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地区中蜂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4-05重庆市江津区油溪畜牧兽医站余华君重庆市江津区李市畜牧兽医站唐维英重庆市江津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刘丽娜重庆市江津区德感畜牧兽医站重庆市江津区畜牧兽医局刘万泉
重庆市江津区油溪畜牧兽医站,余华君;重庆市江津区李市畜牧兽医站,唐维英;重庆市江津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刘丽娜;重庆市江津区德感畜牧兽医站,张 力;重庆市江津区畜牧兽医局,刘万泉
重庆市江津地区中蜂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重庆市江津区油溪畜牧兽医站,余华君;重庆市江津区李市畜牧兽医站,唐维英;重庆市江津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刘丽娜;重庆市江津区德感畜牧兽医站,张力;重庆市江津区畜牧兽医局,刘万泉
养蜂产业作为“空中畜牧业”“速效农业”,具有不需水肥、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山区农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近年来,江津地区畜牧业面临保障市场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任务重,同时正经历规模养殖用地难、环保压力突显、畜产品安全社会关注度高的产业“阵痛期”。如何根据江津地区畜牧资源特色、实现江津地区现代畜禽养殖的转型升级就成为了江津地区畜牧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分析研判,注重开发和利用江津区丰富的富硒资源、天然草山草坡资源、农作物秸杆以及几大山脉野花资源,走自然生态环保之路,打造江津特色效益畜牧业的理念就应运而生,其中中蜂养殖在打造江津地区特色畜牧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江津地区中蜂产业发展现状
1.江津地区概况
江津地区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市西南部,介于东径105°49'~106°36'和北纬28°28'~29°28'。东邻綦江区、巴南区,西接永川区、合江县,南靠贵州习水县,北连璧山区、九龙坡区。东西(最宽处)相距83千米,南北(最长处)相距100千米,幅员3 218.72平方千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2.蜜源概况
江津地区的蜜源主要分为水果蜜源(柑橘、梨、枇杷、荔枝、龙眼、草莓等)、经济作物蜜源(油菜、瓜类等)和山花蜜源(洋槐、荆条、桉树等)等。丰富的蜜源完全可以满足中蜂定地饲养。
3.江津中蜂养殖情况
江津中蜂养殖历史悠久,江津幅员3 200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60%。据《江津畜牧志》记载,我区南部山区的村民,素有借助山区丰富的野山花资源,在山崖、陡峭的岩壁间放置蜂桶进行山蜂养殖的习惯。目前,这一传统养殖方式仍在南部山区广泛使用,其中蜂蜂蜜生产量约占80%。江津地区地形以平坝、浅丘、山区为主,其中平坝、浅丘如慈云镇、李市镇、石蟆镇、油溪镇等地多以西蜂为主,而>65%的南部山区如柏林、四面山、嘉平等镇(街)所在的四面山、华盖山等七大山脉,因丰富的野花资源,主要以中蜂养殖为主。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养蜂20 000余群,其中数量规模养蜂户养蜂数量为7 248箱,蜂群30群以上规模户数量为139户,存栏50群中蜂户数量为43户,中蜂数量占总蜂群81.2%。江津中蜂蜂蜜主要为自产自销,多数养殖场(户)依靠农贸市场、上门销售、熟人介绍等渠道在区内就完成了销售,少部分依托养蜂协会、创业协会直销门市进行销售。目前,江津地区中蜂蜂蜜价格为60~ 100元/千克,全区中蜂蜂蜜产量30余吨,实现年产值240万元。目前,全区成立有江津区中蜂养殖协会、江津区临峰山中蜂养殖协会、江津区创业协会以及多家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养蜂场等。技术指导主要由上述协会、区畜牧兽医局以及镇街畜牧兽医站负责。
二、江津地区养蜂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养殖占比较大,现代养蜂科技运用不足
近年来,江津区中蜂数量虽然得到了恢复性发展,但仍以传统养殖为主,反映在现代养蜂的设施设备装备差,生产处于无序状态,小群饲养量大,有特色、上规模的养殖比例低,跟养蜂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大。
