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流行新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6-04-05董志刚武汉纽科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兽医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母源毒素猪群

董志刚/武汉纽科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猪瘟流行新特点及防控措施

董志刚/武汉纽科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猪瘟仍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虽然近年来很少出现典型的临床病例,也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流行,但在零星发病猪群中总能见到猪瘟的影子,所以猪瘟仍是我国动物疫病防制的一大难题,防控任务艰巨。现将目前猪瘟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总结如下,供业内同行参考。

一、当前猪瘟流行特点

1.繁殖母猪隐性感染是近年来发生猪瘟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全国猪场中较为普遍,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毒株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就可以引发隐性感染,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的发生,使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或弱仔。据有关报道,“带毒综合征”在妊娠母猪的感染率可达43%。由于带毒种猪表现为隐性感染,不呈现临床症状和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易被人们所忽视。这种带毒的种公猪经配种可通过精液感染母猪,带毒的母猪妊娠后可将猪瘟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使其产下的仔猪发生先天性感染,是仔猪发病的主要原因。多出现严重腹泻、死亡率高达50%~100%。同时,带毒种猪流通和交易,也可通过水平传播将病毒传染给其它健康猪群。这样,由于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同时在猪群内反复、交替的进行,形成猪场猪瘟隐性感染长期存在。必将严重危害猪群的健康生长,困扰着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2.混合感染日渐增多。单纯以猪瘟症状表现出来的病例越来越少,混合感染逐渐增多。猪瘟病毒常与蓝耳病毒、猪圆环病毒II型(PCV-2)呈现二重感染、甚至三重感染,特别是猪瘟病毒污染的猪场尤为普遍,当并发其它疾病感染后,症状将变得更加复杂,给诊断和治疗均带来不少难度。

3.免疫失败。在注射过疫苗的猪群中出现了所谓的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甚至隐性猪瘟。该情况的潜伏期及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病势较缓和,多呈散发,中小型猪及哺乳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发病症状较轻或耐过(隐性带毒);或者出现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抖抖病)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在出现上述种种现象的地区和猪场,往往同时表现为无法解释的免疫失败。

发生该情况的特点是免疫过的猪群抗体水平普遍不高,和病毒毒力强弱不同,发病时病情表现症状差别很大,但大都不表现典型症状,病理变化也不特征,以至于必需依赖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4.散发性。没有大规模暴发和流行,发病猪群以非典型、区域性流行和零星散发为主。

二、原因分析

1.生猪流通、引入种猪,以及养殖户对一些病死猪处理不当,检疫单位执法力度不够致使。有些养殖户引种不慎,将一些带有猪瘟病毒的仔猪引进,造成猪瘟的暴发与流行;个别商贩生物安全意识差、贪图私利,贩卖、宰杀病死猪并出售,造成猪瘟病毒在不同区域流通传播。

2.养殖户或饲养人员对不同种类的疫苗免疫效力不清楚和使用不当。国内猪瘟疫苗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受保存、运输条件限制,疫苗质量不能保证,致使免疫效果差,保护率低。养殖者为了降低养殖成本,选购一些价格相对低的联苗、试用苗等,因其对猪瘟免疫效力差,质量无保证,还有使用不科学,如稀释后没有立即使用,存放时间过久等而导致免疫失败,使猪瘟难以控制。

3.免疫程序问题。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以及不同病毒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确定合理的免疫日龄。如在猪瘟母源抗体高时对仔猪接种疫苗,即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仔猪反而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通常会导致免疫失败。另外,接种疫苗种类过多、免疫接种间隔时间过短等均可造成免疫失败。如猪瘟疫苗接种要与蓝耳疫苗间隔15 d以上,要与其它病毒性疫苗也要间隔7~10 d为宜,否则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4.免疫抑制性疾病造成猪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猪瘟的免疫保护力。一些常见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肺炎支原体等在猪群中普遍存在。圆环病毒病可以严重损伤猪的淋巴系统,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猪蓝耳病毒所引起的最显著的病理变化是严重损伤肺泡巨噬细胞,造成其大量被破坏,并伴有循环淋巴细胞及黏膜纤维清除系统的破坏,从而抑制免疫力,使猪对各种继发感染易感。

