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尿量监测及液体调整的护理体会
2016-04-05李红艳
李红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海南 海口 571100)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尿量监测及液体调整的护理体会
李红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海南 海口 571100)
目的 针对现阶段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早期补液及尿量监测,进行探讨分析,总结一些经验,为今后患者的护理打下坚实基础。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早期抗休克补液治疗及液体调整的分析。结果 除4例因来院较晚并发脏器衰竭死亡、1例患者年龄较大放弃治疗而死亡之外,其余患者接受早期补液治疗后均顺利度过休克期。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尿量情况是对休克期补液调整的一个重要指标,接受早期补液治疗改善休克是治疗的一个重要内容。
烧伤;休克;尿量监测;液体调整
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后,若未及时补液、可使患者机体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加重休克;但如果补液量超过机体所需,会加重组织水肿造成组织细胞缺氧,加重各器官功能的衰竭。由此可见,补液量的多少至关重要,患者的尿量情况是对休克期补液调整的一个最佳指标,它可以敏感的反应肾脏等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流情况[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46例;热体热液烫伤68例,烧伤52例,化学烧伤2例,电击伤6例;面积30%~50%102例、51%~70%21例、70%~90%5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入等渗盐水、留置尿管、心电监测、吸氧。
根据烧伤补液公式:①即伤后第1个24 h补液总量:成人每1%面积,每kg体重需要补充晶体:胶体=1.5:0.5,另外补充基础水分2000 mL(儿童70~100 ml/kg),即公式:体重×面积×1.5 mL(儿童1.8 mL)+2000 mL(儿童70~100 ml/kg)。伤后第一个8 h输入总量的1/2,余下的16 h匀速输入另外1/2液体。②伤后第2个24 h补液量:晶胶体为第一个24 h实际输入量的1/2,生理需要量水分同第一个24 h。③液体种类:晶体常为乳酸钠林格、0.9%氯化钠等;胶体较为理想的为血浆、其次有全血、白蛋白、血浆代用品、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水分常为5%葡萄糖或10%葡萄糖。输液时常采用晶体、胶体、水分交替输入。
输液量及输液速度:补液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烧伤面积来计算,输液速度一般根据患者每小时尿量来做调整,一般要求成人尿量维持在30~40 ml/h(也可按1~1.5 ml/kg体重)。若患者出现白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每小时尿量可达2 ml/kg,可根据心率、神志等调整输液速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神志、尿量、心率、脉搏、血压、口渴等指标。
2 结 果
经过平均一到两个月的治疗,此次研究的12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除4例因来院较晚并发脏器衰竭死亡、1例患者年龄较大放弃治疗而死亡之外,其余患者接受早期补液治疗后均顺利度过休克期。
3 讨 论
3.1 烧伤合并休克的时期
烧伤休克是烧伤患者在伤后48 h内甚至2 h内,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的血浆样液体自毛细血管渗出至组织间隙及创面,导致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变化,最后造成有效血容量锐减的过程。渗出的速度以伤后6~8 h最快,以后逐渐减轻。
3.2 烧伤休克的监护指标与输液的调整
按照以上的治疗方法进行输液抗休克,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度过休克期,在这期间,我们应该严密观察:(1)神志:患者脑组织灌注良好时表现为清醒、安静,当组织灌注不足时表现为烦躁、不安、不能合作,在排除吸入性损伤引起、缺氧、脑水肿等引起的神志改变后,可适当加快补液速度调整输液量,治疗过程中有1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此类症状,通过加快输液速度、增加胶体输入量等调整后,患者症状得到改善。(2)心率和脉搏:烧伤应激等因素导致患者心率脉搏有所改变,维持在成人100~120次/min、小儿在140次/min左右,血容量不足初期心脏搏动次数增加,以维持心脏排血量。因此,脉搏加快时应首先考虑血容量是否充足,可通过加快输液速度来调整。(3)口渴:是血容量不足的表现之一,与脱水、细胞内外渗透压变化有关。烧伤后由于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单纯饮水可引起脑水肿和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4)外周循环:肢体远端发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足背动脉搏动细弱,表示组织灌注不良。(5)血压:烧伤早期患者处于休克代偿期,血压可以升高或正常,因此,血压不能作为有效循环量的敏感指标。
3.3 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与每小时尿量的影响因素
补液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烧伤面积来计算,输液速度一般根据患者每小时尿量来做调整,有学者认为成人每小时尿量为1.2 ml/kg,其中五岁以下,尿量为1.4 ml/kg,5~9岁为1.3 ml/kg,九岁以上按照成人标准[2]。我科在对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采取成人尿量维持在30~40 ml/h(也可按1~1.5 ml/kg体重)的标准,尿量低于20 ml/h时加快补液速度、增加胶体输入量,尿量高于50 ml/h时降低输液速度。若患者出现白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每小时尿量可达2 ml/kg,可根据心率、神志等调整输液速度。在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大面积烧伤患者病情严重,在伤后早期补液治疗是治疗的核心内容,患者的尿量情况是对休克期补液调整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早期补液过程中应严密的监测患者的尿量、神志、心率等指标,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即使处理可能出现的状况,帮助患者安全渡过休克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较好的基础。
[1] 田 枫.浅析大面积烧伤休克早期补液治疗的体会[J].大家健康旬刊,2015,(3).
[2] 赵 静.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尿量监测及调整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4):228-229.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1
B
ISSN.2096-2479.2016.05.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