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质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竭动力

2016-04-05葛家文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型新理念探究性

葛家文

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几乎是颠覆式的变革。在学习方式上,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而新课标则更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以前我总是挖空心思地去设计提问,可谓是煞费苦心,也算得上精而巧了。但是,学生虽然也参与讨论,课堂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可就是觉得学生的兴趣不够浓厚。这表现在学生的热情没有以爆发式的方式被释放出来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使得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所应具有的主动性中少了点积极性,多了点被动性,因而使探究性学习大打折扣。我也曾尝试迎合学生兴趣的做法,学生容易敏感的话题,切合学生时尚而流行的提问,课堂上一阵兴奋一阵喧闹伴随着之间的唇枪舌战,似乎够激烈了,似乎够新课标了,但我总感觉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对课文的学习没有什么质量,或者说课堂不够语文化。

说句实话,几经尝试与探索,我依然陷入糊涂迷惘之中。并没有找到符合我心中的我理解的新课标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方式。

还是一次不知所措而又无可奈何的课堂实践让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这是教鲁迅的《风筝》这一课。“穷则思变”,我尝试让学生来提问,看看效果如何。上课伊始,我简要介绍了课文后说:“下面的时间,大家利用工具书和手中的资料来自学课文。二十分钟以后,每个同学都要提出你所不懂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质疑提问的兴趣,我又说了一番“学则须疑”“提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的道理。半堂课以后,我结束了学生的自学,提出了学生提问和听记的要求:“提问的同学力求让其他同学听明白,听的同学要在书上做下适当的记号或简要的笔记。不要提和别人类似的问题。按小组座位顺序先后进行。”将近下课的时候,学生的提问结束了。出乎我原先的预料,问题繁多,可谓“五花八门”,这里我不一一例举。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下课的铃声响了。我如释重负,可紧跟着的下堂课怎么办呢?利用十分钟的课间,我急寻对策:一把问题归类,类中选点,以点带面;二抓住涉及课文重点及难点之类问题,不及其余。可令我惊讶的是,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了,说要回答某某的问题。我习惯性的允许了。竟然回答得很好。我当然大加赏识,并灵机一动的说晋升她为小语文老师。这下可炸开了锅,学生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展开了同学之间的互动“捉对撕杀”,争做小老师。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适时的点化、纠正、总结、明确是必需的。这既给说的学生自信,又让听的学生信服。同时也避免了课堂上的各种浪费。更绝的还是课堂临近结束之时一些优生要求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因为刚才的“切磋”与“砥砺”使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有所感悟、有所心得,并深入探究而修成“正果”。虽然课文的重点难点淹没在学生的“题海”之中,虽然课堂的前后少了“序”,各题之间失去了逻辑性,显得粗拙而不精致;但是,我感觉到这堂课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也许“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指这样的意思吧!

这次误入“藕花丛中”,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层的体会。犹如登上新高,望见更行更远之景。我如获至宝,决定深入探究,形成一种新的课型。

我想,这种课型应该以质疑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热情的动力系统,以探究为课堂学习的主要过程和主要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课堂学习的终极目标的一种课型。暂且命名为质疑探究型。

那么,这种课型以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呢?它的课堂结构有那些环节?它所采用的只要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什么呢?

知后行是尝试,行后知是“真知”。为求把新课标新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探索一个新一轮教学改革背景之下的教学新课型,我反复实践与思考,对这种课型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索性理解。

这种课型在课堂结构上有什么样的规律呢?经过多次实践。我认为有四个环节:

(一)解读:学生自主阅读,实现与文本的内在交流,力求打通与文本的“绿色通道”。

(二)疑读:与作者进行平等交流,质疑问难,形诸文字。

(三)共读:学生提问,老师主持,学生之间交流疑难和阅读心得,切磋砥砺。

(四)研读:重拾疑难,师生探究。这一环节应充分施展老师激发与点拨的才能。在时间的分配上,我认为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兴趣,合理“详、略”,使问题的探究在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和契合课文学习目标两者之间表现得既灵活自如又能扎实深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课堂质量。

这种课型采用什么样的学法和教法呢?经过摸索,我认为学法主要为两类:一类是以默读、圈点读、作读书笔记等为主的自读质疑法;另一类是以讨论、辩论、演讲等为主的阅读探究法。从教法这个角度来说,主要有点拨法、讨论法等。

这种课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堂为学堂,特别看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怎样发挥的呢?改革的春风有熏人的一面也有迷人的一面,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该怎么处理?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春色中,确实迷住了一些“喜新厌旧”的“好色者”。偏激者甚至企图抛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己把自己晾在课堂之外、教室门旁,似乎还洋洋得意于自己的“一言不发”。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或缺。从哲学角度来看,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一对主要矛盾,而两者分别构成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课堂的变化过程中,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矛盾的发展变化而互相转化相辅相成。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更不能人为地加以弱化。

质疑探究性课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我的体会是它介于预设和非预设之间。非预设教学思想是近几年一些语文教学专家从国外引进,似乎有些“水土不服”。我想引入者的初衷是想引“他山之石”来撞击传统语文教学之“岩”。虽然引起了一些震撼与惊惶 ,但“玉”的诞生则是历史发展和现实选择的必然。完完全全的非预设课堂确实不符合今天中国的语文教学实际,但是却可和我们的语文教学实际相结合。这不仅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是理论与理论辨证地结合,还是对立而又统一地结合。质疑探究性课型就充分体现了预设和非预设这两种似乎对立而不能统一的语文教学思想的辨证结合,尽可能给学生自由学习的广阔的语文空间,老师在课堂上力求做到主于不主、导于不导,既要避免“放鸭式”自由又要防止“桶槽式”喂养。

猜你喜欢

课型新理念探究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信访工作的新思维与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