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控制策略

2016-04-05秦国辉

兽医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睾丸炎死胎牛场

秦国辉 石 杨

(黑龙江省明水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明水 151700)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控制策略

秦国辉 石 杨

(黑龙江省明水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明水 151700)

随着我国养牛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己逐渐成为危害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引起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因素众多,牛场不规范的引种和配种、粗放的饲养管理成为牛场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控制策略

1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

1.1 传染性因素

(1)布鲁氏菌病。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接触性传染病,牛不分品种、年龄都有易感性。布鲁氏菌感染牛多呈隐性经过,少数出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生殖器官,引起子宫、胎膜、睾丸的炎症,还可引起关节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母牛流产、不孕,公牛睾丸炎等。母牛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第4~12周,病牛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流黏性或脓性分泌物。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2)牛细小病毒病。该病是引起牛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细小病毒病多感染在春夏季配种的头胎母牛,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也可通过交配传染,导致流产或胎儿死亡。(3)牛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主要导致青年妊娠母牛死胎流产综合症与公牛睾丸炎,少数病例表现神经症状。我国为乙脑高发区,蚊子为传播媒介,故夏季发病率最高,发病牛多在6月龄左右。(4)结核病。为分布较广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肺脏、消化道、淋巴结、乳房、生殖道等器官,发生生殖器官结核,往往表现性机能紊乱、发情频繁、久配不孕、母牛流产、公牛附睾肿大等。(5)钩端螺旋体病。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牛感染后,一般情况下不显症状而呈隐性感染,只少数牛发病。临床特征为短期热、黄疸、尿血、出血、流产以及皮肤和粘膜坏死。本病常呈方性流行或散发。在本病流行期间,怀孕母牛出现大批流产,死胎腐败或呈木乃伊状,同时也有发热、生殖系统炎症。(6)牛衣原体病。又称鹦鹉热或鸟疫,临床上可见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睾丸炎和子宫炎等多种病型。流产多见初产母牛,妊娠母牛在怀孕后期突然流产、早产、产死胎或产弱仔。有的整窝死胎,有的间隔产出活仔和死胎;弱仔多在数日内死亡。本病公牛多表现为尿道炎、睾丸炎、附睾炎,配种时,排出带血的分泌物,精液品质差,母牛受胎率下降,即使受孕,流产死胎率明显升高。

1.2 非传染性因素

(1)先天性繁殖障碍。较为常见的是生殖器官畸形、发育不全,输卵管阻塞或形成盲端,缺乏子宫角、实体子宫、子宫颈闭锁以及阴瓣发育过度、异性孪生母犊等,随着我国牛良种的选育选配及品种改良的普及,先天性繁殖障碍的发病率大大降低。(2)机能性繁殖障碍。性腺机能减退或衰退,组织萎缩硬化以及卵巢囊肿。卵巢囊肿可分为卵泡囊肿与黄体囊肿。卵泡囊肿为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增生、(3)营养性繁殖障碍。日粮配比不均衡,也会引发牛繁殖障碍。高能量日粮使母牛过肥,特别是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在输卵管、子宫角与卵巢中沉积脂肪,卵泡细胞变性,致肥胖性不育。如果日粮中能量与蛋白质过于不足,可致母牛消瘦,初情期延迟,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或形成卵泡囊肿。维生素严重缺乏时会影响母牛妊娠及胎儿的发育,在母牛日粮中添加VA、VD、VE可改善繁殖效果,缩短繁殖间隔,提高受胎率,增加产子数。缺乏矿物元素如钙、磷、碘、铁等也影响牛的繁殖。(4)应激性繁殖障碍。生产实践中任何较强的应激因素,都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繁殖障碍。生产中热应激可引起母牛发情不规律,影响公牛精液品质,受精率降低,胚胎死亡,流产或产仔数减少。饮用水日常供应不足、牛舍空气污浊,含有较多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都能引起繁殖力下降。

2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症状

2.1 发情障碍(不发情或隐性发情)

母牛在繁殖年龄内数月不发情或发情周期紊乱,如到了配种年龄的后备母牛不发情,断奶后母牛较长时期不发情。或者偶有发情,表现很微弱,且发情时间段,临床机器不易观察。

2.2 妊娠障碍

母牛流产前多无临床表现,少数有短时体温升高、食欲消失等症状,但能很快恢复。发生死胎的母牛妊娠期正常或推迟,产前胎动减弱或无胎动,产仔过程中同时出现活仔和死仔,或全部是死仔,一般分娩较顺利。

2.3 排卵障碍

排卵障碍的病牛一般发情周期正常,直肠检查发情期卵泡发育正常,但不排卵,进而成熟的卵泡发生退化和闭锁,形成闭锁卵泡,大大降低了配种受胎率。

3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控策略

3.1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的发生

饲养上应根据牛的品种结构、生理状态及营养需求,科学制定适合不同阶段的饲养标准。管理上应根据本场牛群品种、性别、年龄、生理阶段等现状,进行合理组群,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同时给牛只创造良好舒适环境条件,保持牛舍清洁舒适,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温防寒,夏天凉爽防暑,促进牛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维持正常的繁殖生育,提高牛的繁殖率。

3.2 做好牛场清洁卫生、消毒

清洁是消毒的前提,全面清洁环境中粪便、垫草等有机杂物,消毒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牛场应重点加强物料出入口等容易传入疾病的地点的清洁消毒。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牛场生产区,对外来车辆应严格消毒。正常情况下每周消毒一次。

3.3 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力度

牛场应根据本场或本地区已发生或正在流行的疫病种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强化对布氏杆菌病等传染病的检疫,严格淘汰血清阳性个体,对于健康牛群,应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牛。最大程度的降低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的发病率。

3.4 规范繁殖技术操作管理

牛场应建立牛群繁殖登记体系,规范繁殖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人工授精技术和人工助产技术操作,制定主要的繁殖技术指标和繁殖动态监控程序,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操作不当引发损伤及感染,进而造成的繁殖障碍。

[1] 王治方,施巧婷,冯亚杰,等.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控制策略[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6):80-81.

猜你喜欢

睾丸炎死胎牛场
洛绒牛场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睾丸炎和附睾炎的区别
腮腺炎与男性不育
规模牛场健康养殖技术
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
治疗急性睾丸炎的中药验方
种公猪睾丸炎的治疗措施
死胎的国际研究进展
呼和浩特某牛场牛乳房炎的调查及诊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