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飞机加森警”扑火模式的思考

2016-04-05李文馨刘世波

森林防火 2016年3期
关键词:火场林区航空

李文馨,刘世波

(1.国家林业局北方航空护林总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2.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6)

创新“飞机加森警”扑火模式的思考

李文馨1,刘世波2

(1.国家林业局北方航空护林总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27;2.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16)

综述了森林航空消防和森林部队的发展历程和地位作用,总结了“飞机加森警”在伞降灭火、机降灭火、索降灭火方面扑救森林火灾的成功模式。提出创新拓展“飞机加森警”扑火模式,应在推动空中常态载人巡护、拓展一站一队力量布局、提升地空立体作战效能、发挥机群作战强大优势等五方面下功夫。

“飞机+森警”;森林航空;森林部队;地空立体;机群作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将绿色提到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新高度,这既是新形势、新使命,也为加快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增添了新动力。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功能最完备和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碳储库、蓄水库、能量库,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中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作用,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而森林火灾则是破坏森林的自然灾害之首,占森林损失的65.3%,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困难成为世界性难题。特别是随着我国全民植树造林深入开展,原始林区全面停止商业采伐,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防火任务越来越重,在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战略任务和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森林防火工作主要就是防和扑。防,简单地说,就是让森林不着火或少着火,着了火能及时发现;扑,简单地说,就是有最强的专业扑火力量并能快速抵达火场,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关于防,当前太空有监测卫星,重点林区有瞭望塔,关键入山点还有检查站,防止闲散人员带火入山。防应该是地方政府的强项,防火的任务也应该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关于扑,有效扑救森林火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专业扑火力量,从以往的经验和发展方向上看,扑火任务应该主要交给专业队。目前,我国扑救森林火灾能力最强的专业队就是武警森林部队;二是要有运送扑火力量快速抵达火场一线的工具和方式,运的关键在于快。而当前,我国的林区路况还比较差、道路网密度还比较低,东北林区道路网密度仅为2.8m/hm2、西南林区为3.2m/hm2、西北林区为1.5m/hm2,仅相当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1/3~1/4,加之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原有运材、营林公路因使用率下降和欠维修而越来越差,从地面摩托化输送兵力的难度加大,往往因此贻误战机。此形势下,飞机无疑就是运送兵力最快、最佳的选择。为此,笔者认为,在加强地方政府防火能力建设的同时,应在现有森林航空消防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强化和探索创新“飞机加森警”的地空一体化扑火模式,有效提升灭火效率,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

1 森林航空消防的发展历程和地位作用

1.1发展历程

我国的森林航空消防事业起始于1952年,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64个年头,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4个重要阶段。

1)在百业待举中诞生。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林区面积大、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发生火灾难以及时发现和扑救的实际,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于1952年3月,成立了嫩江、牡丹江航空护林基地,标志着森林航空消防事业迎来了新纪元。

2)在艰难困苦中探索。自1960年开始,森林航空消防业务建设在基础弱、经验少和几经下放撤并、“文革”动乱的情况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创新,组建跳伞灭火队实施伞降灭火,开展直升机侦察火场和空投灭火弹、航空增雨灭火、航空化学灭火等实验,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3)在安定团结中发展。经历了10年动乱之后,森林航空消防步入正轨,新建航空消防基地,改善航站设施设备,健全业务规章制度,大力培训业务人员,尤其是组建了机降灭火专业队伍,开创了森林航空消防工作新局面。

4)在盛世兴林中跨越。进入21世纪,在林业大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森林航空消防事业也得到了加速发展。航空护林站由最初的2个基地发展到40个,并组建了移动航站,业务范围辐射全国重点林区,巡护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34%;飞机由最初的3架发展到每年租用200多架;业务由简单的飞机巡逻报警、撒防火宣传单发展到巡护、侦察、空投、急救、宣传、化学灭火、吊桶(吊囊)洒水灭火、机降灭火、索(滑)降灭火等,已经形成了火场侦察、调度指挥、航行保障、飞行灭火、信息传输、林火监测六大体系,森林航空消防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1.2地位作用

