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犬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6-04-05陆海明

兽医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真菌性皮肤病孢子

张 霞 徐 霞 陆海明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溪河镇畜牧兽医服务站,江苏淮安 223228)

犬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张 霞 徐 霞 陆海明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溪河镇畜牧兽医服务站,江苏淮安 223228)

犬真菌性皮肤病是真菌寄生于犬的被毛、表皮、趾爪角质蛋白组织所引起的皮肤病,可引起局部皮肤性质与功能的变化,并可继发细菌感染,是犬病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本文简要介绍犬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及防治措施。

犬;真菌性皮肤病;诊断;治疗

犬真菌性皮肤病是真菌寄生于犬的被毛、表皮、趾爪角质蛋白组织所引起的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圆斑,潜在性皮肤损伤,具有渗出液、鳞屑或痂,发痒等,并可继发细菌感染,是犬病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

1 病原

犬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原性真菌有小孢子菌属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包括有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毛癣菌属只有须毛癣菌。须毛癣菌有分为亲动物型和亲人型。而犬的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原70%是犬小孢子菌,20%为石膏样小孢子菌,10%为须毛癣菌。

2 流行病学

犬真菌性皮肤病的流行和发病率受季节、气候、年龄、性成熟和营养状况等影响较大,炎热潮湿季节发病率比寒冷干燥季节高。

病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接触性污染的刷子、梳子、剪刀、铺垫物等媒介物而传染。犬、猫与人、其他动物能相互传染。

该病的病原生命力极强,能存活5~7年,而且对干热有很强的耐受性,对一般消毒剂、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

真菌性皮肤病愈后的犬,对同种和他种病原性真菌再感染具有抵抗力,通常维持几个月到一年半不再被感染。真菌性皮肤病又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患病犬在1~3个月内,由于自身因素可不加医治而自行减轻,直至自愈。

3 发病机制

是否引起临床感染依赖于病原毒素的致病力和皮肤免疫系统的应答。

3.1 真菌方面

真菌所侵害的宿主的感染过程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生理温度下的真菌生长能力、宿主的抵抗力等。首先,环境中要有存在感染性孢子或者菌丝;其次,真菌细胞需要黏附在皮肤或粘膜表面,才能感染宿主,这个过程主要依靠真菌细胞壁受体和角质细胞或黏附细胞间的时间依赖性物理化学键来实现,皮肤表面因子也与真菌细胞黏附有关。此外,致病菌可通过伤口感染,直接进入组织繁殖,导致皮下组织感染。某些真菌通过产生某些酶(如角蛋白酶),可以渗透角化细胞。

另外,致病菌在宿主的存活,取决于不同真菌所具有的多种不同特性,包括其在生理温度下的生长能力,细胞壁增厚产生免疫调节抗原,细胞壁或细胞外色素的沉积。这些特性可促进微生物生长或可保护他们免遭机体的免疫破坏。

3.2 机体方面

动物对真菌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从外到内分为屏障因素、体液因素和细胞因素3种。屏障因素指皮肤、粘膜和一些内部屏障的防御功能。完整且具有正常功能的皮肤有助于防止真菌侵入。体液因素具有非特异性防御功能,含有各种抗微生物分子,包括补体系统、溶菌酶、干扰素和各种细胞因子等。细胞因素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在发挥杀灭真菌的作用。

机体对真菌的特异性防御功能,主要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真菌为完全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这些抗体在抗真菌的作用方面尚不确定。细胞免疫在对抗真菌的过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表现为引导吞噬细胞吞噬真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未致敏的淋巴细胞致敏增生;产生细胞毒作用,从而杀灭侵入机体的真菌。

4 临床症状

患病犬的面部、耳朵、四肢、趾爪和躯干等部位皮肤常有典型病变。表现为被毛脱落,呈圆形、椭圆形、无规则的或弥漫状迅速向四周扩展(直径1~4cm)。

通常急性感染病程为2~4周,若不及时治疗转为慢性,往往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5 病理变化

感染皮肤表面伴有鳞屑或呈红斑状隆起;有的形成痂,有痂下继发细菌感染而化脓,称为“脓癣”。痂下的圆形皮损呈蜂巢状,并有许多小的渗出孔。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的慢性感染,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皮肤损伤。

6 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和真菌培养鉴定。

6.1 病原菌的检验

从患病皮肤边缘采集被毛或皮屑。放在载玻片上,滴加几滴10~20%氢氧化钾溶液,在弱火焰上微热,待其软化透明后,覆以盖玻片,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观察。犬小孢子菌感染,可见到许多呈棱状、厚壁、带刺,含有6个分隔的大分生孢子。须毛癣菌感染可看到毛干外呈链状的分生孢子。亲动物型的须毛癣菌产生圆形小分生孢子,它们沿菌丝排列成串状;而大分生孢子呈棒状,壁薄,光滑。有的品系产生螺旋菌丝。

