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腐蹄病的治疗

2016-04-05包学文内蒙古巴林右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兽医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修蹄腐蹄病蹄部

包学文/内蒙古巴林右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奶牛腐蹄病的治疗

包学文/内蒙古巴林右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奶牛腐蹄病是常发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有报道显示其发病率约为20%,有的牛场其发病率可能更高。该病又称为趾间腐烂、蹄间蜂窝织炎,是由坏死梭杆菌或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受损蹄部,引起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坏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奶牛蹄部受损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受到破坏为主的外科疾病特征,是引起奶牛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热潮湿雨季比干燥、高温季节发病率高。一般为慢性经过,多为散发,有时表现为地方流行性。患病奶牛初期全身症状不明显,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泌乳量稍下降或不下降,病情加重后影响突出,繁殖能力降低,明显消瘦,严重者被迫淘汰,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产奶质量和牛场的发展,给奶牛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奶牛腐蹄病的防治是生产中需要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直接影响奶牛养殖者的生产效益。

(一)临床检查

某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100左右头,先是有几头牛行走时出现跛行,巡舍时经常看到趴卧,站立的时间短,采食量下降。后来有的牛出现严重支跛,不敢着地,经检查蹄冠发红,肿胀,按压敏感。较重的趾间溃烂,渗出物有恶臭味,有的蹄间已有增生物。蹄底角质部呈黑色,用叩诊锤或手按压蹄部时出现痛感。用修蹄器械器械修整后,蹄底出现小孔或大洞,有少量黑褐色液体流出,有臭味。有的趾间也能看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的坏死物。站立时两后肢交替负重频繁,短暂站立后即趴下,驱赶不愿站立。发病头数有增多的趋势。病牛体温在38.7℃~39.5℃之间。

(二)诊断

由于近日下雨,牛场内比较泥泞,牛群所在的运动场湿滑,有的牛蹄子浸泡在水里,运动场内的粪便没有进行清理。牛舍内的粪便虽然清理了但不彻底,舍内气味较浓,地面潮湿。当询问是否进行定期修蹄时,表示只有个别牛修整过,有的牛因站不起来就淘汰了。经临床检查及饲养环境的检查后,初步诊断为奶牛腐蹄病,其原因可能是蹄部受到粪尿污水的浸泡导致蹄角质蛋白分解变性成为死角质,会加重肢蹄损伤;未进行定期对牛群进行修蹄导致的。

(三)治疗

1.加强管理。使用常规消毒液对全厂进行彻底消毒。对运动场、圈舍内进行清理,尽量保持饲养场地没有积水,及时清理粪尿。同时进行全群修蹄病制定定期修蹄计划。在牛群进过的路上设置药浴池,药浴液选择10%硫酸铜溶液。

2.治疗。首先对病牛的蹄部进行修整,局部使用来苏儿溶液进行彻底清洗,对较浅层的损伤清洗后涂抹红霉素软膏,对深部糜烂的患蹄,使用纱布蘸取高锰酸钾粉进行填塞。保持病牛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圈舍内。为了增加圈舍地面的舒适度,让牛场在病牛舍的地面上铺草木灰等柔软的垫料。

对体温稍高的牛静脉注射青霉素钠和维生素C。

经过1周的防治,淘汰2头,其余发病牛和新发的两头预后良好。2周后回访,无新发病例,原发病牛采食恢复正常,有3头牛跛行已经很轻。

(四)小结

潮湿不卫生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饲养环境中条件致病菌是主要的诱因。本病多发生在2~4岁的奶牛。趾间隙由于异物导致的挫伤或刺伤,或粪尿和稀泥浸渍,使趾间皮肤的抗病力下降,病原微生物从损伤部位进入而造成感染,坏死杆菌被广大学者认为是主要的病原菌。另外,有人从腐蹄病活体标本上分出的坏死杆菌和产黑色素杆菌,混合后接种破坏了的趾间隙皮肤内,可引起典型的腐蹄病病变。所以该病具有外科病和传染病的特征。

奶牛场预防本病主要从牛舍和运动场的场地建造入手,保证地面平坦、柔软,定期修蹄,避免意外损伤,是预防本病的根本。在发病率高的牛场应设置使用硫酸铜或甲醛的药浴池,对奶牛进行浴蹄,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还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化学抑菌剂和中草药进行防治。治疗时,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局部处理和全身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奶牛腐蹄病直接影响奶牛生产,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是防治该病的根本。

猜你喜欢

修蹄腐蹄病蹄部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奶牛场变形蹄及蹄病数据分析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藏羊传染性腐蹄病防治
羊腐蹄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浅谈绒山羊的疾病防治
规模化奶牛场蹄病的预防措施
对母猪修蹄可延长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