2.科技支撑体系未有效建立
从全区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看,无专门从事养蜂工作指导的专业人才,基层畜牧兽医站养蜂知识普遍缺乏;养殖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难改变;当前我区从事养蜂的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年龄均约在60岁,接受现代养蜂科技知识的能力弱,基本上靠传统经验、采用陈旧落后的土法饲养中蜂,这大幅影响了我区丰富野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中蜂蜂蜜的产量不高,品质难于保证。
3.缺少中蜂保护区,扩大中蜂生产规模种源无法保障
中蜂作为我国珍贵的蜜蜂品种,特别是适应江津地区自然环境的中蜂品种,到目前为止江津地区还没有一家专门的中蜂保种扩繁场,更就谈不上像南川、彭水等区县建立的中蜂养殖保护区。由于缺少中蜂保护区,高海拔地区中蜂越冬导致蜂群死亡比例较大,从而影响来年蜂群的快速扩繁;迁徒的意蜂在花期无序进入江津地区中蜂传统养殖区,引发中蜂业主投诉意蜂、追打意蜂事件时有发生。
4.政策扶持少
虽然中蜂养殖作为江津地区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培育项目,但是在全市重点畜牧产业上处于劣势,导致国家、市区多级部门在项目扶持上往往倾斜度不够。目前国家和市级只有很少一部分退耕还林项目、区级部分富硒项目用于支持中蜂养殖。
5.未形成良好的中蜂产品品牌效益
由于发展规模小、大部分养殖业主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很少重视品牌打造,认为只要蜂蜜能卖出去就可以。目前,虽然市场上有飞寿、帅硒等为数不多的中蜂蜂蜜商标,但是仍未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导致养蜂市场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三、发展江津地区中蜂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1.组建江津地区中蜂技术指导与服务支撑体系
引进中蜂人才;加强基层站的技术培训,提高基层畜牧人员的中蜂指导能力。
2.加强培训、扭转观念
通过各种渠道,举办各种养蜂技术培训班以及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对养蜂从业者以及管理者进行技术培训,传播科学的养蜂技术,争取扭转传统落后的养蜂模式,增加蜜蜂数量,提高蜂蜜品质,增强养蜂带来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从事这项“甜蜜的事业”,为养蜂创造后继有人的局面。
3.建立中蜂保护长效机制、积极申请中蜂养殖保护基地、深度开发江津中蜂特种蜂产品
政府应该把中蜂保护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及时出台相应保种方案和保护措施,聘请专家解决保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全区适宜养殖中蜂区域进行合理布局规划,积极申请建立围绕四面山、柏林、蔡家等津南镇街为江津区中蜂保护基地,缩小中、意蜂种间竞争的对立,保护中蜂这一宝贵的蜂种资源,挖掘中蜂的生产潜能,深度开发江津中蜂特种蜂产品,提高中蜂的利用价值。
4.加大政策扶持、完善产业链、打造江津品牌
通过创建“中蜂保护基地”“中华蜜蜂之乡”等,积极争取国家、重庆市的大力支持,给予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利用江津地区大力开发富硒特色农产品的“便车”,积极打造“富硒中蜂”蜂蜜品牌,提升中蜂养殖产值;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全力打造中蜂蜂蜜的营销产业链,拓展江津地区中蜂的影响力。
5.抱团发展、撬动市场经济杠杆
要发展好江津地区的中蜂产业,重点还是要依靠养殖业主自身,通过借助现有的协会、合作社等组织使全区养蜂户凝心聚力、抱团发展,抵御市场风险的同时,分享经验、交流技术,争取良好的市场效益。
通过“政府的手”(规划指导、政策扶持、制度保障等)和“市场的手”(市场效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津中蜂产业才能在提量增质的同时,在蜂蜜产品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使全区养蜂业得到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