6.2 伍氏灯照射检查

将患病犬放在暗室内,开启伍氏灯预热5min得到稳定波长后再使用伍氏灯在暗室里照射患部和周围的被毛、皮屑和甲屑,照射时,要避开患犬眼部,发现照射患部的周围能发出黄绿色的荧光,则证实为犬小孢子菌感染,如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则少见到荧光,而须毛癣菌感染则无光。

6.3 真菌培养

将病料接种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在室温条件下培养。犬小孢子菌培养3~4d,有白色到浅黄色菌落生长,1~2周后有羊毛状菌丝形成,表面浅黄色绒毛状,中间有粉末状菌丝,背面呈橘黄色为其特征,石膏样小孢子菌菌落生长快,浅黄色到黄棕色,表面平坦至颗粒状结构,背面呈浅黄色到黄棕色。须毛癣菌亲动物型的菌落,白色到淡黄色,表面平坦呈粉末状,背面一般呈棕色到黄棕色,也可能为深红色。亲人型的菌落表面为白色棉花样结构。

6.4 动物接种

选择兔、猫、犬等易感动物,先剃掉接种处被毛、洗净,用细砂纸轻轻擦皮肤至轻微出血。再取病料或培养菌落抹擦皮肤使之感染。一般几天后就出现发炎、脱毛和结痂等病变。

7 防治措施

7.1 外用药物

每天1~2次用皮康霜、克霉唑、硫磺等软膏或癣净涂在患处皮肤上,直至痊愈。用前将患部及其周围剪毛,洗去皮屑和结痂等污物后,再涂软膏,也可用0.5%洗必泰每周洗2次。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则需配合头孢类药物一起使用,如头孢拉丁6mg/kg,皮下注射,1次/d。同时可配合使用抗真菌药用香波,每周洗2~3次,效果更显著。

7.2 内服药物

(1)灰黄素,犬每天40~120 mg/kg,将药碾碎,1次或分几次拌食饲喂,连用几周,直到治愈。服药期间增饲脂肪性食物,可促进药物的吸收。灰黄霉素会引起胎儿的畸形,妊娠犬禁口服。

(2)酮康唑,犬每天10~30 mg/kg,分3次口服,连用2~8周。此药在酸性环境下较易吸收,故用药期间不宜喝和牛奶和饲喂碱性食物。其副作用是厌食、消瘦、呕吐、腹泻和妊娠犬死胎等。

(3)氟康唑,三唑类药物,既可口服又可静注给药,抗菌广谱。主要抑制真菌的羊毛固醇c14去甲基反应,使麦角固醇合成受阻,可抑制浅部真菌病,并且肝毒性较小。

对慢性和重症的真菌性皮肤病,必须进行内服药物治疗或内服和外用药物同时治疗。

7.3 预防

7.3.1 及早发现,及早隔离。一旦发现病犬患真菌性皮肤病,应立即对患病犬进行隔离饲养,以防相互传染,同时,对用具应用洗必泰、次氯酸钠等溶液进行严格消毒杀菌。

7.3.2 保证营养,强化护理。饲喂全价平衡商品性犬食品,保证所喂食品和饮水的新鲜清洁,并每天按剂量口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平时应注意卫生,以预防器械、用具有污染和控制病原性真菌传染;要减少患犬洗澡的频率,以免皮肤保护层受到破坏,日常可选择真菌香波加强防护,洗澡后要彻底吹干毛发;对犬舍的地面、墙壁、笼子以及铺垫物、食盆、水盆,每天清洗,每周消毒1次,犬舍内的毛发、碎屑、粪尿及垫料要每天清理打扫,要禁止和患病犬猫的接触。

7.3.3 定期监测,把好检疫关。要定期对饲养犬进行疫病监测,凡是阳性者,应立即隔离治疗,对新引进的犬,要严格把好检疫关,先隔离观察30 d,确认为阴性,方能混群饲养。

7.3.4 注意公共卫生,以防人畜传染。平时要预防器械、用具污染,控制病原性真菌的传染,同时还要搞好犬皮肤的清洁卫生,兽医确诊犬患皮肤真菌病后,要让主人了解此病对公共卫生的危害性和采取相应的防传播措施。接触患病犬的人,要特别注意加强防护。患有皮肤真菌病的人,应及时治疗,以免散播并传染给犬、猫等动物。

8 小结

对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必须把握住治疗时机,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若转为慢性或继发感染将给治疗带来较大难度。治疗皮肤病时,以外用药为主,内服药为辅。当内服药物持续时间长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及时对病犬隔离,准确诊断,采用正确的药物治疗,并加强消毒和日常护理,是保证病犬早日康复的根本保证。

[1]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86.

[2] 许超,谢光洪,曹永国,等.真菌性皮肤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s1):27-29.

[3] 王萍,禹泽中.宠物真菌性皮肤病临床研究[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8,16(3):53-55.

[4] 杨静,李晓影,赵权.一例犬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J].吉林畜牧兽医,2013,34(12):64,66.

[5] 钱慧.浅谈犬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畜牧业,2012,21(4):88-89.

猜你喜欢

真菌性皮肤病孢子
草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