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
2016-04-05鲁进良
鲁进良
(甘肃省景泰县畜牧兽医局,甘肃景泰 730400)
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
鲁进良
(甘肃省景泰县畜牧兽医局,甘肃景泰 730400)
动物实验就是对动物的一种影响处置并观察其反应,因而动物实验的结果是动物的遗传型、发育环境、周围环境和实验处理的综合表现。文章就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和动物检疫隔离温室的实验动物环境监测进行探讨。
检疫;检疫隔离温室;实验动物;环境监测
1 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1 温度
(1)生殖方面:一般哺乳类实验动物,当温度过低时,常导致性周期的推迟,而当温度超过30℃时,雄性动物出现睾丸萎缩或形成精子的能力下降;雌性动物出现性周期的紊乱,泌乳能力降低或拒绝哺乳等。
(2)机体抵抗力方面: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患病。免疫功能的异常与疾病发生关系很大。
(3)动物形态方面:低温环境下繁殖饲养的小鼠其尾长明显缩短;大鼠在10 ℃繁殖时其尾长比在30℃条件下约短2cm;喜玛拉雅兔在20℃时,耳、尾、鼻和四肢尖端长白毛,10℃时则长黑毛。
(4)动物实验方面:环境温度不同常使同种动物实验出现不同结果,环境温度还对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微生物感染试验和免疫试验等动物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5)在动物行为和生理机能上,环境温度影响明显。温度可使动物的姿式、摄食量、饮水量、母性行为、心跳、呼吸、新陈代谢等出现相应改变。
1.2 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对动物机体热调节有密切关系。高温、高湿的环境对动物的热调节极为不利,同时相对湿度过高,微生物易于繁殖,饲料和垫料易霉变,动物室空气中的细菌数与氨浓度也明显增加,容易引起动物的呼吸系统疾病。湿度过低,可导致尘土飞扬,对动物健康不利。
1.3 气流、速度及换气次数
人类一般可感觉的气流速度为0.2~0.25m/s,而实验动物的气流以0.13~0.18m/s为最佳。适当的换气次数可以为动物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但换气次数过多,则会让动物大量消耗体能以弥补因空气快速流动引起的热量损失。国家标准规定换气次数在10~20次/h。
1.4 噪声
噪声可对实验动物产生许多影响:噪声可妨碍受精卵着床,使动物繁殖率下降;突然的噪声可引起豚鼠流产,噪声过强或持续不断诱使母鼠咬死仔鼠或吃掉幼仔;噪声使动物兴奋和控制失去平衡及部分神经细胞受损,实验小鼠在持续性噪声的环境中可产生烦躁不安和食欲减退,DBA小鼠可发生听源性痉挛;噪声可使小鼠的血糖、肾上腺素、心跳数、呼吸数和血压明显增加。
1.5 照明
光线对动物机体有多种功能。但照度过强或过暗,时间过长或过短,对实验动物都不利。照明时间,以12h照明、12h黑暗大鼠的发情实验可呈现最稳定的4日周期。如以16h照明,8h黑暗则呈现5日性周期或更长。若以22h照明,2h黑暗,则性周期长短不一,极不规律,或连续发情或不能繁殖。
1.6 空气中的微生物、粉尘和有害气体
(1)有害气体:动物室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指对人产生不愉快气味或可能破坏生活环境的恶臭物质。甲基硫醇和硫化氢在狗、猴和猫的饲养室能检测到。为判明饲养室污染状况,常以氨作为监测指标。
(2)粉尘:其一为室外空气未经过滤处理直接带入,其二是动物体表被毛、皮屑、饲料和垫料等材料的碎屑往往可以被气流携带或动物活动扬起而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粉尘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可引起实验动物或饲养人员的变态反应或哮喘病。
(3)微生物:实验动物设施中主要通过测定细菌和真菌来反映微生物学的清洁度指标。动物设施中细菌的产生及数量多少与动物放置密度、笼具构造、垫料使用情况以及与空调机有关的温、湿度、换气次数等有很大关系。
2 动物检疫隔离温室的实验动物环境监测
2.1 温度/湿度监测
(1)测定方法:温度测定:一般采用棒状温度计(水银或酒精)、最高最低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金属电阻温度计、数字显示式温度计等。
湿度测定:一般采用简易干湿球湿度计、通风干湿表湿度计、氯化锂湿度计、毛发湿度表和自动记录温湿度计等。
(2)影响因素:(1)人体体温能够影响读数,在读数时要迅速,先读小数部分,后读大数部分。读数时人眼与水银面要呈一水平面。(2)室门口较室内其它地方的温、湿度变化大。(3)随着换气次数的增减,对室内温、湿度影响较大。
2.2 照明度监测
2.2.1 测定方法有:视觉法、物理法和照片测定法。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采用照度计法(物理法)对公共场的照度进行测定。
2.2.2 影响因素:(1)光敏面必须洁净无尘,否则测定结果有误差。(2)测定场所墙壁和测试者衣服的颜色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3)电光源的照明,其照度有时受电压高低变化的影响,因此,在测定时尽量使电压保持稳定。
2.3 粉尘的监测
2.3.1 测定方法: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法,即用来测量净化环境中单位体积内所含尘埃粒子数的多少的一种方法。
2.3.2 测定点的选择:(1)垂直平行洁净室和乱流洁净室的测点都布置在距室内地面1m高的工作区平面上。(2)各测定点的间距为0.5~2.0m。(3)平行流洁净室测点总数一般不少于20点。乱流洁净室当室内面积<50m2时,可选5个平均布点;每增加10m2增加2个布点。(4)每个测定点连续测3次。(5)测量结束后,应把后面板上短塑料管插回“样气出口”,采样管插回“清洗接嘴Ⅰ”。各开关、按钮、旋钮均恢复原始状态并拔下电源插头。
3 总结
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原则就是按照有关等级标准,减少或消除对实验动物机体的一切有害因素和不利影响,创造一个使实验动物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条件,以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达到实验利用的目的。
[1] 田小芸,恽时锋. 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控制[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7,23(4):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