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猪黄、白、红痢病及其防治

2016-04-05朱国军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白痢病猪死亡率

朱国军



浅谈猪黄、白、红痢病及其防治

朱国军

(青海省共和县铁盖乡畜牧兽医站 813000)

仔猪黄痢由O60及O115两种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生于生后12h~7d以内乳猪的,排黄色粪便为特征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多以急性经过的烈性传染病。仔猪白痢病是由大肠杆菌(条件性致病菌)引起的,发生于10~30日龄乳猪的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粘稠、腥臭粪便为特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发生于1~3日龄乳猪,排红色黏液状粪便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约为70%[1]。

1 仔猪黄痢病

仔猪黄痢是出生后几小时到1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以及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以1~3日龄为常见,7日龄以上很少发病。同窝仔猪中发病率常在90%以上。死亡率也很高,有的全窝死亡。不死的仔猪须经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生长,其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常年发病。在无病猪场由有病猪场引进种猪或断奶小猪,如不注意卫生防疫工作使猪群受到感染引起仔猪大批发病和死亡。

1.1 传播途径

主要是经过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由粪便排出病原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吃奶或舔母猪皮肤时食入感染。下痢的仔猪粪便排出大量细菌污染外界环境,通过水、饲料和用具传染于其他母猪,形成新的传染源。

1.2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于12h后,一窝仔猪中突然有1~2头表现全身衰弱,很快死亡。以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状含有凝乳小块,捕捉时在挣扎和喊叫中常由肛门冒出粪便,迅速消瘦、脱水、昏迷而死。

1.3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和搭配;母猪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注意消毒;接产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拭乳头和乳房,挤掉每个乳头中的乳是在分娩前3~6周皮下注射。第2次注射是在分娩后1~6d乳腺内注射。

1.3.1 药物预防 对于常发病的猪群,其仔猪在产后12h内即全部用链霉素或呋喃唑酮等药物进行预防,连用数天,可减少黄痢病的发生。

1.3.2 疫苗预防 给临产21d的怀孕母猪接种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活菌苗,可明显降低初生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时应全窝给药:由于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最好两种药

1.3.3 同时应药 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喹乙醇、痢特灵、磺胺甲基嘧啶等。如每头仔猪可用10%葡萄糖生理盐水10ml、庆大霉素4万IU腹腔注射,2次/d,连用2d;或口服喹乙醇10~20mg,2次/d,连用3d。

2 猪白痢病

仔猪白痢病是10~30日龄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排泄腥臭的灰白色黏液稀粪为特征。本病的死亡率较高,本病的发生与各种应急因素有关,如没有及时给仔猪吃初乳;母猪乳量过多、过少与乳脂过高;母猪饲料突然更换;气候反常,受寒、圈舍污秽,阴雨潮湿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或增加本病的严重性。

2.1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浆状、糊状的粪便,灰白或黄白色,腥臭。体温和食欲无明显改变。病猪逐渐消瘦,发育迟缓,行动迟钝,皮毛粗糙无光,不洁,肛门周围常为粪便污染。一窝仔猪开始有1~2头发病,其余仔猪相继发生,继而蔓延全窝仔猪。

2.2 防治

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地调配饲料,饲料品种不要突然改变。(1)仔猪应实行提早补料,饲料应营养全面,保持清洁饮水,在小猪圈内放些清洁深层红泥土,任其自行添食,尽量减少各种因素刺激,注意猪舍卫生,勤扫粪便和及时排出污水,注意保持栏舍干燥,冬季加强保暖。在仔猪7~8日龄连用2d氟哌酸,口服0.2g/d·只,同时亚销酸钠1ml/头对预防白痢病的发生有一定效果。(2)免疫注射:可以用自制的大肠杆菌肠毒素,进行免疫;母猪第一次注射是在分娩前3~6周皮下注射。第2次注射是在分娩后1~6d乳腺内注射。(3)因缺铁性贫血引起白痢的治疗方法:①硫酸亚铁2.5g、硫酸铜1g、氯化钠1g、水1000ml,混合后滴在母猪奶头上,让小猪自舔。②铁钴注射液4~10d的小猪股部肌肉注射2ml,严重贫血者隔1周可重复注射1次。(4)病猪治疗应取早期,还必须结合病因及发病情况选用和变换药物。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磺胺类和抗生素,以下处方可供参考:磺胺咪0.5g、次硝酸钠0.5g、胃蛋白酶1g、龙胆末0.5g、混合成散剂,加水成糊状1~2次/d口服,连服3d;新霉素5mg/kg体重,口服2次/d,连服3d;痢特灵0.4g/d,分2次口服,连服3d;肌肉注射痢菌净3mg/kg体重,首次倍量,2次/d;交巢穴注射阿托品0.1mg/kg体重,1~2次/d,注射后1h左右自由饮用0.9%盐水。

3 仔猪红痢病

仔猪红痢病又称仔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特征是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初生仔猪,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在同一群内各窝仔猪的发病率往往相差很大,病死率一般在20%~70%最高可达100%。

3.1 临床症状

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3.1.1 最急性型 仔猪出生后第1天发病,当天或第2天死亡。初生仔猪突然排血便,后躯沾满血样粪便,病猪衰弱无力,处于病死状态。

3.1.2 急性型 病程常维持2d,于生后第3天死亡。整个病程中病猪排出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红褐色液体粪便,表现日益消瘦,衰弱无力。

3.1.3 亚急性型 病猪呈现持续的排出血性腹泻,初排黄色软粪,其后粪便呈水样,内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类似“米粥”状粪便。表现食欲不振、极度消瘦和脱水,一般在出生后第5~7天死亡。

3.1.4 慢性型 病猪在1周以上呈现间歇性腹泻,粪便呈黄灰色、带黏液,会阴部和尾部有粪便,病猪逐渐消瘦,生长停止,几周后死亡。

3.2 防治

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往往用药疗效不佳。必要是可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可在发生本病的猪场,在仔猪吃奶前及其以后的3天内,投服青霉素和链霉素(并用),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用量:预防8万IU∕kg体重。预防注射可用C型魏氏梭菌铝胶疫苗产前1个月给母猪肌肉注射5ml到产前半个月再肌肉注射10ml。

(2016–06–10)

S858.28

B

1007-1733(2016)09-0045-02

猜你喜欢

白痢病猪死亡率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鸡白痢的防控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