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空巢”父母注意心理调适
2016-04-05王源源
王源源
最近,一则《“虎妈”每晚微信视频查岗大二女儿》的新闻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某高校大二女生小李自上大学以来,其母亲马女士要求她每晚十点半之前必须回宿舍,并且每天都要微信视频“查岗”,让小李把摄像头对准床位给她看一看才放心。小李对此深感无奈,表示自己已是成年人,希望能有个人空间,更何况有时学校有活动,无法保证每晚都雷打不动地准时回宿舍。对于女儿的反感,马女士也很委屈,她表示自己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觉得现在社会环境复杂,每晚确认女儿准时回了寝室才放心,其次也是想和女儿多些交流,女儿怎么就不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呢?
据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独生子女到外地求学、求职,随着年轻人“离巢”现象的不断增加,他们的父母便提前进入“空巢”家庭行列,这些父母的年龄大都为四五十岁,被称为“中年空巢”。和传统意义上的“老年空巢”相比,“中年空巢”的父母感受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空虚和对亲情的失落,有些人产生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引发情感和心理危机,严重的会形成心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还有的影响到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和谐。
不少中年空巢父母表示,自从有了孩子,一切便以孩子为重心。尤其是母亲,更是给予孩子生活、学习、交往等各方面的密切关注,生活完全围绕孩子转,在情感上形成了对孩子的依赖,孩子在身边,便感到很安心。现在孩子去了外地,家里一下子变得冷清,自己的心也仿佛被掏空了,生活失去了目标,整个人便陷入这种突如其来的孤独中不能自拔,每天就想着孩子在外面不知道过得怎么样;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孩子在网上视频聊天。但是,过度的关注很容易使孩子厌烦,同时又容易使其产生内疚心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父母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困扰。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分离期,如分床、上学、结婚成家等。作为家长,尤其是母亲,要正确认识生命周期及生理规律,接受孩子的成长,培养分离意识,克制情绪,调整情感寄托,转移关注点,不要让自己的“爱”给孩子带去压力,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压缩他们的自主成长空间。
对于刚刚步入中年空巢的家庭来说,孩子离家后注定会带走往日的一些快乐和生机,有一些不适应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空巢焦虑持续时间太长或者太严重,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危机症状,有的甚至会引发夫妻间的情感危机。在很多家庭中,孩子是夫妻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夫妻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同时由于孩子的存在,夫妻之间的一些矛盾可以暂时淡化或隐藏。但当孩子离开家后,没有了共同的话题,夫妻交流减少,一些矛盾便显现出来。
心理专家建议,对中年空巢的父母而言,家庭生活结构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生调整的契机,只要积极面对、主动进行心理调适,一般都能从空巢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适应新的生活。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尽量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开,要开始新的“学习”,关注工作乐趣和生活乐趣,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找回属于自己的新的生活模式。
其次,要关注夫妻感情,学会多沟通交流,将情感重新分配,注意互相关心,提高婚姻满意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对中年空巢的不适感一般会高于男性,这是因为在中年阶段,男性的事业一般正处于高峰期,而女性则不然,有的中年女性还面临着更年期,这也就要求中年空巢家庭的丈夫要对妻子给予更多的体贴和安慰,帮助她们走出焦虑。
再次,要将生活重心从小家庭中分散出去,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子,通过和朋友的交流来充实生活。闲暇时间不要总是宅在家里遐想关于孩子的事情,当感觉自己情绪不佳时,可以主动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体育锻炼等。
如果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感觉自己难以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要及时求助于心理医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或心理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