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创新发展问题再考量
——基于理念、消费与环境之视角

2016-04-05

关键词:消费人才文化

管 宁



中国文化创新发展问题再考量

——基于理念、消费与环境之视角

管宁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和力量决定的。不同时代,其发展的动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不尽相同。当下,文化创新发展必须从理念创新开始,形成新的思想、设计和行动;并顺应当代科技和经济发展态势,树立开放性、多向性思维方式,打破既往思维惯性和定势,在颠覆既有模式和成规中,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意义,而文化消费则是实践层面的重要环节。文化消费既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之一,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品位和精神风貌;提升文化消费层级,需要处理好文化产品品质和文化消费者水平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供给侧和需求侧,从而达成文化的正向发展。文化环境不仅是文化创新的土壤,也是文化消费层级提升的重要基础。好的文化环境,要能为体现人们内心创造冲动和创造思想的文化创新活动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民主的社会氛围,其核心是充分体现对人才的尊重、关怀和包容。文化环境的优化,需从政府、社会、教育、企业和生活等不同层面与领域去培育和营造。

文化发展; 理念创新; 消费层级; 环境营造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之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新时代的主题和任务。在当下,经济发展需要新动力,文化发展更需要创新精神,如何获得创新动力也就成为未来文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建设、“互联网+”、自贸区建设等宏观背景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重心都将发生重要变化。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以文化理念、文化消费与文化环境三个视角,探讨当下文化发展中面临哪些方向性与关键性问题,以期能从长远战略眼光来思考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文化创新:源于传统与立足当代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这是总书记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引用的清代赵翼《论诗》中的一句话,借此阐明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同样,创新也是文化的生命,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更是文化繁荣的关键所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代表着的是前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不能简单模仿和重复前人,古人尚且知道“似我者俗,学我者死”,我们今天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新的文化形式层出不穷、新的文化业态不断涌现的开放环境下,更没有理由停留于以往的文化创造而止步不前,倘若那样,无疑将迅速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就我国当下文化建设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公民基本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但这种保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这就需要持续推动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前提是文化产业本身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意设想,形成原创性的、具有审美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创意作品和设计产品,因此,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即加大文化内容产业和原创文化产品的生产。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达到提升文化含量和竞争力,促进转型升级的作用。很显然,如何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文化原创水平,并在世界范围获得认可,是文化改革发展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通过改善和加强供给,特别是高端产品的供给,同时抑制过剩的低端产品,以此促进和确保经济持续发展。这个背景下,服务业将面临发展的黄金时代,它的发展可维持经济增长,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据测算,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提供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第二产业多50万左右。而服务业中的文化产业,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能渗透到其他产业之中,提升相关产业的品质,这对抑制低端产品、增加高端产品的供给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大幅度增长,出现了海外购物现象,据统计2015年已达1.5万亿元人民币。充分表明国内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匮乏的现状。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增加高端产品数量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已经看到服务业的广阔前景。在万达集团掌门人王健林的眼中,文化、体育和旅游等产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和投资的机会,他预计这三个行业起码在今后十年之内,收入都会处在大幅度增长的阶段,进入这三大行业就有大钱赚。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进入这三个行业就一定赚钱,还要看具体投资什么项目,以及做的品质如何。文化产业虽说是现代服务业,但也可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如低劣的艺术品、粗俗的演艺节目、低端的艺术设计产品等等,都会随着人们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而被淘汰,形成产能过剩。因此,在文化发展领域,也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提质增效,打造优质原创内容,以提升文化整体发展水平。

