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
——全球共享在线教育教学模式*
2016-04-05王倩夏青张承玉王笑梅冯润荷邢国媛华超于润泽
王倩 夏青 张承玉 王笑梅 冯润荷 邢国媛 华超 于润泽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慕课
——全球共享在线教育教学模式*
王倩夏青张承玉王笑梅冯润荷邢国媛华超于润泽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摘要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一种全新在线教育教学模式,是在过去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本文旨在阐述MOOC含义与形式、发展历史和现状、特点与影响,为高校教育改革研究和开发MOOC提供依据和思考。
关键词:慕课;教学模式;在线教育
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面临着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学生创造力培养欠缺等问题,在高等教育转型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在经历了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以及教学视频网络共享课以及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等教育模式后,在线课程又遇到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的冲击。MOOC被视为可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创新。在国内,教育资源的短缺、创新体制的僵化、以及大学质量评估和管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造成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使得MOOC在国内教育中的特殊性、迫切性更为突出[1]。教育研究者们也开始关注 MOOC对我国教育的冲击力和影响。本文从MOOC含义与形式、发展历史和现状、特点与影响做一综述,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MOOC的含义和形式
1.1MOOC的含义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被译为“慕课”。第一个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在线学习的可多达16万人[2];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所有人可注册参与,通常是免费的;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时间和地域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课程),在某研究领域中围绕一系列学习目标的结构化内容。
1.2MOOC的形式
根据不同教育理念将MOOC分为 cMOOC、xMOOC和tMOOC三种形式[3]。cMOOC是基于联通主义(自主、多样、开放、连接和互动)学习的课程形式,主要强调的是知识的创造,将规模大、开放、认学分三个要素融合一体,这是其独特之处,符合数字经济的参与特性。研究者们认为,cMOOC可能会成为正规教育的有力对手[4]。
xMOOC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的课程形式,主要以知识的转移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播与复制。研究者们批判,xMOOC的教育理念陈旧,限制了新的实践本该具有的变革潜力[5]。但xMOOC保留了学习大纲、知识讲授、章节练习、练习反馈等常见的规范性课程的基本要素,比较符合主流的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模式,因此xMOOC是目前全球普遍采用的“慕课”模式,如Coursera,edX等[6]。
tMOOC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主要以任务为前提,强调对复杂技能的掌握。
2MOOC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2.1MOOC的发展历史
MOOC的历史短暂,但其孕育和发展的历史较长。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lt)提出一项题目为《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的研究计划,强调将计算机作为增进智慧的协作工具来加以运用的可能性,提倡计算机的广泛传播,个人化和网络化。1971年,伊万·伊里奇(Ivan Ilyich)在其著作《非学校化社会》中提出将先进的技术整合进学校系统中,建立“学习网络”,从而创造出一种更加有效、参与式的学习。
MOOC背后的历史虽然较长,但其从提出到迅速发展却是新近的,至今只有7年的时间。2008年,为了响应斯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门子(George Siemens)设计和领导的《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布赖恩·亚历山大 (Bryan Alexander)和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首先提出“MOOC”这一术语,音译“慕课”。2011年,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MOOC元年”[7],在这一年MOOC被广为传播,世界一流大学如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相继创办网络学习平台edX、Coursera、Udacity,这三大平台被称为MOOC运动的“三驾马车”,免费提供网络课程。因此,MOOC正式作为一个新的教学途径,成为教育界的一重大革新,有利于全球化的教育公平。
2.2MOOC的发展现状
随着三大MOOC平台的出现,2013年是MOOC迅猛发展的一年:edX由初始的49所大学新增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6所亚洲名校和9所其他世界高校的加盟;Coursera也与上海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签约[8]。2013年,Coursera平台上已超过400门课程,在线注册学习的学生人数达400万;edX有60门课程,Udacity有30门课程,这两大平台的在线学习学生人数达173万[9]。2014年,爱课程和网易公司联合开发的MOOC上线,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内的5所知名学校的课程[10]。至此,中国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这些常青藤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共同构建了全球共享在线教育网络平台,向全球提供网络开放课程,这给中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慕课掀起在线教育风暴,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地如墨西哥、欧洲、中国、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亚的顶尖大学纷纷开发网络课程,“慕课是否会取代大学”就成为了一个问题[11]。这需要时间去证明,但不可避免的是大学的教育模式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改变。
3MOOC的特点
MOOC,顾名思义其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课程特点上,除具有“规模大、在线、开放”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3.1课程体系严谨完整
MOOC课程设计合理,为用户提供课程指引、学习指导、教学视频、笔记、互动测评、评价以及学习资源等支持服务,注重用户学习过程中的强交互性和强用户体验[12],强调的是教学组织及学习效果的评估认定[13]。
3.2课程短小,为微视频
课程时长10分钟左右,也有3-5分钟的,一般围绕某知识点展开,有利于学习者注意力集中,减轻传统时长为40-45分钟的超负荷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3.3课程碎片化互联
每一门课程都由互联网化的碎片构成,MOOC的碎片化既包括设计的碎片化,又包括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并且学习者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进行碎片化学习,有助于最终掌握学习内容。
