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山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2016-04-05毛建辉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

毛建辉,陈 宇,罗 曦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名山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毛建辉,陈宇,罗曦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摘要:历经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掌握了名山地区茶叶主要病虫的的种类。利用生态调控技术;种植抗病品种、及时采摘、冬季封园、平衡施肥等农业防治技术; 色板诱杀、灯光诱杀等的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天敌、信息激素诱杀、以螨治螨等生物防治技术;科学使用生物源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集成配套出了一整套高效安全生态的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四川茶产业的安全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迅速发展,2015年统计名山茶叶种植面积达2.33万hm2。但是,在茶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茶园病虫害的防治上存在很多问题。2008~2009年,笔者对名山、雅安雨城区等市县的26个茶园及茶农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化学农药使用广泛。在所调查的农药品种中,化学农药占96.05%;生物农药及其他67种,占3.95%。②茶农用药次数较多、品种多、药量过大。调查结果显示,名山茶园年防治次数20~25次,每防治1次用药2~4种,用药量超过标准用量的50%~75%,甚至达到100%。最高的全年茶园农药投入750元/667m2,最低的为320元/667m2,平均445元/667m2。③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很多茶园基本上只有茶树、病虫,没有天敌,茶园生态环境恶化。茶园滥用农药造成天敌种群和数量下降、害虫抗药性增强、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严重[1]。

因此,从2008年底开始,四川省茶叶创新团队绿色防控团队和名山县跃华茶厂联合在名山县红岩乡建立了“常规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围绕解决茶叶农残这一中心目标,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则,从病虫害、天敌、茶树及其他生物和周围环境整体出发,利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及与环境相容的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大量田间试验,集成了一套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在基地进行了示范,以解决茶农在茶叶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少用化学农药,从而生产出合格的绿色茶叶,促进名山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主要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从茶园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茶树病虫害发生特点,因地制宜采用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科学使用药剂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将茶园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范围内,同时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安全。

1.1生态调控技术

针对目前茶园生态单一的现状,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则,从病虫害、天敌、茶树及其他生物和周围环境整体出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相互关系,创造稳定平衡的茶园生态系统,通过茶园生态系中各物种相互制约,以达到相对平衡,防止个别病虫害的爆发为害。保护利用生物多样性,可以通过以下的栽培模式来实现:

1.1.1茶——林复合型在茶园内及周围合理种植一定数量桂花、紫荆等景观树或松树等林木。

1.1.2茶——药复合型在茶园内合理种植一定数量中药材,如杜仲、黄柏、银杏等。但不能施药,所以最好选择抗逆性强的茶叶品种。

1.1.3茶——草复合型在幼龄茶园种植绿肥或饲料,茶园周边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或种植蜜源植物,可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增强自然调控能力。

茶园植树每2~3行种1行。以茶园遮荫度30%~40%为宜,一般植树15~20株/667m2。茶园实施生物多样性控制措施能有效调节茶园温湿度及营造良好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天敌,减少化学防治,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益。

1.2农业防治技术

1.2.1大力推广抗病虫害名优茶品种如中茶302、中茶108、名山131、名山311等角质层较厚的品种,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

1.2.2及时采摘可减少虫口密度和病源基数,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1.2.3除草与清园春、秋及时除草,减小杂草的桥梁寄主作用,干扰病虫害发生的小气候环境;冬季清园集中销毁茶园内枯枝落叶和病虫残体,减少越冬病虫基数,也可采取清蔸亮脚的方法,剪去茶丛下部的枯枝、纤弱枝、病虫等的方法[2]。

1.2.4喷施石硫合剂与松脂酸钠在冬季茶园封园时结合茶树修剪适时喷施石硫合剂,在介壳虫类发生严重的茶园喷施松脂酸钠,对防治螨类、粉虱、蚧类和茶树病害效果显著[3]。

1.2.5平衡施肥通过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等技术进行合理施肥,能够增强茶树树势,增强其对多种病虫害的抗性,减轻刺吸式口器害虫和蚧类、螨类的发生。

1.3物理防治技术

1.3.1灯光诱杀利用茶园内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害虫的趋光性,安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按2.67~3.33hm2面积安装一盏杀虫灯,灯离地面1.5~2m左右。开灯时间从5月病虫危害起至9月底,每晚8时至凌晨2时。

1.3.2色诱技术即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偏嗜性和其自身生物特性进行诱杀。 如茶尺蠖初孵幼虫对黄色、茶蚜对黄绿色、茶黄蓟马对黄色和绿色、假小眼小绿叶蝉成虫对绿色都有趋性。每张黄板30d粘害虫平均数量为527只,每张绿板7d粘小绿叶蝉数量平均为69只。据调查,采用黄板诱杀有翅蚜,效果达80.95%;对茶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 诱杀区虫口平均校正减退率分别达到了71.92 %和53.73%。

1.4生物防治技术

1.4.1利用自然天敌据统计,茶树害虫天敌包括捕食性昆虫、蜘蛛类天敌300余种。通过保持生物多样性,有目的地增加茶园内蜘蛛、寄生蜂、寄生蝇、捕食螨、瓢虫等自然天敌的数量,可有效控制茶园害虫的为害。

1.4.2信息激素防治技术利用人工合成害虫的雌性激素对雄性害虫进行诱杀。茶蓬面插上黄(蓝)色诱虫板和安装专用性诱剂诱蕊,诱虫板在茶园插18~20片/667m2。目前对假眼小绿叶蝉性诱剂、茶毛虫和茶茶尺蠖进行了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65.3%、52.8%和54.6%。

1.4.3以蟎治蟎技术人工投放胡瓜钝须螨等可捕食蟎3万头/667m2,通过人为增加茶园捕食螨数量来控制害螨。每行茶挂胡瓜钝须螨1袋,先挂一边,3~5d后移挂另一边。注意茶蓬间种植杂草等植物,以利于捕食蟎迁徙、避暑等。