森林航空消防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空中巡护,及时准确地发现和传递火情,起到了空中移动瞭望塔的作用,弥补地面瞭望塔的盲区和死角,实现早发现、早扑救。二是空中火场侦察,应用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为火场前指提供快速、准确、清晰、直观的火场信息,火场前指根据最新火场态势做出科学合理部署。三是空运扑火兵力,采取机降、索降、滑降等方式,将扑火兵力快速运送至火场一线。四是空中直接灭火,采取吊桶(吊囊)洒水灭火、机腹式水箱灭火、航空化学灭火等直接扑打火头,尤其在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地区可有效发挥其人力无法接近的优势。五是空中重大火场救援,及时空运、空投物资食品,迅速转移伤病员,保障火场后勤供应。仅以北方森林航空消防为例,自北方航空护林总站成立总调度室的2002-2015年,北方森林航空消防总计作业飞行61354.28小时,空中发现和参与处置森林火灾2731余起,实施航空直接灭火961个火场,其中机降108413人次,索(滑)降1443人次,吊桶洒水8698.3t,机群航空化学灭火2801架次,喷洒化学灭火药剂3816.7t,空运物资537.47t。尤其在扑救2002年内蒙古北部原始林区“7·28”,2006年黑龙江砍都河、内蒙古免渡河“5·25”、云南昆明“3·29”、2009年黑龙江伊南河“4·27”、2010年黑龙江、内蒙古大兴安岭“6·26”,2011年河北抚宁“4·12”,2014年内蒙古北部原始林区“4·30”入境火、云南安宁“5·21”,2016年甘肃迭部“3·2”等特大森林火灾中,有效发挥了森林航空消防的特定优势,为火灾扑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森林航空消防系统还积极参与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等抢险救援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普遍肯定和欢迎,多次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扬,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赞誉森林航空消防是“防火灭火的尖兵”。

2 森林部队的发展历程和地位作用

2.1发展历程

森林部队诞生于人民军队的摇篮,是在林海火场中历练成长起来的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先后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1)职业制阶段(1948—1978年)。1948年8月,为清剿林区散匪,保护林区作业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东北行政委员会下达通令,从解放军抽调干部,在东北内蒙古4省区组建了武装护林队。30年间,部队建制几经调整,但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的基本职能始终没有改变。

2)职业制与义务兵役制并存阶段(1978-198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林业建设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森林防火灭火任务更加繁重,森林部队地位作用更加凸显。1978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武装森林警察实行义务兵役制。1980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规定部队连以下干部和士兵实行现役制,营以上干部实行职业制,开始了职业制与义务兵役制并存的“一队两制”时期。

3)现役制阶段(1988-1998年)。1987年“5·6”大火之后,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通知(国发〔1988〕4号),正式将武装森林警察列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全部改为现役制,林业部设立森林警察办公室,负责检查、指导、综合、协调森警部队工作,森林部队逐步走上了正规化建设的轨道。

4)转隶武警阶段(1999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森林部队保护森林资源生力军突击队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职能使命不断拓展,规模数量逐步扩大。1999 年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通知,确定森林部队实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和武警总部双重领导体制,同年8月,武警森林指挥部挂牌成立,标志着森林部队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整体转型、快速发展的阶段。

2.2地位作用

森林部队是一支以保卫森林资源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处置突发事件为职能的专业武装力量,主要任务是森林(草原)防火灭火,是森林防火灭火的国家队、专业队、突击队和战斗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拳头作用、先锋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

1)扼守高火险林区,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的半壁江山。森林部队兵力部署在74%的国土面积和92.6%的边境地区,管护区域覆盖6个国有重点林区、8个原始林区、18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和265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东北、内蒙古大面积国有林区、西南重要生态屏障、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区和东南生物多样性核心区,是我国防火灭火救援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专业力量。

2)发挥拳头尖刀作用,扑救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屡建奇功。森林部队作为以防火灭火为中心任务的国家武装力量,具有其他扑火力量所不具备的政治优势、纪律优势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在历次扑救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中,始终担负着打火头、攻险段的重任,地方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始终把森林部队作为防火灭火的主力军和突击队。组建以来成功扑救森林草原火灾1.4万余起,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武警总部领导的批示表扬。1987年,大兴安岭漠河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5·6”特大森林火灾。在这次灭火战斗中,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森警总队3000余名官兵,转战54个火场,扑灭火线1200余公里,组织了10个林场和3个乡村保卫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扑火尖兵”“森林卫士”。1999年转隶以来累计扑救森林火灾6000余起,年均500起左右,其中扑救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100余起。特别是在扑救2002年内蒙古北部原始林区“7·28”,2006年黑龙江砍都河、内蒙古免渡河“5·25”、云南昆明“3·29”,2009年黑龙江伊南河“4·27”、2010年黑龙江、内蒙古大兴安岭“6·26”,2011年河北抚宁“4·12”,2014年内蒙古北部原始林区“4·30”入境火、云南安宁“5·21”,2016年甘肃迭部“3·2”等特大森林火灾中,灭火头、攻险段、保重点,为取得灭火作战决定性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3)行业领先优势明显,引领国家森林防火事业发展。森林部队是我国建设最早的防火灭火专业力量,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建设路径,在理念、经验、装备、手段、战法等诸多方面,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特别是近年来,森林部队始终把防火灭火专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眼打造国内顶级、国际一流的森林防火灭火“野战军”,大力加强装备信息化建设和实战化训练,形成了以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泵、高压细水雾灭火机等常规装备为主体,以直升机、履带式消防车、远程输水管线系统、全地形车、草原灭火车等特种装备为支撑的一体化灭火能力,更加凸显了地方灭火力量和其他武装力量无法比拟的专业优势,多次在危急时刻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3 原“飞机加森警”扑救森林火灾成功模式及案例

