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寝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效果探析
2016-04-05曹莉覃智
曹莉+覃智
【摘 要】对高职生寝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设计,通过问卷测量和学生主观评价分析高职生寝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总结高职生寝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体会。
【关键词】高职生 寝室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设计 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06-02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寝室度过,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是正常生活、学习的前提。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中心较强等原因,大学寝室内部的人际关系问题较为常见。2013年5月在“中国青年报”刊登的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针对人际关系问题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四成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寝室关系不够融洽。高职生多来自农村,自卑心、自尊心都较强,而且相比城市的学生,其在人际交往的技能(人际关系建立维持能力和人际关系冲突平息能力)等方面都较弱。针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900名学生的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调查也显示,有人际交往困扰人数超过了半数。
当前,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多采取单一的团体心理辅导或个人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活动时间有限,缺乏对团体成员个性和认知方面的深入挖掘,对改善由于不良个性和不合理价值观念引起的人际困扰,效果的时效不足;个人辅导则容易陷入说教式教育,学生缺乏内省自悟和人际交往技能实践过程,难以达到自我改变和自我成长的效果。本研究针对高职生在寝室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以往解决方法的不足,进行寝室心理健康教育——“同一屋檐下”活动,目的是创新高职生寝室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索此活动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研究结果将为高职生寝室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性方法,对高职生培育、践行“友善”、构建“和谐”寝室提供经验与指导。
二、高职生寝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思路。通过各方面收集人际关系不和的寝室作为辅导的对象;然后通过宿舍走访座谈、个人咨询、心理测量,了解具体情况并给予初步的心理指导;再设计在寝室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调解寝室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的相关技能;之后根据个体具体情况增加个体咨询和真实情景训练,强化团体辅导后的效果;最后通过多方面测评评估此项目开展的效果。
(二)活动方法。运用团体心理游戏、个体咨询、心理测量、心理画分析、设置行动作业、行为矫正、环境营造等方法。
(三)活动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步:筛查确定辅导对象。向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了解人际关系不和的寝室以及心理普查结果异常(SCL-90量表测试中人际关系、敌对、偏执三个因子分在3-5分之间)的学生。最后确定5个寝室40名学生作为活动对象。
第二步:了解辅导对象。主要通过寝室走访座谈、个人咨询,了解寝室中存在的人际关系紧张及冲突情况,了解个体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困惑、烦恼和需求,了解个人成长史,初步给予一些心理指导,进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SCL-90”前测,为接下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做准备。
第三步: 一名老师带领一名心理委员在寝室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每次大概90分钟。团体心理辅导包括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知你知我”,有三个活动:签署团体契约、无家可归、走出圈外。第二个环节是相互欣赏,有两个活动:自画像、戴高帽。第三个环节是“我建我家”,有两个活动:同舟共济、制定舍(名、徽、歌、训、规等)。第四个环节是“做自己的主人”,目的是帮助成员学会在宿舍中合理地拒绝别人。第五个环节是冲突解决,目的是使成员学会如何解决宿舍人际冲突,学会道歉。第六个环节是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每个环节结束后都有学生分享和指导老师点评。
第四步:心理组老师做个人心理咨询,每次50分钟,共1-2次。结合上一步在寝室发现的新问题,通过心理辅导专项组研讨提供的辅导意见,对人际交往困扰严重学生进行个人心理咨询,并提供生活辅导。
第五步:设置行动作业。对内:寝室中的成员给每个过生日的成员自制一张祝福卡片。对外:寝室中的成员去某个地方通过主动交往与一个三口之家合影,另外在学校接触一个不认识自己的老师,说服其在自己的笔记本留言签名。
第六步:营造寝室和谐环境。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强化团体辅导后的效果。在寝室墙上每周贴挂两张传统文化中强调“和”的格言或谚语,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人心齐,泰山移”、“人不和,百事不兴”等,每周变换不同的两张,并要求寝室成员能够背诵。
第七步:效果总结。通过问卷、组员访谈、师生评价、工作人员的观察等多方面来评估此项目开展的效果。一是团体满意度评定量表:通过成员对团体活动的满意程度来检验成员对活动的接纳和认同度,显示团体辅导的效果;二是比较活动前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三个因子的得分;三是比较活动前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四是比较辅导对象前后的师生评价。
三、高职生寝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
(一)问卷测量结果。由表1可知,实施团体辅导后,学生在人际困扰总分、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方面的分数有较大下降,差异显著。表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成员的交际性增强,在人际交往的个性特征、交流的感受和行为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改善。
(二)学生的主观评价。由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成员对团体辅导活动满意并认为有所收获。成员选择“不满意”的题项集中于“我对自己越来越了解了、参加团体使我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等方面。团体满意度量表的主观报告表明,本次团体辅导对成员生活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在开放性、接纳自我和他人方面有显著提高,团体辅导设置的具体活动能促成个体认识上的积极转变和领悟。在对于“您认为本次活动辅导的效果如何”的选择上,40%人认为效果很明显,60%的人认为效果较明显。
四、高职生寝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体会
第一,本活动不是说教、号召式的,而是以一种融入、体验、渗透式的方式开展。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辅以个体咨询对全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另外,利用“和”格言和谚语营造一个寝室的文化环境,不仅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格言大多可以作为“为人法则”,谚语简短有力的词句表达方式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引用或奉行。过程融入了核心价值观中的 “友善”方面,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功能。
第二,深入寝室进行活动有利于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语言;加深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信任;加强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与沟通;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咨询中建立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运用到实际中,从人本主义观点来看,学生会把对老师的信任扩展出去,其人际关系会慢慢得到改善。
第三,心理画分析能够发现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情绪、性格倾向等心理问题和心理需要。通过个体辅导和心理画的分析,兼顾了个体差异,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在团体辅导中暴露出的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和价值观问题。
第四,设置行动作业,可以加强行动倾向。人际交往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它必须在行动中培养和发展。由于团体辅导时间有限,通过布置行动作业,辅导得以向外延伸,引导成员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有目的地进行交往训练,养成主动交往的习惯,改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回避倾向,提高交往的主动性和开放性。
第五,团体心理辅导过程形式丰富、内容充实。在实施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给学生自主权的同时,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发言权,说出自己的心声。侧重学生自悟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悟,然后有时间自己去讲体会,与众人分享活动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知道怎么做,达到自我改变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次活动结合团体心理辅导、个人咨询、问卷测量、行动作业设置、环境营造等方法,以“知行合一”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接纳自我和他人;使学生倾诉对寝室问题的不满,排解负性情绪、消除误解;帮助学生探讨寝室中发生矛盾后的解决策略,从而解决在寝室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能够改善、增进与舍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设置行动作业,增强人际交往技能。本次活动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对改善寝室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4)
[2]杨爽,王瑶.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2)
[3]宋大力,袁红波.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1)
[4]郑凯,何元庆.团体心理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8)
【作者简介】曹 莉(1984—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覃 智(1984— ),男,壮族,广西宜州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心理。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