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博弈分析

2016-04-05魏晓博

企业导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博弈分析真实性会计信息

魏晓博

摘 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是对其质量的最基本要求,但是,企业基于各种投机因素考虑,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十分严重。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会计信息真实性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的长远认识,会增加企业披露真实会计信息的意愿。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博弈分析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现状

2014年财政部统一组织全国35个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对中央企业、上市公司、民营及外资企业等共计78户企业和25家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含分所)开展了会计监督检查。发现中国移动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应于2011年、2012年确认的结算收入1.5亿元在2013年确认;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下属个别公司采取购销零差价模式,多计收入、成本3.92亿元;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将未取得采矿权证的投资款1.6亿元在“其他应收款”科目长期挂账,未计提减值准备。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少计收入87.99亿元、少缴税款4.52亿元;石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部分子公司多计销售收入1.17亿元;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虚假发票报账959万元。同年财政部统一组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开展了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各地财政部门共检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20635户、会计师事务所1358户,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690.81亿元。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会计信息的失真有些是会计人员过失引起的,但不可否认,对于某些单位还是故意为之的,当然还有一些是监管不到位导致的。

(1)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近些年,会计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处于饥渴的状态,这使得一部分没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趁机混入,这些人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对会计准则理解不是特别的透彻,工作中很容易运用错误。还有一些会计人员比较年轻,对复杂会计事项的处理缺乏丰富的经验,容易造成判断的失误。比如对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较特殊的业务显得束手无策。老的会计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容易守旧地运用老是处理方法,对于会计准则最新的变化了解不多,也容易出现主观判断的偏差。

(2)偷税漏税。依法缴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义务,可是一些企业为了一己私欲,想尽办法偷税漏税。企业的利润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某些企业就在平时会计处理时故意虚增成本费用从而人为减少利润,或者故意不进行纳税调整,从而把应纳税所得额调到最低,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3)上市或融资需求。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利润越少越好,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有的企业为了上市或者融资,需要比较漂亮的财务数据,就想办法在粉饰财务报表上下功夫。比如利用虚假的销售合同虚增收入、刻意少列支出,违规转回减值准备等方式提高利润。从而向外界传递良好的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以获得投资。

(4)监管不到位。在我国,会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 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并实施监督。 同时审计、工商、税务、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也都负有协助监督的责任。但正是由于监管部门太多,各部门之间不是相互配合,而是相互推诿,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导致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管乏力。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1)对外部使用者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对投资者的危害是首当其冲。失真的会计信息就像带着虚假面具的美人,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错误的投资决策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投资者在追责企业的同时还会批判监管者的不作为,长此以往便会丧失对监管者的信任。国有企业失真的会计信息,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给国家和集体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还助长了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之风。除此之外,失真的会计信息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会计秩序,使国家的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对企业自身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对外部使用者的危害也会以更加严厉的方式反噬到企业自身。已经进行投资的投资者,由于失真的会计信息所遭受的巨大损失,必定会让企业进行补偿,甚至会愤而撤资。潜在的投资者了解到企业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出于谨慎性的考虑便不会进行投资。企业失去了投资者,便筹集不到资金,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对于企业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监管当局也不会置之不理。迫于社会公众的压力,监管者也会对披露不真实信息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这些都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巨大的危害。在由于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的紊乱的经济秩序,无力的宏观调控措施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生存都会面临威胁。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博弈分析

(一)企业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1)模型的假设。在企业与监管者的博弈中,监管者的策略是监督或不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企业的策略是披露真实或者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博弈模型中所作的假设如下:第一,监管者如果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相关立法及执行的财政支出为C;不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管,引起社会不满的政府失职损失为S。由于监管者是国家政府机关,应不惜代价履行其职责,所以这里还需假设S>C. 第二,企业若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会增加一些投机取巧的机会成本,在这里我们假设该成本为L ;企业若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虽然达到了一些短期的目的,但在监管者监督的条件下,一旦被查出了违规行为,为此必须承担相应的罚金成本,这里我们假设罚金成本为F 。

(2)模型的分析。根据上述假设可以得出:

从表1可以看出: 监管者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时,企业的决策时不定的。当企业披露真实会计信息的成本L大于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的罚金成本F时,企业会选择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博弈的纳什均衡为(不真实,监督),也就是说即使监管者进行监督,但如果处罚力度不够大的话,企业还是不愿意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当企业披露真实会计信息的成本L小于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的罚金成本F时,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会选择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但尽快如此,博弈模型陷入了循环,没有最有的策略。那么,我们该怎么解释这一问题呢?其实,除了罚金成本,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还会给企业带来其他多方面的危害,这点在前面已经论述过了,我们假设其他的危害损失为P,且P>L,便产生了如下新的博弈模型:

从表2可以得出,新的纳什均衡为(真实,不监督),也就是当我们假设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危害大于披露真实会计信息的成本时,企业在不被监督的情况下也会选择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1)模型的假设。在企业与投资者的博弈中,企业的策略依然是披露真实或者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而投资者的策略是选择是否进行投资。博弈模型中所作的假设如下:第一,企业如果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投资者就能清楚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正确进行投资后会获得相应的收益,在这里我们假设该收益为R 。同时企业的机会成本我们依然假设为L。第二,企业如果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投资者不了解相关的信息,就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而带来一定的损失,在这里我们假设该损失为N 。投资者因遭受损失而撤资,那么企业就募集不到资金,由此带来的损失假设为M 。

(2)模型的分析。根据上述假设可以得出:

从表4可以得出,纳什均衡已经变为(真实,投资),也达到了我们所期望是状态。

(三)结论。通过以上的博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监管者的处罚和投资者的撤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选择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企业还是要从自身出发,充分认识到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危害,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自愿地选择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三十二号). [Z].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三十三号).[Z].

[3] 唐雪松.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41-242.

[4] 沈亚娟.会计失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06).184-185.

[5]李轶.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与危害[J].企业论坛.2011.(09).146.

[6]徐仙.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会计师.2011.(01).23-24.

[7] 张松.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2011.(03).60-62.

猜你喜欢

博弈分析真实性会计信息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广告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支持与金融抑制分别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空气污染处理的博弈分析
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