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丹毒的诊疗病例
2016-04-05波李同宽
熊 波李同宽
(1.荆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荆门 448000;2.河北威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一例猪丹毒的诊疗病例
熊 波1李同宽2
(1.荆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荆门 448000;2.河北威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主要侵害架子猪。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2014年9月上旬,湖北某大型规模养殖场发生一起以高热不退、皮肤红疹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过我们诊断,确诊为猪丹毒。现将该病的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猪丹毒;诊疗;病理
1 临床症状
该场为存栏1000头母猪,年出售万头以上肥猪的大型养殖场。2014年9月初,在连续经历一个星期的阴雨闷热的天气后,养殖场里的700头架子猪陆续发病,特征是食欲下降,发烧,喘气,皮肤出现疹块,发病5d,每天死亡10~20头,死亡猪主要集中在75kg以上的大猪,已死亡89头。养殖场的兽医用 160 万单位的青霉素、100 万单位的链霉素配合氨基比林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少量患病猪有所好转、采食量有所增加。但是更多的猪发病并且死亡数量不断增加。于是该场场长请我们前去诊治。我们到达现场后,观察发现:患猪体温高达 41.5 ℃左右,全身发抖、喜卧、眼结膜充血,粪便干硬。一部分患病猪的背部、腹侧以及股内侧皮肤上出现了一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圆形、三角形、 菱形或正方形等)的红色疹块,用手触摸皮肤疹块凸起明显,压退色后而融合一起。当天还发生一起怀孕母猪突然死亡现象,该母猪体表特征不明显。
2 病理变化
剖检死亡的猪,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或大理石病变,肺脏肿大充血,肾脏肿大呈暗红色,胸腹腔有积液,胃肠道内黏膜有小出血点。
3 实验室检查
无菌取患病猪的肝脏、淋巴结涂片,瑞氏染色后显微镜镜检,可见在细胞间有少量小杆菌,初步诊断为猪丹毒感染。
4 治疗方案
应养殖场老板的请求,我开出了合理化治疗方案:(1)对不吃食的发病猪肌肉注射头孢噻肟钠2g、鱼腥草注射液8ml、地塞米松 2 ml,每天 1 次,连用3~4d。(2)对猪场700多头架子猪按每吨饲料添加益观林2kg(河北威远动物药业有限公生产,主要成分为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纽曼丝(提高抗病力)3kg,纽曼星(脱霉剂)3kg,葡萄糖粉10kg的比例连续饲喂 6d。第一天死亡情况没有多大变化,死亡8头,第二天死亡3头,第三天死亡2头,第4d没有死亡,第5~7d食欲恢复,没有再出现发病和死亡现象。
5 小结
(1)由于猪丹毒的病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特别在富含有机物的碱性土壤中可长期生存和繁殖。近年来,由于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猪丹毒病例在规模化猪场已比较少见,但是如果一旦发生,还是会给养殖企业(场)带来巨大损失。(2)疫病预防:除了做好卫生消毒、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一般性措施外,在该病常发的猪场可在育肥猪60日龄时,用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或猪三联苗进行免疫接种。另外,在平时饲养管理过程中,若遇到气候多变或饲养条件改变时,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进行预防保健。(3)养猪要考虑饲料霉菌毒素的侵蚀。现在,很多规模化场都是使用颗粒型饲料饲喂猪。颗粒型饲料有省事、卫生、营养均衡等好处,但是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颗粒型饲料一般为熟食产品,很容易发生饲料霉变,就如米饭总比生米更容易变质坏掉一样,所以一定要做好饲料防霉处理。在此病例中,该场为规模养殖场,一直使用某一厂家的颗粒料。为了节约运输成本,每次总是拖回来大量饲料囤积在仓库中。如果保存不当,或是长时间处于阴雨潮湿的天气下,饲料很容易霉变。我认为饲料易霉变也是导致该养殖场爆发猪丹毒疫情的帮凶,所以我在治疗方案中添加了脱霉剂作为辅助治疗。我建议有条件的养殖场,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脱霉剂作为防范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1] 夏斌,楚常欢,覃志初.一例猪丹毒病的诊疗体会[J].畜禽业,2014,(5):89-90.
[2] 张宇.一例猪丹毒病的诊疗体会[J].山东畜牧兽医,2015,(5):75-75.
[3] 高纪振.一例猪丹毒的诊治[J].湖南畜牧兽医,2015,(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