理念创新。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和力量决定的。不同时代,其发展的动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不尽相同。在文化发展诸多因素中,理念和价值观是其核心要素。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而在这个前提下的理念选择,则关系到文化发展的内涵、具体方向和目标。因此,文化创新必须从理念创新开始,没有理念的创新,就难以形成新的思想、设计和行动。确立先进的理念格外关键,比如绿色理念、共享理念等,就比以往单纯强调经济指标的发展理念更加科学,也更有新的内涵,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结果。再如,就文化领域而言,开放、包容的理念,意味着强调与世界各国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深入进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而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则是当下如何进行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的新理念,这个理念强调的是在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中,实现创新发展。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创作对推动文化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文艺创作是文化发展的发动机。而“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年,第12页。。今天的文艺创作具有更加多元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表现手段,更多样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支撑。我们既要充分运用民族文化资源,又要汲取各国先进文化;既要弘扬传统技艺,又要吸收现代技术,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形成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观念更新也是理念创新的一种体现。一种新的观念能够赋予人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现象以新的含义。传统概念中的文化事业是除了文化基础设施外,一系列有关既存的文物古迹、古代文献经典、艺术存在、美学符号体系等的集合,这些遗产在现实文化发展中发挥着思想资源和艺术美学资源的作用,本身并不形成直接的新的文化创造。因此,要树立一种新的观念,即要充分利用创意将文化事业中的文化资源激活,形成新的现实的文化发展能力,而不能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孤立起来,要推动二者的互补互动。具体而言,就是“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一观念的引入,将有利于全面激活处于沉睡状态的文化资源,使之成为鲜活的文化创造源泉和元素。北京故宫博物院基于文物资源进行文化创造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今天故宫博物院全面启动的文化创意设计活动和营销,逐步将尘封于禁宫中的文物进行新的价值再造,开发了一系列以故宫文物资源为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使故宫文化以新的方式得到传播、解读和延续,同时为今天的文化生产提供了一批具有鲜明中国审美意趣的文化产品。故宫的实践打通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隔膜,寻找到一条传承与创新之路,也表明“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第29页。。很显然,唯有以鲜活的创意,不断地发掘、转换、创新传统文化,形成持续久远、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动,才能使一个民族的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文化事业中的公共文化设施场馆在不同的观念视野下,也可以从单纯的公共文化艺术活动空间,延伸为文化创造空间,乃至商业空间和城市发展空间,并与这些空间构成互补互动互进的关系;相反,其他公共和商业设施,只要有恰当合理的创意和组合,也能借助文化来提升附加值,推动经济增长,形成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事实上,当我们以开放性的思维看待文化与经济的联盟时,不仅是公共文化设施,甚至非文化类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只要“当它们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经历时,就能够获得最好的成功”*斯内德科夫:《文化设施的多用途开发》,梁学勇、杨小军、林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12页。。也就是说,在一定创意思想引导下,文化可以跟诸多领域融合,形成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台湾诚品书店新近在苏州打造了一个以诚品书店为核心文化的“诚品生活”文化商贸综合体,其中包括书店、苏州本土非遗展示和文化品牌、知名商业品牌,以及以文化商品为主的创意小店等,同时拥有配套的房地产项目。“诚品生活”综合体最大特色,就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场所以便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室内公共会议大厅、艺术馆以及室外活动场所,诚品自己开设的餐厅也极具文化色彩,入驻的也主要是设计含量高的商家和产品,使整个综合体充满浓厚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的核心,是依托多年来诚品对文化艺术的执着追求而建立起来的诚品文化理念,当这种深植于大众之中、获得广泛认可的诚品文化成为一种精神性象征时,其拥有的品牌号召力就完全可以延伸到众多其他领域中去,成为基于诚品文化核心理念的商业文化中心。就文化事业而言,我们更要以开放的思维去理解和利用,要超越传统的将“文化事业的范畴限制在一种既定的、继承的、累积的艺术实体、美学形式、符号意义体系、文化活动上”*金元浦:《论创意经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看待。在今天,对待文化事业中除基础设施外的文化遗产部分,不能固守于复古式的尊崇,而要立足于创新性的发展。对于任何一种文化来说,保护遗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考察这种文化遗产在今天是否还具有发展和创新的价值和能力。也就是说,对待遗产不能为保护而保护,而要设法延伸其现实乃至未来的生命力。

