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蜜蜂白垩病综合防制

2016-04-05梁以升四川省米易县农牧局四川米易617200

四川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子囊孢子染病菌丝体

梁以升(四川省米易县农牧局,四川米易617200)



蜜蜂白垩病综合防制

梁以升
(四川省米易县农牧局,四川米易617200)

1 病原

导致蜜蜂白垩病的蜜蜂球囊菌属真菌界较低等的原始菌种,蜜蜂球囊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囊孢子的形成与其他低等菌类无异,其成熟的子囊孢子囊在条件适合的环境下破壁长出菌丝体,菌丝体的营养生长期由有丝分裂来完成。

蜜蜂幼虫体表的充分暴露和大量进食使它感染真菌孢子的机会大大增加,蜜蜂幼虫一旦被感染,孢子在其体内外萌发成菌丝体,菌丝体的生长与蜜蜂幼虫的生长同步进行。蜜蜂幼虫所需的营养被菌丝体大量夺取,幼虫多因此而衰弱染病。

菌丝体的营养生长期就是白垩病的主要危害期。染病蜜蜂幼虫初期症状不明显,菌丝体在幼虫体内快速繁殖,进入生殖生长期时,染病幼虫出现病态,开始成批死亡,此时的幼虫多为6~8日龄。

幼虫死亡后形成白色蜂尸块,大量菌丝穿出虫体,形成菌蓓。菌丝体分雌雄二体,雄性菌丝体为纯白色,雌性菌丝体呈微黄色,两种菌丝分别从菌丝尖端产生的孢子,经过蜂箱内空气的流动及蜜蜂、蜂螨的活动结合,并产生大量有繁殖能力的黑色授精子囊孢子集团,子囊孢子密附于病亡蜜蜂幼虫上。成熟的子囊孢子数目极多,它破裂后,有性孢子可通过载体进行传播,当外界条件适合时其大量繁殖为害。

蜜蜂幼虫是这种真菌的专一寄主。蜂箱内幼虫区有非常适合此真菌生长的温、湿度,而蜂花粉、蜂蜜是菌丝体的良好培养基,蜂蜜是微酸性液体,对菌丝的存在和初期发育有利。

整个蜂箱是该种真菌的天然培养室,为其存在和发育创造了条件,所以白垩病是蜜蜂久治不愈的顽固性病害。

2 病因

蜂群过弱,清巢能力差,场地、蜂群消毒不严,饲养管理水平和防范意识差的蜂场易发生蜜蜂白垩病。

3 防制

对蜜蜂白垩病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要做好蜂箱及蜂群的消毒工作,做好病情记录及隔离病群工作,以免病情传播。

在蜂群管理上要做到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切忌养“稀蜂”,以提高蜂群的整体抗病力。蜂场不得进行无目的查蜂,应尽量少惊扰蜂群,不能在蜂群之间随意调动蜂脾,不得购买和出卖病蜂,不用来路不明的饲料喂蜂,喂蜂的花粉须经射线消毒,病蜂、病脾、病箱、场地消毒要彻底。

目前对蜜蜂白垩病可使用碱性药物,如大黄苏打片进行治疗,澄清石灰水和苏打片对本病都有疗效。导致蜜蜂白垩病的真菌对碱敏感,所以碱性药物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乙醇对此真菌也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预防本病,要选用抗病力强的蜂种更换易染病的蜂种,特别要选育在病场中终年不被感染的品种育王进行隔离交尾,以提高蜂群的抗病力。同时要做好疫情通报工作和加强对流动蜂群的检疫,不使病害蜂出境和入境。病害特别严重,无治愈可能的蜂群和巢脾要烧掉、深埋。

中图分类号:S885.1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8864(2016)05-0048-01

收稿日期:2016-03-30

猜你喜欢

子囊孢子染病菌丝体
偶感
破壁方式对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冬虫夏草菌室内侵染蝙蝠蛾幼虫的代谢分析
冬虫夏草菌室内侵染蝙蝠蛾幼虫分析
菩提树黑痣病菌生物学特性及病害发生规律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爱 情
葡萄糖酸钠发酵废弃菌丝体提取壳聚糖的研究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