5.滥用药物对免疫的影响。在使用弱毒疫苗期间,不应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有研究证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磺胺类、利巴韦林、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动物体内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6.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超标。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霉菌有350多种,对动物危害最严重的有8种,分别是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伏马毒素及麦角毒素等。霉菌毒素对胸腺、淋巴等免疫系统有损害作用,导致免疫抑制。因为毒素能溶解淋巴细胞,降低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受到抑制,抗体产生少,诱导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致使动物机体免疫应答低下,造成疫苗免疫接种失败。

三、猪瘟综合防制对策

1.加强饲养管理,慎重引种,制定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生猪流通、引入种猪一定要严格做好疫病调查,隔离观察等工作。使用消毒后的专车运输、到场后要隔离饲养,检疫一个月。在隔离饲养期间,要进行必要的药物净化保健,并做一次血清学检验,补注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口蹄疫疫苗一次,驱虫一次,确认为健康者后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

2.加强疾病监测,尤其做好基础疫苗如猪圆环、蓝耳和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净化和防控工作。确保猪瘟的免疫效果与稳定,避免猪瘟的发生与流行。

3.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中可可长期添加赛科益生(大蒜精油、酵母细胞壁、多种维生素),每吨饲料添加1 000 g,可有效防控霉菌毒素,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

4.提倡无公害预防保健,严禁滥用抗生素。不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激素类、抗病毒类西药用于保健预防,可选择微生态制剂、中药制剂、植物提取物,可长期添加,不存在耐药性,而且可以起到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与抗病力,促进疫苗抗体产生的效果。

5.选择优质高效价疫苗,规范接种操作方法,确保免疫效果。

6.针对猪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不能盲目模仿,照搬照抄。

仔猪:仔猪免疫的首选日龄最好选在母源抗体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又能防疫病毒感染的期间,即母源抗体为1∶8~1∶64之间时进行,因此提出21~25日龄和60~65日龄两次免疫的建议,首次免疫2头份,二免4头份。此种免疫程序已被多数猪场采用,如在母源抗体尚高时接种疫苗,即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降低免疫效果。

生产母猪:

(1)跟胎免疫产仔后21~25日龄母仔同免,细胞苗4头份或脾淋苗2 ml;

(2)普免:每年3次,细胞苗4头份或脾淋苗2 ml;

后备种猪:购入后立即补注猪瘟疫苗一次,配种前30 d接种细胞苗4头份或脾淋苗2 ml,加强免疫一次;

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每次4头份或脾淋苗2 ml。

四、猪瘟免疫注意事项

1.猪瘟疫苗最好单独注射,最好不用联苗;同其它灭活苗一起免疫,一定要分开部位分别注射,以保证免疫效果。

2.注射猪瘟疫苗尽量在母猪空胎时进行,否则有可能会使胎儿对猪瘟免疫有耐受现象,造成仔猪出生后再免疫猪瘟疫苗效果不理想。

3.经常通过实验室检测猪瘟野毒感染情况,对带猪瘟病毒的母猪应坚决淘汰以净化猪场,这种母猪带毒但不发病,却产死胎、弱胎,所产仔猪也可能带毒而成为猪瘟的传染源。

4.免疫注射猪瘟疫苗前2 d和后3 d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治疗量的抗生素。

5.免疫前后要做抗体监测,确定最佳免疫时间,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五、总结

随着猪群预防接种弱毒疫苗的广泛实施,防制措施的不断完善,绝大多数猪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猪瘟抗体,有效避免了猪瘟的大规模流行,疫点显著减少。但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病原变异、抗生素滥用、霉菌毒素超标、动物抗病力减弱等因素,致使猪瘟局部性流行、散发的情况时有发生。猪瘟疫情的反弹现象,出现了新的流行特点。因此,猪瘟免疫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其免疫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饲养管理工作的加强,搞好饲养场所硬件的建设,制定免疫程序要依据当地疫情,猪群的免疫状态等实际情况,最好结合抗体水平监测,充分了解猪只的抗体水平,选择有质量保证的疫苗,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时切实加强养猪场内外病死猪的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免疫保护率,减少猪瘟疾病的发生,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养猪业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发展。

猜你喜欢

母源毒素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What Makes You Tired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