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猪瘟免疫防疫质量的对策建议

2016-04-05

兽医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头份母源免疫抑制

龚 平

(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兴峰乡站,重庆 404313)

提升猪瘟免疫防疫质量的对策建议

龚 平

(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兴峰乡站,重庆 404313)

介绍当前猪瘟流行及发生的特点,分析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针对性提出了增强猪体的抗病能力;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控制免疫抑制病的发生;规范使用药物等防控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猪瘟;防疫;提升

1 前言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急性猪瘟由强毒株引发,一般导致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而弱毒病毒感染则呈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多年以来,猪瘟防控始终坚持以防为主的策略,大大降低了此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但是,随接种面积的扩大,防疫密度的升高,接种免疫次数的增加,猪瘟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不同地区此病仍有不同程度的爆发,甚至经接种疫苗后仍在不断发生。文章分析病因,介绍猪瘟流行及发生的特点,就提升猪瘟免疫防疫质量的对策建议给予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2 当前猪瘟流行及发生的特点

当前,猪瘟流行和发生的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流行形式而言,由早先的频发性大流行,向周期性、波浪式、散发性等特点转变。

发病特点上,典型病例减少,非典型性、温和型等病例增多。而且,症状越发轻微,病例特征越发不明显,靠症状确诊的病例锐减,多数需结合实验室诊断方可确诊。而且,有猪瘟病毒的特征性感染、胚胎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等等。有上述最新流行迹象的地区,猪场往往同时会出现各种无法解释的免疫失败。即使那些被免疫过的猪群,同样存在仔猪、小猪发病感染的病例。

随非典型感染病例的增多,尤其胎盘感染、持续性感染的增多,病毒可经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导致临床流产率和死胎率增多。而如果为妊娠中期感染,弱胎率明显增多。出生后,多数肌肉震颤、皮肤发绀等,多数产后1周死亡。侥幸存活的,将延长病程,或成为持续带毒猪,甚至是终身带毒。而且,由于胚胎期即接触猪瘟病毒,将导致猪体先天免疫性耐受。将其留作种用的话,将形成“胚胎感染-仔猪感染猪瘟-免疫耐受-免疫失败-持续感染”的恶性循环,而母猪则表现明显的繁殖障碍。母猪未被免疫,自然感染中低毒力的猪瘟病毒,可通过妊娠胎盘感染仔猪。此外,母猪免疫水平低,病毒感染后,同样可表现出亚临床感染经过。同时,经胎盘传染给仔猪,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

3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疫苗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免疫抗体的产生,进而影响免疫效果。疫苗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必须进行严格的运输与保管,才能使疫苗发挥应有的效力。

免疫程序及剂量的影响,首免日龄至关重要,因为有母源抗体存在干扰疫苗的作用,有条件的猪场应在检测抗体的情况下进行免疫,免疫剂量亦应用到要求剂量。

免疫接种的影响,所有接触到免疫时的器具均应严格消毒,肌肉注射应注意注射深度要到位,疫苗剂量过大或过小均对免疫效果有影响。

药物的影响,某些药物的使用对肌体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免疫前后3d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消毒类药物。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猪群中如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繁殖障碍呼吸综合征、伪狂犬、圆环病毒病等,都能破坏猪的免疫器官,导致免疫力下降。

4 提升猪瘟免疫防疫质量的对策建议

4.1 增强猪体的抗病能力

增强猪体抗病能力,确保饲喂日粮的质量;健全生物安全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遏制致病菌传入;严格消毒制度,积极检疫防疫;合理饲养密度,控制舍内温湿度,为猪群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4.2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母猪接种猪瘟疫苗,新生仔猪通过母源抗体,能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研究证实:仔猪3~5日龄,母源抗体中和效价,1:64~1:128,均有很强的防疫效力;仔猪20~25日龄,母源抗体中和效价,1:32以上,有效保护率75%以上,同样能耐受猪瘟病毒的侵蚀;猪只30日龄,母源抗体中和效价,1:16以下,基本上无保护能力;猪只60日龄,仔猪血清中,几乎没有母源抗体。由此,首次免疫,建议在25~30日龄,避开了母源抗体的影响,接种每头细胞苗4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对于猪瘟频发的猪场,建议超前免疫1次。接种用量,每头用细胞苗2头份,或,用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而母猪接种,产前3~4周,应接种1次;种公猪,每年春秋都应接种1次。用量,细胞苗5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防疫效果较好。

4.3 控制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近年来,免疫抑制病的发生,整体呈上升态势。比如:猪蓝耳病;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等等,一旦被感染将直接破坏免疫器官,导致免疫失败。由此,猪瘟免疫接种期间,应加强这些疾病的防疫和控制。同时,注意加强猪瘟免疫效果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作好补免准备。通常情况下,在产仔季节,防疫高峰期30d内,通过抗体监测计算总保护率。总保护率低于50%,则证明防疫质量不过关,免疫无效,做好补免准备。

4.4 规范使用药物

某些药物,比如: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等等,能抑制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最终影响病毒免疫的效果。尤其在免疫前后,不规范使用这些药物,均可导致白细胞的减少,最终影响到免疫应答。此外,饲料监管不到位,劣质霉变饲料含有的毒菌毒素,同样可导致干细胞坏死,导致淋巴水肿,破坏免疫器官,造成免疫抑制。所以,建议严格控制饲料质量,力求供给全价营养日粮。

[1] 苏桂花,张华,刘霜桂,等.我国猪瘟流行现状、原因及防制对策[J].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2):108-110.

[2] 龚冬仙,周灯荣.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的监测结果与启示[J].浙江畜牧兽医,2002,(3):27.

[3] 何英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对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J].养猪,2002,(3):37.

猜你喜欢

头份母源免疫抑制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致结果偏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