古都西安把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进行对接与融合,将以大唐文化为核心主题的悠久文脉,经由整体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巧妙地利用大雁塔、唐城墙、芙蓉园等历史建筑和遗址,系统组合与编织进城市建设之中,并与现代商业中心、文化休闲街区相融合,成为既接续历史文脉,又展示现代文化,同时契合商贸需求的城市文化空间的更新与再造,使悠久的历史文化建筑有机地融入都市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文化和商贸空间的拓展,创造了城市街区建设的新模式:中央文化商务区(CCBD)。大雁塔不仅是西安标志性建筑,而且是唐代文化的象征符号。曲江区选择以它为中心,构建以唐代文化主题的中央文化商务区:大雁塔北侧是亚洲最大的现代喷泉广场,南侧是以“大唐不夜城”冠名建设的文化大道——大道中央是以唐代著名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主题的雕塑长廊,那些或威名显赫、或诗文长存的帝王与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武则天、唐明皇等辉映史册的人物,成为熔铸城市文化底蕴的厚重基石;沿着大道两侧依次展开的是系列文化设施,包括西安美术馆、音乐厅、电影院等,成为从古代步入现代的一种自然的文化延伸和创造;大道终端是具有浓厚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气势恢弘的八根巨型LED灯柱,以及阵容庞大的开元盛世群雕,而就在不远处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商业中心。这就把古都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和商贸文化融合在一起,让现代人感受唐代历史,同时又体验现代文化,而适度的商业介入,促进了文化与商业相互融合、共聚人气。在这里,公共文化设施不再是单纯提供文化艺术展示、交流作用,而是以丰富的美学内涵、历史信息、视觉审美和新精神理念所构成的文化魅力和文化之魂,渗透于现代街区、商业中心,形成弥漫着浓厚历史文化气氛和唐文化气息的具有多重功能的复合城市新空间。

不难看出,传统文化事业领域中那些既存的文化资源,既可以作为公共文化提供给公民共享,又能够以创意激活其内在生命力,成为当今时代文化创造的资源和动力,成为活在当代的传统文化。在今天,随着创客文化的兴起,大众参与文化创新将逐渐成为一个时代的潮流,而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文化创客进行理念创新,推动基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文化创造,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立足于当代,并在向世界的输出中被认可和接受。

思维创新。互联网时代,不仅使人们获取信息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便捷,而且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融合也成为可能。在这个背景下,以往人们局限于某一范畴、某一领域的相对狭窄封闭的思维方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开放性思维、多向性思维是这个时代所格外需要的一种思维范式——既要树立开放的和无边界的思维方式,打破行业、专业之间界限,还要运用多向思维,打破思维惯性和定势,敢于颠覆既有的模式和成规。在今天,数字技术、传播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等高科技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不再局限于经济、通讯等领域,而是能够与文化结合形成全新的文化创造,这就要求人们在从事文化生产时,应当充分关注文化的外围因素,许多文化之外的领域可以成为文化发展动力,同时也可以成为借助文化推动其他领域发展的契机。这个过程,可以使新兴文化形态(如数码艺术、网络文艺、手机平台为电影等)蓬勃兴起,传统文化形态获得创新发展。今天发达的网络技术,只要有合适的新创意,随时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产品甚至消费方式,并以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进行推广。“正是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有了跨界融合思维的飞跃,文化创意产业才能突破原有藩篱,跨越领域与部门边界,成为支撑第二产业甚至农业升级换代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提升文创产业中低端形态向高端形态升级的动力源。”*金元浦:《互联网思维:科技革命时代的范式变革》,《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0期。以开放的、普遍联系的互联网思维来看待一切,就不存在什么行业壁垒,不存在什么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不能被打破,不仅任何既有的产业模式、经营模式可以被颠覆,而且任何新的可能性都会发生——这就是互联网赋予今天这个时代最根本性的变化。

