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诊断

2016-04-05郭敏华

兽医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羊小兽疫氏杆菌

郭敏华 陈 维

(昆山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昆山 215300)

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诊断

郭敏华 陈 维

(昆山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昆山 215300)

小反当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当兽疫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山羊、绵羊及一些野生小反当兽的类似牛瘟症状的烈性接触性A类传染病。本病自1942年在象牙海岸首次记述以来,先后给非洲、中东等地区的小反当动物养殖业带来严重灾害。到2006年初,我国周边孟加拉国、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先后暴发疫情,近几年呈现蔓延趋势。2007年7月我国首例小反当兽疫疫情在西藏发生,至今该病己严重威胁到我国小反当兽的健康。本文结合当地养殖情况,对羊小反当兽疫的临床诊断进行简要阐述。

羊小反当兽疫;临床表现;剖检变化;鉴别诊断

小反刍兽疫的病原是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该病原主要感染山羊、羚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也有水牛、骆驼等大型反刍动物感染的临床报道,牛、猪等也感染,其中山羊及绵羊为主要的易感动物,山羊易感性高于绵羊,而且临床症状较严重。山羊和绵羊感染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眼、鼻分泌物,坏死性口炎、腹泻和支气管肺炎。小反刍兽疫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疫病之一。结合我市小反刍动物养殖情况,本文主要针对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诊断进行简要阐述。

1 临床表现

(1)羊群突发性高热,发病时体温骤升至40~41℃,高热可达41℃以上,持续3~5d,病畜精神沉郁,且在持续5~8 d或濒死时体温下降。

(2)病羊眼部可见结膜炎,呈现弥散性卡他性炎症,眼角常因分泌物结痂拥堵导致眼睑粘连或遮住眼睑,甚至失明;

鼻腔分泌物由浆液性逐渐变成浓性黏液且日益增多,呼出恶臭气体,眼、鼻分泌物干燥后阻塞鼻腔常引起呼吸不畅、打喷嚏。病后体温下降,因二次细菌性感染出现咳嗽、鼻孔扩张、舌头伸出、伸颈、腹式呼吸等呼吸道症状;

口腔病变是早期轻微充血继而出现溃疡,后发展至牙龈、硬颚、颊、口腔乳突、舌面和咽部出现坏死现象,干酪样坏死物质脱落后可见糜烂斑。大量流涎,呼出恶臭气体,唇部肿胀、糜烂,唇周围出现溃疡、上皮坏死结痂。

(3)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病初拉黄稀粪,病后期常出现带血水样腹泻,粪便稀薄、恶臭,随之脱水、消瘦、体温下降,常在发病后5~10 d后死亡。

(4)显著高的死亡率。暴发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一般为20~90%,幼龄羊发病率和死亡一般都高于成年羊。特急性病例多见于幼龄羊,表现为突发高热(41~42℃)后死亡,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可达100%。

2 剖检变化

(1)消化道的糜烂性损伤。口腔黏膜多处出现坏死糜烂病变,有的舌面被覆一层黄白色的假膜,刮去浮膜可见红色的糜烂区。咽喉和食道有条状糜烂。糜烂性损伤从嘴延伸到瘤胃、网胃交接处,瘤胃、网胃和瓣胃损伤少,偶尔可见瘤胃乳头坏死。皱胃糜烂,创面红色、出血甚至坏死。小肠一般有中度损伤,可见血丝;严重的肠炎回盲瓣区、盲结肠交界处和直肠严重出血,出血点汇合在一起呈现特征性的斑马样条纹。

(2)鼻腔粘膜红肿或糜烂,有脓性分泌液,鼻甲骨、喉、气管可见小的淤血点,肺脏表面、支气管黏膜等有出血点和干酪样病灶。纤维蛋白性支气管肺炎常并发前腹侧肺膨胀不全。

(3)胸腔积水可导致渗出性胸膜炎。

(4)脾脏有坏死性病变,淋巴结肿大。淋巴滤泡处充血并有瘀血带,淋巴结感染严重,肺淋巴结和肠淋巴结质地软、肿胀;胆囊肿大。

3 鉴别诊断

(1)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咳嗽,肺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为主要临床特征。与小反刍兽疫的区别在于无黏膜病变和腹泻症状。

(2)与巴氏杆菌病的鉴别。羊巴氏杆菌病也称羊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胸腔器官水肿、胸腔积液、呼吸道及肺脏黏膜和内脏器官发生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与小反刍兽疫的区别在于无溃疡性舌糜烂和坏死性口炎。

(3)与羊传染性脓疱的鉴别。羊传染性脓疱又称"羊口疮",其病原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其特点是在羊的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丘疹和水疱,后迅速变为脓疱、溃疡,最后结成桑椹状病垢;部分病羊伴有眼结膜发炎,眼流水、发红最后结膜变白变厚以至瞎眼。与小反刍兽疫的区别在于无腹泻症状。

(4)与口蹄疫的鉴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口鼻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和溃疡为特征。此外消化道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心外膜与心内膜有弥散性及斑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黄色斑点或条纹,称为“虎斑心”。小反刍兽疫无蹄部、乳房和心肌病变。

(5)与蓝舌病的鉴别。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口唇、面部、耳部,甚至颈部和腹部水肿,口腔黏膜糜烂和胃肠道黏膜严重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有时蹄冠、蹄叶等部位发生炎症,无水泡,触之敏感,呈不同程度的跛行,甚至膝行。小反刍兽疫无蹄部病变。

[1] 骆学农,郑亚东,才学鹏.小反刍兽疫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学,2008,37(8):3-3.

[2] 蒋梅,杨仕标,张念祖.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趋势与防控[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S1):88-91.

[3] 信爱国,杨仁标,向文彬.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3,25(2):152-155.

猜你喜欢

羊小兽疫氏杆菌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和防控
探究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及综合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浅析小反刍兽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