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改进方法
2016-04-05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重庆云阳404500
蔺 慧(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重庆 云阳 404500)
留置针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改进方法
蔺 慧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重庆 云阳 404500)
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适用人群广,可操作性强,但由于留置针自身设计问题,以及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穿刺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留置针在使用过程当中出现一些不安全的问题。现将留置针在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1 不安全因素
脱管。留置针意外脱管导致出血很常见,脱管最常见于婴幼儿和躁动患者。脱管对老年人的危害性最大,老年人自身感觉比较差,对冷热不敏感,即使脱管也不能及时发现,如果针眼太大,或者患者凝血功能不好,会导致大量出血。
液体渗漏。一般液体渗漏轻者拔出留置针,重者进针处皮肤受损。如输入特殊药物如刺激性强的化疗药、高分子营养物等发生渗漏,会引起穿刺周围皮肤红肿破溃,其中化疗药物渗漏危害最大,会引起穿刺点周围皮肤破溃坏死,造成局部功能障碍。
静脉炎。静脉炎表现为发红,肿胀,灼痛,静脉硬、滚、滑、无弹性,或畏寒、发热等。
管道阻塞。管道堵塞强行进行冲洗很容易导致堵塞的血块脱落形成栓子,拔出留置针进行再穿刺不仅会使患者承受二次穿刺的痛苦,也增加了再次感染的机会。
感染。轻度的感染仅限于穿刺部位的感染,表现为穿刺点皮肤破溃、红肿、发热,重度感染将引发全身机体的免疫反应,出现高热、寒战、畏寒等。
静脉血栓。静脉血栓较小未脱落时可在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下代谢消失,较大未脱落的可被机化,造成局部血管狭窄影响血供。当血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脱落时,栓子可随血液在体内循环,遇到不能通过的动、静脉时则形成栓塞,严重时还会造成堵塞部位坏死。
2 不安全因素原因
留置针脱落原因。一方面患者缺乏留置针相关知识,认为使用留置针可以不用限制活动,用外力过分牵拉,躁动患者未进行约束。另一方面留置针部位靠近关节而不利固定,敷贴固定不稳定,留置针管道未固定或固定不规范。
液体渗漏原因。操作不当引起穿刺点附近血管破裂。留置针部位靠近关节活动后进针针眼变大,导致针眼处渗血渗液。未做好留置针的检查,留置针存在漏孔。相对来说,冬季患者发生渗漏不容易被发现,由于天气寒冷,患者不愿将输液部位暴露,护理人员观察留置针不到位。
静脉炎原因。静脉炎的发生是护士操作环节无菌操作意识不强,穿刺过程中操作技能欠缺,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使静脉血管受到机械损伤,未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美国输液护理协会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规定为3~5天,国内有文献报道,只要未发生置管并发症,留置时间3~7天[1]。没做好留置针的每日观察记录,导致留置时间过长刺激血管形成静脉炎。
管道阻塞原因。造成堵管道塞的原因较为复杂,与血液黏滞性、异常的凝血机制、封管方法不当、封管液的种类、血管痉挛、推注速度不当等有关[2]。封管液剂量和封管的方法操作不当是造成管道阻塞的主要原因。封管时,将封管液一次性推完后再拔出针头,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导管内而致堵管[3]。通常用于封管的肝素量为3~5mL,由于对有些特殊患者凝血功能情况不了解,抗凝使用肝素量不足,血液在留置针内凝固也容易导致导管的堵塞。
感染原因。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同一部位多次进行穿刺,操作中未做到无菌技术,患者身体抵抗力差,留置时间超过规定,未定期消毒穿刺点皮肤做好敷贴的更换等不规范操作都是引起穿刺部位的感染的原因。
血栓原因。静脉血栓可发生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进行留置针引起的局部血管壁损伤。最常继发在导管堵塞之后,当导管堵塞滴液不畅时,有时会用力挤压输液管,极有可能使导管内的血栓发生脱落。
3 改进方法
妥善固定导管。固定牢固,穿刺成功后可先用敷贴固定住留置针穿刺针柄,然后用留置针专用贴膜进行固定,最后将留置管采用U型固定在穿刺点周围皮肤,但注意敷贴不要贴在贴膜上。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情况,如有松动应及时更换。给患者解释留置针的作用以及保护措施,嘱患者不要随意过分牵拉延长管,躁动患者及小孩行专人看管必要时行保护性约束。更换贴膜时一手固定延长管,一手向心端开始揭开,动作要缓慢,防止牵动导管脱落。
防止液体渗漏。操作前做好输液装置的检查,保证完好性。操作过程中选择进针部位要避开关节活动处手腕、脚腕、手背靠上或靠下处和避开静脉瓣处。穿刺血管选择长、直、粗、有弹性的浅静脉,留置针尽量选用小号针头,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和损伤。防止液体渗漏最主要的是加强护士责任心,主动巡视病房,及时发现渗漏情况,正确处理液体渗漏。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降低对血管壁的损伤。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和血管;掌握操作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置管后及时在贴膜上注明日期和时间,定期检查穿刺周围的皮肤,每日输液前对皮肤进行消毒,更换无菌贴膜,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掌握留置针保留时间,定期更换输液管和贴膜,如有污染,破损应立即更换;对于发生局部静脉炎患者拔出留置针后尽早使用50%硫酸镁湿敷,减轻炎症的发生[4],也可用土豆片敷在青紫部位。
正确处理导管堵塞和血栓。输液前后用3~5mL肝素冲管,输液完毕应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当封管液注入余下3mL时,采取边退针边推封管液,直至针头退出肝素帽外[3]。当发现导管堵塞时不可用力挤压输液管或用注射器推注生理盐水,以防血栓的形成堵塞血管,可用注有肝素的注射器回抽小血栓,如导管仍堵塞则拔管更换穿刺部位重新穿刺。封管完毕后夹闭延长管,防止血液回流堵塞导管引起血栓。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按静脉输液标准将液体准备好,打开留置针,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口排气备用,选择粗、直、弹性好避开关节活动部位并不易滑动的血管,常规消毒皮肤直径10cm范围,取30°穿刺进入血管内,见回血后放低进针角度约15°继续进针2~3mm后,左手继续固定穿刺部位,右手大拇指固定针头,无名指向后顶退硬针芯1~2mm,此时在血管前端均为软管,右手持针体沿血管方向送管即可,进针后拔出针芯[5]。打开输液阀确认通畅后用敷贴先固定针柄,然后从穿刺点向四周轻按透明贴膜,使其和皮肤紧贴,并在贴膜上注明穿刺时间、日期和操作人,贴留置针标识,每次操作前仔细检查相关信息保证留置针的通畅和有效期。
加强监督考核,做好巡视工作。制定规范的操作过程,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和定期考核,实行奖惩考核制度,从而规范护士操作,严格交接班制度,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加强巡视,减少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1] 于立明,矫文贤.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2012,25(4): 220-221.
[2] 李石红,刘平,刘艳红,等.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3) 111-112.
[3] 陈瑞琴,刘金凤.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安全管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3):148-149.
[4] 罗冰.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安全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 124-125.
[5] 郑璐,乐国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安全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0): 133.
R472.9
B
1004-2814(2016)01-0088-02
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