美国一家创业不到8年的连锁酒店Airbnb(空中食宿)就是典型的互联网+酒店业的案例,虽然不是文化新业态,但它的发展深刻而又经典地诠释了“互联网+”的本质及其所带来的巨大创新能量。Airbnb企业精神的精髓就是不放弃任何一次探索,它从最初的帮助用户找到住处的简单初衷,发展成为一个以全新理念和方式运营的连锁酒店集团,并且其经营的项目还在不断延伸。这个集团的创始人布莱恩·切斯基和乔·格比亚,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发出一种软件,利用房东闲置的居住空间进行酒店业经营,完全颠覆了传统酒店业的经营模式,彻底改变了临时居住空间的组织形式——传统酒店业首先必须有土地,有足够的资金盖楼房,还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员工,投资成本可想而知,即便如此,还有房间数量有限和运营开支大等诸多不足,而利用分散的家庭空闲房屋资源进行酒店经营,一下子解决了所有问题,并且它的市场变得十分灵活和具有弹性,不论是旺季还是淡季,都能应付自如而不需要为客房不足或闲置率高犯愁。另一个颠覆性的改变在于,传统酒店那种需要借助广告、旅行社牵线等主动接触客户的方式被彻底打破,只需要以信息平台为媒介,联络客户与租户,客户还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获得极具个性化的居住体验,且能与本土居民直接交往,深入体验旅游地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让你拥有回到家的感觉。更有甚者,它还可以提供传统酒店无法提供的居住空间,如四合院、城堡、树屋乃至一个小岛!就是这样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思维创新,成就了一个全新模式的酒店业——起步不到8年,Airbnb公司的市场估值已达255亿美元,仅次于希尔顿而远超酒店连锁巨头万豪,其管理的房间达到100多万个,遍布近200个国家,超过了老牌的酒店集团万豪、希尔顿、喜达屋所拥有的房间数,成长速度之快也是传统酒店所难以比拟的。这就是“互联网+”所释放出来的颠覆性创新能量,包含其最本质的意义——任何现有的资源要素,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创新产品进行整合,形成完全不同于传统产业的各种经营模式和新兴业态,并由此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时代的新宠。

二、文化消费:审美需求与层级提升

理念创新虽然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因,但它毕竟属于观念层面,如果一个创新理念仅仅停留于观念,其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理念创新必须进入实践领域,将观念形态转化为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才能实现其价值意义,而文化消费则是实践层面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在逐步进入全面小康之后,精神文化消费必然成为人们普遍的需求。文化消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到商业规律的制约,但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其特殊性是显而易见的:文化产品所传递的审美趣味、价值理念,无时不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形塑着人们的精神乃至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对文化消费的考察,就远不能仅仅局限于从一般商品消费行为去着眼。事实上,精神文化消费不仅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前景——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品味、精神风貌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甚至把公民的文明素养视作国家实力的核心所在: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德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马丁·路德:《马丁·路德文选》,马丁·路德著作翻译小组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392页。。

在今天,文化需求尽管处于不断增长之中,但由于我国刚刚摆脱贫困状态,地区发展也不平衡,人们长期以来因贫困造成的对物质消费的渴求依然处于旺盛的释放期(国人在海外过度消费各种奢侈品的行为就很能说明问题)。而在文化消费方面,实际的投入远不如预想的那样多,其中自然有教育、社保、医保等制度不完善,加之住房、交通等方面预期开支大而限制了文化消费支出,但同时也与未能树立和形成正常的文化消费习惯与意识密切相关。学者王亚南以大量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居民人均收入的提升并未带来文化消费的相应提升*王亚南主编:《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5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个中原因,除了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还与我国国民对文化艺术的主观内在需求不足密切相关,特别是对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是匮乏。

我们今天可以为电影票房的节节攀升而欣慰,也可以为新媒体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兴奋,但细加琢磨就不难看出,这些领域的文化消费开支实际上很有限,比起旅游、餐饮消费只占很小的比例,而那些真正高端的艺术品、高雅的艺术演出等因为价格相对高昂,实际消费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从消费层级来说,前者的文化消费相对低廉,后者的消费自然相对高端,而文化消费层级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水平。我们建设文化强国不仅要不断提供文化创造能力,还要持续提升文化消费的层级,只有当世界一流的艺术家、理论家和创意人才不断涌现,并拥有大量欣赏和消费高雅文化艺术的受众群体,使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占据主导位置,文化强国的目标才有望实现。

