票模块、开具支票模块等具体业务进行岗位轮岗模拟。例如:在报销业务模块中,可以设置采购人员、会计员、出纳员、单位主管等职务。在模拟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模拟情境和原始票据,按照以下流程开展工作:(1)采购人员持发票报销;(2)出纳员指导采购人员填写报销单,并粘贴在发票上;(3)采购人员填写完毕后,由单位主管确认签章;(4)会计人员审核报销单及发票;(5)出纳人员再次核对,确保发票金额与报销单金额准确无误后,支付现金,并在报销单上加盖“现金付讫”字样印章,最后根据有关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在每一个业务模拟完成后,指导学生进行岗位的互换轮岗。经过轮岗模拟,让学生体会各个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权责,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理想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三、有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几个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结合当地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

课程的培养目标决定着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因此,教师应该从明确所授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开展教学工作。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中,注重理论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技能训练中,教师可结合当地经济的产业特色,通过走访校企合作企业、用人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方式,了解当地的不同经济主体对于出纳人员的技能要求和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通过走访企业的方式收集信息,既可以明确社会经济主体对于出纳岗位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从而更加明确出纳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又可以明确国内票据结算实务、国内支付结算实务、货币资金管理、外币结算等知识模块在企业中应用的广泛程度,从而利用企业的业务流程对教学内容及环节进行充分地设计及安排,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创设实训场地,为教学提供硬件支持

学校应创设条件,配备专业的实训设备和场地。随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岗位需求的提高,学校应该针对会计模拟内容的不同,配备不同的实训场地。例如:会计基础模拟实训室、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或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做到功能明确。在实训室内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会计模拟实训所需的凭证、账簿、印章及其财会用品。根据出纳实务实训的具体内容,可配备银行柜台,为货币资金的结算提供硬件支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业务处理。另外,条件具备的学校可通过多种渠道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理实一体化。

(三)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综合能力的转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践行理实一体化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来开展教学工作。先学后教,让学生自行讨论、组织和协调,利用所学知识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起到辅助和指导的作用。

(2)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改进。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例如理实一体化、创设情境、多媒体、案例分析、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能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能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和谐统一。另外,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票据结算实务、支付结算实务等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等知识录制成教学视频,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操作演示等环节,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综合能力的转变。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前提条件中,要求授课教师既得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拥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能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作为一位会计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必须检查学习新知识,考取相关的技能证书,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改进,探索出一套满足课堂教学需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应该深入到当地的经济主体当中,走访了解当地的地方经济特色和岗位需求,保证教学与实际运用不脱节。

参考文献:

[1]余国艳.出纳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赖俊辰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