3.4授课时间灵活
学习者可以随时加入、随意延长期限、随时退课结束学习,还可以通过不同开课时间、不同进度讨论区等方式,保证随时学习都能跟得上进度[10]。
3.5课程资源开放
MOOC平台上的课程对所有人开放,不受区域限制,不存在经济、文化差异,凡是对该课程感兴趣的学习者都可以注册学习。并且学习者注册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使用多种工具免费学习MOOC平台上的所有课程,如果学习者需要获得相应的认证证书则需在修完课程通过测验后支付一定的认证费用[3],实现跨校、 跨地区课程学习和认证。
3.6其他特点
大部分课程都由名校名师讲授,每门课程都有一定学习期限等[14]。MOOC自身的这些特点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可能。
4MOOC的影响
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其兴起和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许多行业内部人士并不完全持肯定态度,甚至是持否定态度的。比如,有人认为慕课将动摇、甚至颠覆传统的大学地位,认为其学习实效性较差,并对其评价机制提出质疑等[15]。但不可否认MOOC对高等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
4.1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MOOC从本质上说就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引发的教育方式的变革[16],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数量和质量,为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提供了可能,其全球化发展也促进了教育公平。
4.2为高校发展提供机遇
MOOC目前不可能取代传统的具有文化熏陶、教学经验沉淀的高校,但高校应以MOOC为契机,创建在线教育平台,推广优质课程,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关注高校,凭借优势课程必将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吸纳更多的学习者。同时,高校还可以获得网络课程经费,进而支持高校教育资源投入和建设。
4.3改变高校教学模式
MOOC课程模式都通过线上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程练习,线下则以参加课程谈论小组为主[17]。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授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利用MOOC可以使传统教学模式向“课内外结合”模式,进而向“翻转课堂”模式转变。
4.4改变教师角色,培养学生能力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教学具体实施者,是课程的主导者,但MOOC的来临使教师可能会成为课程主要参与者,除了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应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参与并设计 MOOC 制作的各个环节。在大数据时代下,学生作为学习者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MOOC的云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支持、促进学生自由探索和有广泛参与、自组织特征的学习活动[18],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结语
MOOC的“井喷式”的发展和兴起,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追捧,众所周知,任何新事物的产生的过程都是曲折的,MOOC也遭到了“批判”。但不可否认,MOOC运动是一场教育革命。就目前而言,MOOC不可能取代高校,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值得高校思考的是,可以通过MOOC,创建学习交流平台,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MOOC优质课程的提供,可以使更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习者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实现全球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竹. 北大清华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N]. 中国青年报, 2013-5-23(3).
2Richard F Heller. Learning by MOOC or by crook[J]. MJA, 2014, 200 (4): 192-193.
3蓝晓宁. 基于MOOC模式的高职教学思考[J]. 高教学刊, 2015, (1): 49-50.
4K Kirkwood. The wisdom of the clouds: Distributed learning, MOOCs, edupunks, and the challenge to formal edu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Open Source and Open Content (WOSOC) 2010 [C]. Jakarta, Indonesia, 2010: 96-103.
5付检新. 基于xMOOC和c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17(22): 112-113.
6唐九阳,周广新,郑龙. MOOC:军事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3, 36(3): 9-11.
7Laura Pappno. The Year of the MOOC[N]. New York Times, 2012-11-02(3).
8Letter from 58 professors to Smith Addressing edX[EB].(2013-05-23).http://www.thecrimson.com/flashgraphic/2013/5/23/edx faculty letter smith/
9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变革引发的社会反响[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6): 18-23.
10刘森,吴兵. 全球教育资源共享新途径——慕课[J]. 才智, 2015, (8): 203-203.
11李曼丽,张羽,黄振中. 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 中国青年报, 2013-5-23(3).
12谢宾. MOOC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时空, 2015, 11(3): 42-45.
13Waters A. Top ed-tech trends of 2012: MOOCs[Z]. 2012.
14尹鹏. 高校MOOC课程制作的分析与思考[J]. 软件导刊, 2015, (1): 74-75.
15何琦. 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应如何看待慕课[J]. 学术探讨, 2015, (5): 245-245.
16段丽华,周霖,柳海民. MOOC的全球化发展与高等教育公平[J]. 现代教育管理, 2015, (4): 11-16.
17陈希,高淼. MOOC课程模式及其对高校的影响[J]. 软件导刊, 2014, 13(1): 12-14.
18孙雨生,程亚南,朱礼军. 基于MOOC的高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 2015, (3): 65-71.
MOOC——teaching model of online education for global share
Wang Qian, Xia Qing, Zhang Cheng-yu, Wang Xiao-mei, Feng Run-he, Xing Guo-yuan, Hua Chao, Yu Run-ze
(Tianjin Medical College, Tianjin 300222)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资助(编号:XIV428)
作者简介:王倩,女,助教,主要从事《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课程的教学与研究,Email:wswqcd2008@163.com。
(收稿日期:201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