消费层级的提升,不光是要有高水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要有高水平的消费者和欣赏者。文化市场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消费那样可以通过营销刺激大众消费,文化产品消费更多依赖于消费者文化趣味与精神需求。对此,有学者分析道:“文化市场是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消费需求决定产品供给。而文化消费具有大众化、个性化、多元化、分众化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的核心是消费,消费者的意愿,决定着文化市场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方式。”*祁述裕、孙博、孙凤毅:《论文化市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消费层级的提升,与消费者意愿密切相关,倘若消费者意愿更多地倾向于高雅和高品质文化产品,无疑将极大提升整个消费层级。实体经济领域中,消费对于增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消费不旺或疲软,必然导致对生产的严重制约。文化产业也同样遵循这一基本法则。高雅文化消费需求和水平,对推动文化消费层级提升至关重要,但这种需求提升往往因非一日之功,使得许多决策者、投资者或不予重视,或心怀顾虑,难以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与投入。人们似乎更关注那些能短期见效的通俗文化消费市场的打造,而忽略需要长期投入和支持的高雅艺术市场的培育,如若听任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必然会严重制约消费层级的提升,而全社会文化审美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培育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拓展文化消费需求和空间,持续提高文化消费层次,是未来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消费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不同于物质产品那样具有刚性需求,而更多的是基于趣味、喜好、审美、认同等文化心理因素,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人偏好,这决定了文化消费的需求空间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弹性。人们喜欢一种物质产品,如大到电视、山地车、汽车,小到电脑、餐具、皮包、首饰等,在经济许可情况下拥有一定数量也就满足了。但我们时常看到那些对某一类文化艺术品情有独钟的人,不仅可以无限度的购买和拥有,甚至可成为某一类艺术品的收藏者;而歌迷们对自己偶像所情愿付出的不单单是金钱,还有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精力、情感投入:粉丝喜欢一个歌星,可以购买有关这个歌星所有的音乐制品和衍生产品,还可以收集歌星所有的个人信息和故事,甚至满世界追随歌星的足迹,这是文化消费中所独有的现象。当然,随着今天工业设计的进步,特别是高端综合设计服务成为工业设计新趋势,一些工业品也因具有独特的设计美学和内涵,从实用功能扩展为审美以及体验功能,被视为一种具有象征、趣味和审美价值的物品。比如苹果产品,如今已拥有数量可观的果粉——他们可以追逐苹果手机每一款新产品,并尽可能拥有它!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拥有一般通讯工具的需求,而是将苹果作为一种满足自身趣味与喜好的产品——苹果独特的界面和操作方式的设计,契合了人们心理感受,获得某种舒适的体验,并形成对这种体验的依赖心理,这就使手机操作便捷的功能感受,上升为美妙的审美体验,苹果手机由此从一般的通讯产品演变为具有一定文化审美内涵的工业设计品。

文化消费这一独特性启示我们:高雅艺术的市场需求,有赖于持久不断的艺术教育。高雅文化的欣赏和消费往往需要一定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训练,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美学修养,又并非社会大众所能具备,这势必极大影响高雅艺术的欣赏群体和市场空间,直接构成对文化消费层级跃升的抑制。因此,高雅艺术的消费需求,需要有一个更加长远的培育时间和多样化的举措,这就必须在艺术教育方面立足长远、下足力气、用足功夫。艺术教育首先要确保在校园内能真正实施,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和大学,都有义务进行必要时间和必要强度的艺术教育,教育部已强调中小学不得随意缩减艺术课程,就是看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在社会层面,即对普通公民实施形式多样、深入持久的艺术教育普及工作,培养公民对高雅艺术的认知能力和审美素养。艺术教育的实施程度与普及程度,将极大提升广大公民艺术素养、审美水平,从而提高对高雅艺术的接受与欣赏能力,并自觉自发抵制低劣粗俗、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

中央芭蕾舞团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打破以往单纯的表演展示形式,尝试增添芭蕾舞知识普及、芭蕾舞基本舞蹈语汇示范等方式,并请学生上台互动,近距离接触充满神秘和圣洁感的芭蕾舞,与演员一起练习;同时演员详细分解芭蕾舞基本动作、表演程式,生动展示芭蕾艺术的独特魅力。央视也开设相关欣赏芭蕾舞的节目,运用电视手段更加详细解读芭蕾舞蹈语汇的表现特征;为普及古典音乐,还邀请钢琴家李云迪加盟,由他亲自边演奏边讲解经典曲目,使深奥难懂的古典乐曲能够为更多的普通百姓所了解和欣赏。

法国高度重视艺术教育,不仅高等艺术教育发达,以严格的录用制度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一流的艺术人才,而且高度重视面向全体公民的艺术教育普及工作,在制度和政策上给予充分保障。总统奥朗德竭力推动一系列有关文化艺术的立法,如“表演艺术指导法”、“文化例外2号法”、“资助表演艺术法”、“试听管理改革法”等,其中“国家普及艺术教育法”体现了对普及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目的让法国公民从幼儿园到大学期间都免费享受艺术教育,这样做的结果将极大提升全体公民的艺术素养,既能提高公民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品味与水平,又可以从中产生艺术大师和高端创意人才,形成良性循环*管宁:《时尚创意铸就的朝阳产业——法国文化产业的经验与启示》,《东岳论丛》2012年第12期。。

