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与防范措施
2016-04-05卢岩川
卢岩川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 459000)
当前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与防范措施
卢岩川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 459000)
生鲜乳是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百姓健康和社会稳定。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国家加大奶业监管力度,加强政策扶持,促进了奶业恢复和振兴。当前中国奶业正在逐步摆脱三聚氰胺、皮革奶等事件的影响,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奶业正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生鲜乳;质量安全;主要因素;防范措施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奶业平稳发展,价格基本稳定,规模养殖特别是乳品企业自建牧场明显增加。这一时期监管严格,转型升级加快,生鲜乳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呈现出快速提升的好势头。但在局部地区和个别环节,生鲜乳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必须通过强化监管,加大检测力度,不断提升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
2 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奶牛养殖环节
使用SAT 499 F3,测量确定蓄热材料热稳定性。实验气氛为氮气,吹气速率10 mL/min,从100 ℃升温到1000 ℃,升温速率为10 ℃/min,得到样品钢渣的热重-示差扫描量热(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TG-DSC) 曲线,探究样品在高温下的稳定性。
2.1.1 饲料 饲料霉变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它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它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饲料中三聚氰胺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少数不法分子在奶牛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造成牛奶的质量安全问题。
2014年3月18日,法官宣布ALDF等机构联合起诉迈阿密海洋馆违反濒危动物保护法不成立,洛丽塔重获自由的希望再次落空。
现代立体漆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仅就胎骨的选择来看,有的艺术家沿用既有的几种类型的胎骨来表达现代人的审美理想。
2.2.2 β-内酰胺酶 在生鲜乳中添加β-内酰胺酶可分解生鲜乳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够掩盖生鲜乳中抗生素的含量,它分解后的抗生素产物对人体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
2.2.1 皮革水解蛋白 皮革水解蛋白掺入到生鲜乳中可以增加生鲜乳蛋白质的含量,但是降低了生鲜乳中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率,其中的重金属铬,会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
下段第二亚段(Є2q1-2):深灰色薄—厚层灰岩与灰黑色薄层泥质灰岩互层组合,层理面不规则不平整,常见豹皮状深色白云质砾屑斑块,故称“豹皮状灰岩”。常有滑塌、崩塌等水下扰动现象,又称“状动灰岩”。厚99~122 m不等。
2.2 运输收购环节
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儿、精神不正常患儿、意识模糊患儿、对药物发生过敏的患儿、临床资料不全患儿。
2.1.3 奶牛疾病 奶牛患病导致生鲜乳中含有病菌,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奶牛患病后人们使用青毒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不按照相应规定将这些牛奶丢弃,生鲜乳中会残留抗生素。
3.1 加强养殖环节监管,严把奶源品质关
2.1.2 水质 水是奶牛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牛奶的质量,如水中含有亚硝酸盐超标,则会直接导致牛奶中亚硝酸盐超标。如果水中各种重金属或者有毒物质超标,会令奶牛慢性中毒,造成牛奶中重金属或有毒物质超标。
2.2.3 硫氰酸钠 在生鲜乳中添加硫氰酸钠后可以起到抑菌作用,达到生鲜乳保鲜的作用,但是硫氰酸钠具有毒性,可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2.2.4 碱类物质 碱类物质如苏打、小苏打、工业火碱等。不法分子在生鲜乳中加碱以改善生鲜乳外观和质地,还可防腐,以及掩盖牛奶酸败的现象。碱性物质还破坏生鲜乳中的维生素,降低牛奶营养价值。
3 应对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在四川的家政服务企业中,提起“家道家政”的创始人明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创业初期凭着对家政行业的一腔热情与热爱一直坚守到现在,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家政行业属于非常庞大的产业链,且细分起来应该归属于不同的服务板块,从家庭保洁、维修等单次服务,到居家的小孩陪护、老人陪护等长期服务,甚至还有产品供应等,涉及家庭消费庞大的市场空间。而明宏和家政服务结缘,源自他当年无意中的一次尝试。
生鲜乳品质的高低,把好源头是关键。要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优质奶源基地,从源头上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加强奶牛养殖场监管,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完善养殖场投入品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在养殖场设立奶源质量管理监督员,建立监督卡。加强对各县(市、区)奶牛饲养员等各类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严格持证上岗。
3.2.1 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的检查力度 对奶站逐个严格检查,确保不存在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同时,配合各级各部门加强生鲜乳质量检查力度,全面监控不留死角,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要重点检查奶站的生产场区、卫生环境是否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检查配方饲喂、人畜混住等情况,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监督整改,复查验收。
3.2 抓好奶站规范化建设,严把收购质量关
3.2.2 全程监督收购过程,严格做到“五查看” ①查奶牛健康状况,检查奶牛的免疫记录、饲料来源、兽药使用情况,确保奶牛健康状况良好;②查牛奶质量状况,督促奶站加强常规检测;③查器具和环境消毒状况,指导和监督奶站落实卫生防疫消毒措施;④查冷链设施运转状况,指导奶站加强设施设备维护,确保生鲜乳不变质;⑤查销售运输状况,对销售运输过程进行监督,决不允许添加违禁物或有害物质的现象发生。
3.2.3 进一步完善奶站各项管理制度 组织各县(市、区)奶站质量监督员、经营人员认真学习《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抓好贯彻落实。根据奶站现有条件,帮助建立健全挤奶、收购、冷却、运输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卫生消毒制度、生鲜乳日常检测制度、质量监督员工作制度、奶站购销台账制度和运输交验制度。
3.3 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查出问题限期整改
对奶牛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定期开展大检查,采取地方自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生鲜乳违禁物添加专项整治力度。全面检查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日常监管和奶源建设情况,生鲜乳违禁物质监测及执法查处情况,以及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尽快整改并严格验收,对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处罚或取缔。通过检查推出一批好典型,做好正面宣传,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和环境,维护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向养殖场和奶站派驻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针对在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对经营管理者进行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3.4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生鲜乳质量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举办政策法规讲座,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发放张贴明白纸,现场宣传讲授,使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为进一步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营造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生鲜乳质量安全的良好局面。同时对养殖场、奶站和奶业企业经营者进行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自律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自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重视抓好产品质量,引导和帮助他们做有社会公德心、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企业家。引导消费者科学、健康消费,提振消费信心,共同营造奶业发展良好环境。
[1] 刘进远,邹成义.饲料品质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影响[J].中国奶牛,2012,(6):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