3.1伞降灭火

我国的伞降灭火借鉴俄罗斯伞降灭火成功经验。1960年,经林业部报请总参谋部同意,由武汉空军伞兵师挑选121名官兵到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航空护林总站,组建了我国第一支伞降扑火队,并在随后几年中发展成300人规模。1963年春季,经过2年多的训练准备,伞降扑火队在黑龙江呼玛县新店和内蒙古呼盟大黑山2个火场伞降扑火成功,29名伞降战士完全独立地在短时间内扑灭总计54.3㎞2的森林火灾。1964-1966年,伞降扑火取得了辉煌战绩,先后伞降479人次,扑灭森林火灾44起,伞降扑火队也因此获得灭火“天兵”的美誉。

3.2机降灭火

机降灭火是指使用直升机将灭火队员空运投放到火场最有力的扑打位置,使灭火队员尽快参与火灾扑救。随着装备、技术不断发展和直升机在森林航空消防领域的运用,1980年7月,东北航空护林局与黑龙江省森林警察总队协商,使用伞降大队300人编制征召义务兵组建了机降灭火支队。组建后不到一年即在1981年春秋两季出动兵力1522人次,对32个火场实行机降灭火,其中单独扑灭火场22个,面积达281955㎞2。1980-1985年,共对461个火场实施机降灭火,空运灭火队员20259人次,机降灭火占火场总数的36.5%,461个火场中有370个火场是当日扑灭的,当日扑灭率高达80.3%,特别是机降灭火支队在5年间以仅占东北林区专业扑火队伍23%的兵力,完成了扑灭占全部火场数40.8%、占过火面积37.02%的任务。直到当前,机降灭火仍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最重要方式。

3.3索降灭火

索降灭火是指用直升机将灭火队员输送至火场上空,利用飞机的空中悬停,通过滑翔器材将灭火队员送达地面有利位置,直接参加灭火或短时间内迅速开辟机降场地,以使大批灭火队员能够在此降落着陆。1987年,索降灭火在根河航空护林站试验成功,并推广运用延续至今。2000年6 月17日,呼中林业局接连发生4起雷击火。由于呼中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平均坡度35度左右,郁闭度大,火线周边没有适当的机降场地,只能在距火线数公里之外机降,灭火官兵携带机具远距离行军,运动时间长,体力消耗大。为了快速布兵,前指果断命令武警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支队二大队,利用直升机在西部火线附近200m处索降4名灭火队员,迅速开辟直升机临时机降点,保证了大部兵力及时进入火场参战,为有效扼制西线火势蔓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索降能够弥补直升机机降时对着陆点的要求,尤其是云南、四川、新疆、陕西、甘肃等山地林区,在地势陡峭,沟谷幽深,道路艰险,交通不便,地面接近火场困难的情况下,索降灭火是快速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式,多年的实战检验也充分证明了其反应迅速、高效快捷的独特优势。

4 创新拓展“飞机加森警”扑救森林火灾模式

4.1推动空中常态载人巡护

空中载人巡护是“飞机加森警”的典型模式,以“发现早、行动快、灭在小”的优势,成为有效处置初发火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每年进入防火期后,各航空护林站都会按时段、分区域派出飞机搭载森警官兵携带灭火机具实施空中巡护,发现火情后,根据地形、植被,直接采取机降或索(滑)降兵力实施扑救,其成功战例不胜枚举。这种有效模式应当固定下来、形成常态,在林区腹地的航站及机降点,如塔河、根河、沾河、卧都河、二道白河等必须开展,尤其在高危火险时段、重点保护林区、火灾多发区域(如自然保护区、原始林区等易发生雷击火的区域),必须加大空中载人巡护力度,一旦发现火情,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将火扑灭,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4.2拓展一站一队力量布局

所谓一站一队,即临近航空护林站驻守一个森林大队或中队,确保接到任务后森警官兵能够快速登机、快速出动。拓展一站一队力量布局,一方面,在力量上要深度融合。建立资源互补、信息互通和平时联训、战时联战的工作机制,建立航站站长和驻守航站森林大(中)队领导相互兼职的指挥机制,同时还应规范和简化请示报告程序,比如遇有紧急火情时,站长和队长共同商定后,即可边行动边报告,真正实现站队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在布局上要扩大延伸。目前我国航站密度较低(39个),仅为俄罗斯(323个)的1/8。以东北、内蒙古林区为例,有的火灾多发偏远地区距航站达200多公里,航线过长导致飞机无效飞行时间长、有效使用效率低。对此,应从国家层面考虑加大一站一队建设布局,在国有重点林区消除森林航空消防空白点,在西北、华北等需求较大的地区扩大森林航空消防范围。