三、文化环境:氛围营造与人才战略

文化环境不仅是文化创新的土壤,也是文化消费层级提升的重要基础。先进的文化理念往往产生于优越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这种环境与氛围同时对文化消费趋势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引领作用,有利于文化消费朝着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文化环境本身又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制度文化、政策设计、社会环境乃至民族传统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中,将创新放在突出的地位,提出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体现了对创新环境的高度重视。总书记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特别就创新环境的营造指出:要坚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第23页。。这就对创新所需要的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

文化创新是人们内心创造冲动和创造思想付诸实践的结果,但人们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行为需要一个好的环境,这个环境要有助于激发、激励人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营造一种自由、宽松、民主的社会环境,吸引和凝聚那些富有想象力、创新力和创造能量的人,形成人才高地、创新高地,文化的创新发展才有望实现。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在这里,重点强调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即要将人才工作的重心放在一流人才、领军人才、紧缺人才、青年人才的培养、引进和集聚上,改变目前一般人才多、杰出人才少的人才结构。要培养、造就一流人才、杰出人才,就必须大力营造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要营造一种创新环境,让高精尖人才有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平台和空间。

文化创新之根本在于如何对待人才,对人才的尊重程度、关怀程度、包容程度,决定着创新的力度。就一个国家、地区而言,人才所处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如何,决定着人才集聚、成长和发展状态。其中政府管理方面,制定的人才政策很大程度影响着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好的政策设计,能够形成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优秀人才的吸引和集聚。杭州市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并以实际行动体现对人才的尊重,先后制定一系列政策:选拔300名局级干部赴境外攻读MPA,构建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创新实施女装设计师培养计划,实施青年艺术家培养计划以培养宋派艺术家,与名校合作实施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356工程”等,这些举措无疑起到很好的吸引人才的作用*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编:《杭州城市化案例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16篇“杭州城市人才问题案例”。。但在进入创新、创意时代的今天,对创造性人才的吸引仅仅靠物质待遇、社会环境还不够,还要有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除了优惠的政策,还要有相应的人才观念,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杭州市领导干部奉行的人才理念是,包容高端人才和高智商人才的低情商,宽容人才创新的失败,探索建立容错机制,让创新者的失误能够得到充分理解和包容,创新项目的失败能够得到一定的担保和补偿。新锐的创意依靠的是新颖思想和精神品位,而思想和品位绝不是金钱所能买得到的。让人才能够在自然条件优越、居住空间优美和社区环境优良的城市里工作,有利于激发创新热情、形成创新思想、提升创新品位、集聚创新动力。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大企业之所以能落户杭州并获得快速成长,离不开优越的城市环境和政策环境。

