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016-04-05王久新山东省新泰市小协镇人民政府水利水产站271221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五倍子病鱼全池

王久新 (山东省新泰市小协镇人民政府水利水产站 271221)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王久新 (山东省新泰市小协镇人民政府水利水产站 271221)

水产养殖中化学药物的滥用不仅影响食品安全,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中草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值得因地制宜进行大力推广。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关系生产效益好坏的关键环节,而鱼体一旦发病就会因难以有效隔离致使疾病迅速蔓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生产中药物预防成为渔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但是化学药物的滥用不但影响食品安全,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如何在预防与治疗鱼病的过程中尽量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成为渔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而中草药因其无毒(低毒)、低残、成本低廉、治疗效果明显正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现就生产养殖中几种常见鱼病的防治,结合各地实际简要介绍如下。

1 烂鳃病

1.1 流行情况及特征

此病主要是由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的,也有部分是寄生虫或霉菌。在全国各地青、草、鲢、鳙、鲤、鲫等鱼中都可发生,水温20℃-35℃是流行的温度范围。病鱼头部发黑,离群独游,行动迟缓,不食或者少食,鱼体检查常见有鳃丝腐烂,鳃盖骨内表面充血,有开天窗现象。

1.2 预防措施

1.2.1 投喂乌桕叶 水温上升到20℃以后,可按照每日每50kg鱼投喂0.25kg干粉或者1kg鲜叶,随着水温上升可逐步增加到干粉0.5kg或者鲜叶2kg。投喂时干粉或鲜叶粉碎后加适量水煮沸后,再煎煮10min左右,冷却后药液、药渣拌料投喂,1次/d。

1.2.2 投喂辣蓼 水温20℃以后,按每日每50kg鱼投喂干粉0.5~1kg或者鲜草1.5kg,投喂方法同上。

1.3 治疗方法

1.3.1 五倍子 五倍子捣碎后用水煎煮,持续沸腾15min以上,冷却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1次/d,连用5~6d(可视治疗情况而定)。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3~8g。

1.3.2 蓖麻叶、辣蓼 用60%蓖麻叶和40%辣蓼混合粉碎成粉末,加水搅拌均匀后,全池泼洒,1次/d,连续3~5d。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干粉50g或者鲜叶500g。

2 肠炎病

2.1 流行情况及特征

此病主要发生在草、青鱼中,鲤、鳙鱼也时有发生,全国各地均可流行,适宜的水温是25~35℃。此病往往伴随细菌性烂鳃而发生,危害极大,死亡率可达50%以上。病鱼行动缓慢,无食欲,头部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突出,轻按有血黄色液体流出;解剖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肠内充满血黄色粘液。病源为肠型点状产气单孢菌。

2.2 预防措施

2.2.1 韭菜 在发病季节,每50kg鱼每5~7天投喂2~3kg韭菜

2.2.2 大蒜 大蒜头捣碎拌饲料投喂,每50kg鱼用大蒜头0.25kg,每隔7d投喂3d。

2.3 治疗方法

2.3.1 大蒜药饵 每50kg鱼,用0.25kg大蒜捣碎与饲料拌合投喂(每5kg饲料添加0.2kg食盐),1次/d,连喂3~5d。

2.3.2 地锦草药饵 每50kg鱼,用干地锦草0.25kg或鲜草2.5kg,加清水2.5kg,煎煮2h,取汁拌饲料和成团投喂,1次/d,连喂3~5d。

2.3.3 辣蓼、铁苋菜药饵 每50kg鱼用干辣蓼0.125kg、干铁苋菜0.125kg,加清水2.5kg,煎煮2h,煎液拌饲料投喂,1次/d,连喂3~5d。

2.3.4 地锦草、辣蓼药饵 每50kg鱼用干地锦草0.125kg、干辣蓼0.125kg,加清水2.5kg,煎煮2h,煎液拌饲料投喂,1次/d,连喂3~5d。

3 赤皮病

3.1 流行情况及特征

此病病源是细菌(荧光极毛杆菌),是危害草鱼、青鱼的主要疾病之一,广泛流行,遍布全国,全年可见,但春末夏初发病较多。本病系鱼体受外伤后被荧光极毛杆菌感染所致,常伴烂鳃、肠炎并发。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体表出血,鳞片脱落,伴有鳍条腐烂,鳍基出血,鳃盖充血发红,中央透明。

3.2 预防措施

(1)放养前彻底做好鱼池消毒,转塘、运输时要小心操作,勿使鱼体受伤。(2)夏秋季节,每半月按照每亩池塘用10~15kg生石灰,溶水后全池泼洒。

3.3 治疗方法

3.3.1 五倍子 每立方米水体用2~5g五倍子捣碎后用水煎煮,持续沸腾15min以上,冷却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1次/d,连用3d(可视治疗情况而定)。

3.3.2 蓖麻叶 每亩用新鲜的蓖麻茎叶15kg,捆成几束,浸泡在食场周遭,每次浸泡3d左右,连用2次。配合内服适量磺胺嘧啶,每50kg鱼用药5g,拌料投喂,1次/d,连用3d。

