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和防制

2016-04-05

兽医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嗜血病鸡琼脂

姜 斌

(黑龙江省密山市畜牧兽医局动物检疫站,黑龙江密山 158300)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和防制

姜 斌

(黑龙江省密山市畜牧兽医局动物检疫站,黑龙江密山 158300)

传染性鼻炎是鸡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病,其临床症状自20世纪30年代即被认识,早期的研究人员认为该病的病原体是鸡嗜血杆菌,这是一种在体外生长时,需要X因子(血红素晶he分钟)V因子(NAD)才能生长的微生物。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后,发现自病鸡分离到的所有菌株都只需要V因子就可以生长良好,因此,对传染性鼻炎的病原菌改称之为副鸡嗜血杆菌。

鸡传染性鼻炎;诊断;防制

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主要特征为眼和鼻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发病率很高,可以引起幼鸡发育受阻,蛋鸡的产蛋率下降10~40%,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病学

本病只发生于鸡,各品种的鸡都易感,其他家禽均不感染,8~12周龄鸡最易感,成年蛋鸡和种鸡也都可感染。主要传染方式是吸入了含有病菌的飞沫,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等而传播。此病具有来势猛、传播快的特点。密集的鸡群一旦发病时,3~5d即扩散至全群,场内有一栋鸡舍发病,很快即传播至场内各栋鸡舍。传染性鼻炎多发生于秋、冬和早春季,夏季较少发生。鸡舍寒冷潮湿、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维生素缺乏和管理不当等因素常是发病的诱因。病愈的康复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带菌,这种带菌鸡常是鸡群中的主要传染源。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人工感染(鼻内接种)约18~36h,自然情况下的潜伏期为1~3d,各次流行时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轻型病例只是鼻中流出清稀的鼻液,并没有其他的全身症状。重型病例则是食欲下降或无食欲,流鼻液,先是稀薄如水样液体,以后即变成浓稠的黏液,并有臭味,鼻分泌物干燥后,在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痂块。病鸡甩头,颜面浮肿,部分鸡可见肉髯水肿,眼结膜发炎,一侧眼眶周围组织肿胀,严重时可失明。有时呼吸道发炎,则可能有呼吸困难和啰音,病鸡羽毛松乱,蜷伏不动,幼鸡生长发育受阻,蛋鸡则产蛋明显下降(10~40%),病程约4~18d,夏季发病时病程较短也较轻。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数病鸡可以恢复而成为带菌鸡。鸡舍条件不良、营养不足及有其他病并发或继发时,则可加重病情和延长病程及增加死亡率等。

3 病理学诊断

(1)病理剖检变化。鼻腔和窦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和水肿,表面有许多黏液和炎性渗出物的凝块,严重时气管也有同样变化。少数病鸡发生气囊炎和肺炎。眼结膜充血发炎,面部和肉髯组织水肿。病程较长的病鸡,可见鼻窦、眶下窦和眼结膜囊内积蓄有干酪样物质,过多的干酪物可使眼部明显肿胀和向外突出,严重时引起巩膜穿孔,眼球萎缩和失明。有时发生一些并发症和继发病,如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等,从而使病理变化复杂化,死、淘鸡数目增加。

(2)病理组织学变化。鼻腔、眶下窦和气管黏膜与腺上皮细胞脱落、裂解和增生,黏膜固有层中有水肿和充血并伴有细胞浸润。如下呼吸道受到侵害,则可看到急性卡他性气管肺炎,并且在第二和第三支气管的官腔内充满感染细胞和细胞碎片,毛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肿胀和增生,并伴有大量的感染细胞浸润。鼻腔黏膜的固有层中可观察到肥大细胞的显著浸润。

4 病原学诊断

(1)病料的采集和处理。剖杀若干只急性病鸡,烧烙窦部皮肤并无菌切开,用灭菌棉拭子插入窦腔内部,将取出物进行平皿表面培养,通常可以获得该菌的纯培养物。

(2)病原菌分离。副鸡嗜血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培养基中需含有血液或其成分参与,因此,常用巧克力琼脂、鸡血清鸡肉汤琼脂和鸡血清鸡肉汤培养基。副鸡嗜血杆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5~10%CO2(或燃烛法:缸内点燃一支短蜡烛,盖上密封即可)。

(3)病原菌鉴定。①形态及染色。副鸡嗜血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形态呈多样性,自球状至长杆状,长短不一,长1~3μm,宽0.4~0.8μm,在窦分泌物的涂片中可见到该菌的两极染色。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初代菌落有荧光性和荚膜,多次传代之后,荧光性与荚膜均消失,在鲜血琼脂培养基培养24h后,形成细小透明针尖大的菌落,不溶血。②理化特性。副鸡嗜血杆菌离开宿主之后,很快即死亡。悬浮于自来水中的排泄物,室温下4h即失去活性,排泄物或组织在37℃感染性仅保持24h,在44~55℃的培养物于2~10min即死亡。副鸡嗜血杆菌在血液琼脂上,可每周传代一次保存,通过5~7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可大量繁殖,收获卵黄冰冻-70℃保存或冻干保存。副鸡嗜血杆菌的主要生化特性:还原硝酸盐,不产生吲哚,不产生硫化氢,过氧化氢阴性,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海藻糖,对其他糖的发酵则随菌种而异。

(4)人工感染实验。用4~6只幼鸡,每只鸡窦内接种0.2ml分离菌培养物,如在2~7d内出现流鼻液和面部肿胀等传染性鼻炎的症状,则此培养物为副鸡嗜血杆菌。

5 防制措施

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治疗效果明显。若鸡群食欲下降,经饲料给药,治疗效果差。此时可考虑注射抗生素的办法,一般选用链霉素或青霉素、链霉素合并应用。

防制本病也可采用免疫接种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群应用是安全的,对鸡群生产性能无影响。不论是本病安全区还是疫区的鸡群免疫后均能获得满意效果。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一般是在鸡只25~30日龄时进行首免,120日龄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可保护整个产蛋期。仅在中鸡时进行免疫,免疫期为6个月。

[1] 陈蕾.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制[J].畜禽业,2010,(4):72-73.

姜斌(1974—),男,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猜你喜欢

嗜血病鸡琼脂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欧盟食品安全局重新评估琼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建构数学模型领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