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反相成”理论在平乐郭氏正骨中的应用*

2016-04-05

陕西中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张虹郭氏骨伤科

张 虹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洛阳 471002)



“相反相成”理论在平乐郭氏正骨中的应用*

张虹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洛阳 471002)

摘要目的:对平乐郭氏正骨的用药理论进行探讨。方法:总结平乐郭氏正骨运用相反相成理论在骨伤科药物配伍中几种形式的应用。结果:平乐郭氏正骨药物相反相成配伍规律在临床实践具有一定价值。

主题词正骨疗法/中医药疗法@平乐郭氏正骨@相反相成

平乐郭氏正骨诞生于清代嘉庆元年,历时200余载,以理论体系完整、学术内涵丰富、为医清廉而独树一帜;以治疗方法独特、药效神奇而闻名全国[1]。平乐郭氏正骨提出了“破、活、补”的三期用药原则,即跌打损伤早期,气血瘀滞,用药以活血化瘀为主;中期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用药以活血通络为主;后期久病气血亏损,用药以补气血、壮筋骨为主。平乐郭氏正骨三期用药原则使骨伤科疾病药物治疗有章可循,成为治疗的“法”和“纲”[2]。“相反相成”一词最早出自《汉书·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药物之间的相反相成是指药物性味或功效相互对立的两类药物的配伍[3]。相反相成理论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多,平乐郭氏正骨将相反相成理论运用到骨伤科的药物治疗中,并且探讨其配伍规律,对完善配伍理论和指导骨伤科临床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寒热并用平乐郭氏正骨常用辛温的活血化瘀药配伍苦寒清热凉血药,一方面苦寒药的寒凉之性可以制约活血化瘀药的辛温偏性;另一方面苦寒药的凉血止血之功可以防止局部血热妄行,避免出血、肿胀加重。另外,平乐郭氏正骨常在治风寒湿痹中以温热药配以防己、秦艽、滑石、黄芩、黄柏、地龙、薏苡仁、金银花、桑枝等寒凉药;也有在治风湿热痹中以寒凉药配以羌活、独活、细辛、草乌、川乌、附子、干姜、桂枝等温热药。临床实际应用中,平乐正骨传统制剂养血止痛丸[豫药制字Z20120254(洛)]就是用活血化瘀的丹参、鸡血藤配伍清热凉血的生地黄,治疗损伤气血瘀滞证,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单品种年销售量达到近12万盒。

2补泻同施平乐郭氏正骨对以虚实夹杂为病理特点的损伤后期和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尤为常用补泻同施方法,在治疗风湿痹痛时,也常用祛风湿药祛邪配伍补肝肾、益气血药以补虚。如平乐正骨传统制剂桃仁膝康丸[豫药制字Z20120243(洛)]即是用桑寄生、牛膝配伍熟地黄、白芍,用于治疗骨关节病早期证,平乐郭氏正骨认为,这种一补一泻的两种药物组成,容易产生双向调节作用,从而达到专一的功效,无疑能提高临床疗效。

3升降相因平乐郭氏正骨认为,升降相因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怀牛膝、桔梗升降相因、气机升降有常,能使郁结得开,瘀血得化则诸症皆除。所以,临床上平乐郭氏正骨常将升降相因理论用于治疗胸膈间瘀血等症,均获良效。如平乐正骨传统制剂加味益气丸[豫药制字Z20120239(洛)]即是采用升降相因的方式,选择牛膝与升麻、柴胡相配,同时配伍滋养肝肾,通利关节的药物,对损伤后期气血亏耗所致的身倦乏力、面色萎黄、腰肢酸软等症效果显著。

4散收同用即是辛散宣发药物与收敛固涩药配伍并用。平乐郭氏正骨认为,辛散旨在祛邪,但有疏散腠理、走散正气、温燥伤阴之弊。若配伍收敛酸涩药物,既能借收敛之性,制约其走散之力,又能益阴敛液,防止温燥伤阴。如临床中常将巴戟天配伍五味子,用于治疗筋骨关节疾病肾虚日久者。巴戟天甘润不燥,其性微温,能补肾助阳,为补肾要剂。五味子酸温质润,补中寓涩,能温敛肺气,下纳肾气。二者相配,既能解散外邪,又能起到散收同用之功,散邪有度,药力缓续[4]。

5刚柔相济乃是药性柔顺与药性刚燥药物配伍同用。平乐郭氏正骨主张,理伤续断要刚柔相济,以和为贵,缓图其功。正如《济生方》补益门对刚柔相济的理解是:“既欲用一刚剂专而易效,须当用一柔剂以制其刚,则庶几刚柔相济,不特取效之速,亦可使无后患也。……用药在乎稳重故也。”临床中,平乐郭氏正骨在治疗风寒湿痹的关节疼痛、肿胀时,常选用羌活、独活二味辛温刚药,祛风散寒,伍以甘甜的熟地黄、当归,既能制约羌活、独活的温燥,又能养血活血,使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刚柔相济。如平乐正骨传统制剂顽痹通丸[豫药制字Z20120246(洛)],便是刚柔相济的具体体现,临床中深受风湿痹症患者的欢迎。

6通涩并行即将通利之药与固涩之药配伍同用。如平乐郭氏正骨在治疗瘀血闭阻等症时,常用收涩止血的五倍子配伍活血散瘀的降香以化瘀止血,且无止血留瘀之弊。在治疗恶性骨肿瘤时,平乐正骨常采用白芍配伍薏苡仁,即是取通涩并行之意,效果显著,代表性药物是传统制剂化岩胶囊[豫药制字Z20120260(洛)]。

总之,平乐郭氏正骨临床应用强调辨证施治,通过对平乐郭氏正骨经方的研究分析,发现药物相反相成配伍规律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价值,相反相成理论所体现的是对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灵活应用。运用配伍间的性味、功能等作用趋向上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的组合运用,从而发挥配伍药物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相反相成之功用,以应对骨伤科疾病中错综复杂、互相对立的伤科疾病。

参考文献

[1]张虹,杜志军,冯卫华.洛阳正骨传统用药精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张虹.平乐郭氏正骨传统药物简介[N]. 中国中医药报,2007.

[3]赵琰,张青勉,王庆国.论经方的配伍特点[J].国医论坛,2004,3(19):7

[4]张虹.骨伤科巴戟天常用药对[N]. 中国中医药报,2010.

(收稿2015-12-16;修回2016-02-15)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6.033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4ZY02072)

·学术探讨·

猜你喜欢

张虹郭氏骨伤科
拨针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太皇太后要跳楼?
一场宫斗引发的倒霉剧
原来不是猫叫
一定是他
冒牌领赏人
荒唐的表演
郭子仪孙女:身处皇家,哪有岁月静好
邢台市中医院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