4.3提升地空立体作战效能

地空立体作战是指把直升机作战与地面部队作战结合起来,实现地空协同扑救森林火灾,这种方式是目前扑救森林火灾尤其是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比如,2004年北部原始林区“6·22”灭火作战中,虽然与2002年“7·28”大火发生了同等数量的火场,但由于充分运用了地空配合、立体作战优势,仅用7天将12个火场全部扑灭,没有造成“7·28”火灾的严重后果。“飞机加森警”地空配合、立体作战着眼的就是要实现最强的空中力量和最强的地面力量的“强强联手”。从实战检验看,在地空协同战法运用上应重点向以下3个方面研究发展:一是地空协同降低火势。对火势强,热辐射高,人员难以直接扑打的火头,可采取直升机吊桶洒水或化灭洒液的方法降低火势,地面人员随机跟进扑救;也可用直升机洒水与地面森林消防车高压射水相配合,直接扑灭火头,保卫重点目标安全。二是地空协同以水灭火。水泵分队灭火作战时,受水源影响,难以满足远距离接力供水需要,可在较为平坦的地域铺设软体蓄水池,利用直升机吊桶远距离取水,实施点对点注水,持续提供水源,实现以水灭火。三是地空协同清理火线。明火扑灭后,对采伐剩余物和风倒木大面积堆积的火线,可由地面部队引导直升机对该地段进行定点喷洒,人机交替逐段清理。

4.4发挥机群作战强大优势

机群作战是实施重兵投入、重拳出击,有效应对偏远林区火灾和重大森林火灾的重要方式。2014年4月30日,俄罗斯林火越过界河烧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由于火场临近国境,且属于未开发原始林区,地形复杂,山高林密,偏远无路,只能依靠直升机调运兵力进行扑救。接到国家森防指命令后,北方航空护林总站紧急调用9架直升机和当今世界载重量最大的M-26直升机及时投入灭火,于5月1日5时开始向火场机降森警官兵和地方扑火队员。据统计,此次灭火作战期间,飞机安全飞行494架次,运送扑火队员2576人次,运送给养物资20t,打开了原始林区扑火救灾的运输线和生命线,对于火灾扑救起到了不可替代和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灭火作战充分彰显了机群作战的优势,也充分印证了组建直升机灭火机群的重要性必要性。从实战需要看,每个灭火机群至少需要4~6架直升机,机型可考虑K32、M171、M26、AT802等载重量大的飞机,机群分布要统筹全国森林资源进行战略布局,重点林区要重点加强,确保一旦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时,直接调动机群和扑火部队联合行动,形成调动灵活、指挥顺畅的一支主力军。同时,为使调动更加灵活顺畅,灭火机群应由国家层面统一调动、统一指挥,以便于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时,打破行政区划,迅速集结,快速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取得成效。

4.5健全完善协同互联机制

健全完善同步应急、同步指挥、同步行动的协同互联机制,对于提高“飞机加森警”立体作战能力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从经验和需要看,搞好协同互联应重点解决好3个问题:一要联做预案。联合制定扑火预案是实现协同互联的重要前提。制定预案时,要研究论证,把兵力布防与航护范围、不同林区自然情况与地空协同作战方式、地面扑火与空中保障、应急响应与同步行动等因素结合好;要划分区域,比如,区分管护区、省内跨区、跨省区等不同情况;要区分层级,比如北方航空护林总站可分别与黑龙江、内蒙古、吉林3个森林总队共同制定灭火预案,各航站可与各支队或大(中)队共同制定灭火预案,形成依案联动响应机制,确保各力量依案行动、不打乱仗,实现1+1>2的效果。二要联合训练。联合训练是提高地空协同灭火能力的根本途径。一方面要加强平时训练,主要组织乘机、机降、索降、滑降训练,提高单机和单兵能力;另一方面要开展地空配合演练,主要是依据灭火预案,组织应急响应、集结登机、兵力投送、联合扑救等全要素演练,通过练协同、练程序、练指挥、练战法,形成地空一体化作战能力。三要联通通信。搞好地空通联是确保指挥和行动高效顺畅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统一的地空通信传输网络,实现语音、数字、图像、视频等无线传输,为地空一体化作战提供有力的通信保障。

(责任编辑:韩焕金)

S762.6

A

2016-06-13

猜你喜欢

火场林区航空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基于无人机进行火场搜救设备的研究设计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