当然,政府提供给企业的只能是政策环境和设施条件,这种环境和条件再好,也无法代替企业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因此,企业内部机制和文化氛围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大凡创新性强、创造力旺盛的企业,都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但这些文化的核心又都体现着对一流人才、一流团队的高度尊重和信赖,体现着以适应高端人才充分发挥其才能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互联网经济时代,网络科技企业的文化创新,对环境具有更高的要求。世界著名互联网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都具有鲜明的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环境。谷歌文化很值得研究——办公环境人性化(宽松、便利、富有设计感和个人趣味)、组织方式灵活化、思维方式差异化、管理理念另类化。谷歌最大的成功在于:具有吸引人才的独特能力,以及让人才发挥作用、让新人能够充分展示能力的企业文化设计。谷歌倡导一种创新、民主和自由的企业文化,始终奉行只吸引最聪明的人才的用人理念,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者深知最聪明的人才需要怎样的环境。为此,公司打造了一个非常开放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其特点是:具有最充分的民主精神,以研发人员为中心,倡导“工程师文化”,最大限度消弭管理者与研发人员之间的等级关系,实质性地鼓励和支持员工的创新思想;采取偏平化的组织机构,而非金字塔式的管理,极力创造一个百家争鸣的氛围,让任何人都可就产品和公司发展提出意见,同时给予人财物的支持来帮助你进行试验,即便尝试失败了也给予充分谅解;给予员工以充分的信赖,并让其有发挥能力的机会,不过于关注眼前的利益,而更关注长远的发展;公司创造一流办公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甚至不安排项目给员工,而实际上大多数员工会主动自发地找项目做,公司还允许并提供条件让员工有20%的时间可以做自己的项目,如果项目好还可以得到支持成为公司的产品。这样一种人才制度环境下,无疑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激发想象力,产生更多的创意,同时这也是谷歌吸引并留住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原因,这使其人才流失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于林林:《谷歌聚人的“DNA”》,《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4年第12期。。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富有特色,其中与谷歌有相似之处。苹果倡导的是个人化文化,即产品、项目及服务的选择强调以用户个人化来引导,公司的创新能力以员工个人化来塑造和体现,同时以自身个人化获得一种自由和惬意的人生。传统的等级管理也被消解,不存在领导、部门和中层、高层等概念,“以下犯上”成为最著名的企业文化,公司员工可以充分体现自身个性,甚至可以我行我素、特立独行。这一系列鼓励人才创造创新的文化理念和所形成的环境,使苹果成为最具创新力企业之一:在这里,偏执的突破式创新、彻底的差异化、唯我独尊的产品设计、致力引领行业标准等成为可能,公司也由此而跃升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钟星、张沈伟:《苹果公司战略解密》,《中国机电工业》2010年第5期。。

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更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创新的环境,激发全体民众的创造热情。文化领域中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要更加关注民间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从历史上看,“古今中外很多文艺名家都是从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我们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第14页。。总书记习近平高度关注近年来出现的各类新的民间文艺组织,如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以及新的文艺群体,如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这些组织机构和文化人才中所蕴藏的文艺创新潜力和活力,得到充分肯定,指出这些人中很有可能产生文艺名家*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第14页。。当政府以政策鼓励和调动体制内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通过政策和管理机制的创新,调动社会和人民群体中文化创造者与生产者的积极性。眼下迅速崛起、风头正健的创客运动,就是一种源于民间创造力的文化创意和智慧的大释放,它不仅将极大促进创客文化的兴盛,而且会在实质层面带来一个文化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新局面。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立足于未来人才战略的高度,对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这体现了通过制度创新和发展环境优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战略思路。国务院新近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从高等教育入手,提出立足培养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和创造能力,着力优化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而国务院《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的发布,进一步强调要突破传统人才观念的束缚,营造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指出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传统人才观念,以更广阔的视野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成长环境”。这些规划建议、方案与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创造了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但仅有政策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在社会、企业、家庭等大环境中,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营造健康、宽松、包容的人才培育和发展的氛围。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文化创新环境,真正实现一流人才、杰出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牟进]

A Reexamination into Development Issues of China’s Cultural Innov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

GUAN Ning

(Fuji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Fuzhou 350001, P.R.China)

Culture is a complex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is determined by various factors and forces. At different times, 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different driving factors with their different mutual relations.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a cultural innovation must start with a concept innovation to form a new idea, design and operation; it should be promoted by adapting to the trends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stablishing open and diversified ways of thinking, changing the past mental inertia and traditional mindset and overturning the existing patterns and rules. Only by practice can concept innovation have its value, and cultural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with regard to practice. Cultural consumption is one of driving forces for cultural developmen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embodying the aesthetic taste and spiritual style of a natio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one must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level of cultural consumers and coordinate the supply side with the demand side so as to achieve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Cultural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the soil of cultural innovation but also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A good cultur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able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a free, lenient and democratic society for cultur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reflecting the people’s inner creative impulse and creative thoughts, and its core is fully embodying the respect, care and inclusiveness for the talented people. To optimize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it needs to be nurtured and constructed on different levels such as government, society, education, enterprise as well as life.

Cultural Development; Concept Innovation; Level of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2016-04-10

福建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文化创意与流行文化”(16N12),福建社会科学院资助项目“设计文化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51160921)。

管宁,两岸协创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州350001)。

猜你喜欢

消费人才文化
人才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谁远谁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