4 打印病

4.1 流行情况及特征

此病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夏秋季最盛,主要危害鲢、鳙鱼,草鱼、鲫鱼也可发生。病鱼身体后部两侧出现圆形、椭圆形类似印章的红斑,随后表皮腐烂,鳞片脱落,严重的肌肉腐烂,露出内脏骨骼,直至死亡。本病病原为点状产气单孢菌点状亚种。

4.2 预防措施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经常保持水质清洁,定期加注新水,勿使水质过肥;并注意避免鱼体受伤。(2)每亩用苦参0.75~1kg,加水7.5~10kg,加热至沸腾,再慢火煮15min,连渣带汁全池泼洒,连用3d。夏秋季节每半月预防1次。

4.3 治疗方法

4.3.1 五倍子 五倍子捣碎煎煮沸腾15min以上,连渣带汁全池泼洒,五倍子用量根据池塘水量而定,确保池水药物浓度达到5~8mg/l,连用3d。

4.3.2 苦参、漂白粉 第1天先用漂白粉全池泼洒,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5g;第2天用苦参煎水全池泼洒,每亩水面用0.75~1kg,隔日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痊愈。

5 水霉病

5.1 流行情况及特征

此病属于真菌性疾病,病源主要为水霉菌,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各种鱼从鱼卵到成鱼(主要是受外伤的鱼)都可感染,尤其在阴雨天,蔓延迅速,危害性较大。此病症状较为明显,鱼卵被感染后由于菌丝的生长呈放射状;鱼体感染后可以看到有棉絮状的附着物,病鱼焦躁不安,行动异常,有与其他物体摩擦现象,严重的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而后死亡。

5.2 预防措施

(1)对于鱼卵的预防最重要的是提高受精率,及时清除为受精或者死亡的受精卵;其次是做好鱼巢消毒;第三是尽量用清洁的流水孵化。(2)对于各龄养殖鱼首先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其次是避免鱼体受伤,第三对受伤鱼体用3%~5%的食盐水浸洗5min。

5.3 治疗方法

5.3.1 五倍子 五倍子捣碎煎煮沸腾15min,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4mg/l,连用3~5d。

5.3.2 菖蒲、食盐 菖蒲压榨取汁,每亩用菖蒲汁3~5kg、食盐0.5~1kg,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次日起食盐用量减半,连用3d。

5.3.3 食盐、小苏打 将病鱼转移到小池,将食盐和小苏打混合充分溶解,全池泼洒,使池水和小苏打的浓度分别达到400mg/l,浸洗3~4d,然后将鱼转移至大池,正常饲养。

6 肤霉病

6.1 流行情况及特征

此病属真菌性疾病,病源为水霉和绵霉,该类霉菌存在于一切淡水中,温度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各种鱼类都可发生。患病原因主要是捕捞、运输中操作不慎,致使鱼体受伤,霉菌侵入所致。感染初期很难发现,等到侵入鱼体组织,向外长出菌丝,呈棉絮状附着在鱼体上,快速蔓延,故又称白毛病。病鱼焦躁不安,行动异常,摩擦固体物质,后期肌肉腐烂,无法进食,衰竭而亡。

6.2 预防措施

(1)养殖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00~150kg。(2)在运输、放养过程中谨慎操作,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适当控制放养密度。发现受伤鱼体,可以用磺胺药膏或5%碘酊涂抹伤口,并隔离养殖。

6.3 治疗方法

6.3.1 五倍子 五倍子捣碎煎煮沸腾15min,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4mg/l,连用3~5d。

6.3.2 食盐、小苏打 将病鱼用3%~5%的食盐浸洗3~5min或者用食盐、小苏打合剂浸洗,使水体浓度达到400mg/L食盐和400mg/L小苏打,浸洗3~5d。

6.3.3 菖蒲、食盐 每亩用菖蒲汁3~5kg、食盐0.5~1kg,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

7 鳃霉病

7.1 流行情况及特征

此病病源为鳃霉,流行地区较广,发病季节主要在夏秋季节,主要危害四大家鱼、鲤、鲫等。病因是由于水体中的鳃霉孢子接触鱼体后附着在鳃丝上,发育成菌丝体,菌丝体不断生长,堵塞鳃血管,破坏鳃组织,致使鳃部腐烂,病鱼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7.2 预防措施

(1)放养前5~7d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00~150kg。(2)养殖过程中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洁。7.3 治疗方法

7.3.1 菖蒲、食盐 每亩用菖蒲汁3~5kg、食盐0.5~1kg,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隔3d,再泼洒1次,食盐用量减半。

7.3.2 漂白粉 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到1mg/L。

7.3.3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 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是池水浓度保持在0.5~0.8mg/L。

总之,在水产养殖中对中草药的药性深入研究,多加探索,勤于实践,就会有许多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为渔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做出一定贡献。

S853.91

B

1007-1733(2016)11-0056-02

2016-08-22)

猜你喜欢

五倍子病鱼全池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裂唇鱼
草鱼病防治咋用中草药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8)——鳗鲡疾病(五)
常见蟹病防治方法
敛汗止血的五倍子
五倍子汤漱口止牙疼
五倍子汤漱口止牙疼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