1.5科学使用农药

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团队技术人员的茶园病虫调查及药剂筛选实验,在虫口密度高、病情指数大,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地在基地实施药剂统防统治。

陕西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国家和陕西省出台的相关促进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如陕西省出台的《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建立适应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机制及规划,真正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提升到战略性支柱产业位置上。进一步完善各种支持发展政策,引导体育旅游核心产业和支撑产业落户体育旅游产业园区。构建体育与旅游景区经营权和产权的合理关系机制,进一步推动各类金融机构扶持旅游产业中体育项目的开发、经营与合作,拓宽旅游产业的投融资渠道。

1.5.1禁止在茶园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膦、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虫螨醇等。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印楝素、鱼藤酮、苦参碱、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天然除虫菊素、粉虱真菌制剂等生物制剂;或10%帕力特、2.5%联苯菊酯、10%吡虫啉、3%莫比朗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与绿颖99%等矿物油、增效剂、农药残留降解剂配合使用。

1.5.2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只有对病虫为害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方能用药防治。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酌情对症用药。

1.5.3安全正确使用农药根据药剂筛选结果,选用对路药剂,并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啶虫脒防治蚜虫;阿克泰、除尽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和茶黑刺粉虱,安全间隔期5d;用0.2%苦参碱水剂、Bt制剂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等,安全间隔期3~5d。2011年对德国巴斯夫公司(四川)的新药剂帕力特进行的一系列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茶小绿叶蝉、茶叶螨类均有很好的防效,达95%以上。

1.5.4筛选高效喷雾药械根据不同病虫的发生特点,筛选费省效宏的喷雾药械如TSB-60S热力烟雾机,1d可喷雾防治6.67hm2以上,大大提高施药效率。

1.6养鹅除草、黑膜覆盖除草技术

1.6.1在新建茶园养鹅除草养鹅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除杂草,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肥,同时还能增加茶农收入;黑膜覆盖不仅控制杂草生长,而且保肥、保土、保湿,有利于幼苗生长。2010~2011年连续2年在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生产基地党村坝试验基地进行养鹅除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养鹅除草是一项经济、安全、高效的实用技术。放养1周后,同一块田调查,田里杂草防治效果在90%以上。一只鹅1d要吃杂草1kg左右。养5~8只/667m2即可有效地防除杂草。剩下极少量的恶性杂草,已经不能对茶园构成危害。

1.6.2黑地膜覆盖控草茶园杂草也是目前生产上的一大难题。特别是水花生(又称革命草),严重时可以封行,与茶树争光争肥,造成减产。2010~2011年连续2年在试验基地进行了此项试验。用幅宽60~90cm的黑地膜将长草的地面覆盖控制草的生长。据调查,覆膜后膜下杂草高度最高在15cm,大多在10cm左右,而没有覆膜的杂草几乎都在30cm以上,有的甚至高出1m。由此可见,此方法对茶园杂草的控效是很明显的。

2 示范效果

2.1基地生态条件大为改善

经过实施多年的绿色防控措施,绿色防控园区内各种树木、花草以及少量农作物的种植,使园区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较大幅度回升。据2013年天敌调查数据显示,绿色防控基地蜘蛛类、瓢虫类、寄生蜂类和食蚜蝇类等主要天敌个体数97.64个,而同期常规茶园主要天敌调查个体数仅为17.19个,绿色防控基地天敌增加了4.7倍。

2.2基地用药数量和用药次数大幅度减少

目前,示范基地用药量比茶农减少50%以上;用药次数亦大幅度减少,比农户减少60%以上。用药成本不足100元/667m2,农药残留量也大大降低。

2.3产品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2011年4月,公司茶叶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标准”证书。核心区茶叶品质达到了国家绿色产品质量标准。

2.4茶农得到实惠

目前,基地所生产的鲜叶收购价已经高出市场价0.2~1元/500g。与基地外农户相比,增加收入300~500元/667m2。

2.5企业效益得到提升

经过几年的努力,名山跃华茶厂已经跃升为四川省跃华茶业集团,成为四川省茶业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和雅安市蒙顶山茶业的一张名片。2014年公司总产值从2008年的3200万元增加到2亿元,销售收入1.8006亿元,产生利润3565.3万元,税额493.0万元。带动茶农5000多户,间接带动3万多农户,农户人均增收240元以上。企业还积极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2.6企业管理者获得表彰

由于茶企积极参与绿色防控,促进自身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省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获得表彰。2010年4月27日,基地示范单位四川省蒙顶山跃华茶集团董事长张跃华同志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5年5月,基地负责人王明清同志获得了四川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7领导重视

示范基地建设期间,省、市、县各级领导给予了高度关注。有关领导都先后到基地视察、指导工作。并多次在基地召开市、县现场观摩培训会,已成为省、市、区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基地。

整体上,在四川省茶叶创新团队的指导下,在雅安市及名山区各级政府、技术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1.8hm2“名山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农业部验收,2014~2015年连续2年通过农业部年检。

参考文献:

[1]杨丽丽,郑高云,梁丽云,等.茶树抗病虫机制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8(2):8-11.

[2]谭济才.茶树病虫防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3-269.

[3]郭剑雄,刘佛金,王水金.石硫合剂冬季对茶树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试验[J].福建茶叶,2009(3):12-19.

收稿日期:2016-06-14

作者简介:毛建辉(1959年-),男,研究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工作。E-mail:mjhcdn@163.com。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黄骅市人大常委会 视察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暨城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生物防治活性物质在欧洲农药法规(EC)No.1107/2009框架下的发展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析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分析
加强有害生物防治,保护林木生态安全——方城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