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痴

2016-04-04李丹

山东农机化 2016年6期
关键词:书痴匡衡财主

李丹

书痴

李丹

“书痴”,意谓对书籍极度眷恋,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古代的一些文人雅士,这方面的事例甚多。《旧唐书》记载,窦戚家世显贵,他的几位兄弟崇尚武艺,卓有功勋。惟独窦戚沉迷于文史,无意于武功。几位兄弟都嘲笑地叫他“书痴”。他却依旧我行我素,怡然自乐。

唐代诗人白居易生来聪明,长大好学不倦。他在《与元九书》中回忆,小时候就“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一方面苦读诗书,一方面练习写作,没有一点闲工夫,“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由于学习入迷,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已到壮年,身体仍然羸弱不堪;未及老境,头发早已花白,牙齿动摇,视力衰退,眼睛里常冒黑星,如同飞蝇垂珠一般,但他照旧“力学不知疲”(《悲哉行》)。

古代的贤才文人,像白居易这样的“书痴”并不少见。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南宋“四大家”之一,有“小李白”之称。陆游的成就,虽与他年少早慧、才气超逸有关,但主要来自他的勤奋好读、刻苦努力。陆游爱读书,爱收藏书,他读书读到了如迷如痴的地步,被人称作“书痴”,他爱藏书,以致屋中所见全是书,被人称作“书巢”。陆游自幼爱读书,很小的时候,就在灯下读书读到深夜,十三四岁时,酷爱陶渊明的诗,终日废寝忘食地吟颂。十七八岁时,就已熟读了王维、岑参的诗集。陆游一生苦读不止,苦读已成了他不可改变的嗜好。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他一生都在读书、抄书,不知读破了多少书,磨平了多少砚台。他在《寒夜读书》一诗中写道:“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爱书爱到了不读书不如去死的程度,这正是陆游“书痴”形象的生动写照。陆游家中藏书之多,到了满目是书,无处插脚的程度,陆游称自己的家是“书巢”,还专门写了一篇《书巢记》记述他的“书巢”情况,写得很有趣。说自己又老又病,还在不停地读书,称自己的房子为“书巢”。有人向他说,你的房子挺好的,为什么叫“巢”呢?他说,这是因为你没有进过我的屋,我的房内,架子上,匣子里,桌子前,床上到处都是书,环视房屋四周,都是书。我的生活起居,病痛呻吟,感情变化都和书交融在一起了。在这里,宾客不到,妻子不见,外面的变化我一无所知。在这里,我有时想活动一下,但被乱书围着,无法走动。我自己也笑,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陆游在《读书》诗中说:“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客来不怕笑书痴,终胜牙签手未触。”原来,他嗜书成癖,爱若明珠,穷搜苦索,收藏图书。他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今书籍。饮食起居,和书相伴;卧病呻吟,与书厮守。写作忙时以书助兴;空闲余暇览书为乐。每当起身将要出去的时候,书籍围绕左右,如同堆满了干树枝,无法迈步。有时邀请文朋诗友前来参观,客人见满屋是书,无处插足,不得入处;勉强进去了,却又出不来,陆游与客人相视大笑。他起早贪黑地把卷,通宵达旦地读书。自幼至老,几十年如一日,勤奋攻读。陆游七十七岁时说:“老夫垂八十,岩电尚烂烂,孤灯观细字,坚坐常夜半。”直到八十二岁还说:“目昏大字亦可读,齿摇犹能决濡肉。”陆游爱书、读书,真可以说是达到了终生痴迷的地步。

那时,古代的“书痴”们想出了各种绝招,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故事,传为美谈。自家藏书读完,再也无书可读,买又买不起,借又借不到,怎么办?还是这个“凿壁偷光”的汊代匡衡,有了新的主意。他听说当地城中有一户大姓财主,存书甚多,便到财主家卖身为奴,甘当佣人,而且连报酬也不要。财主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匡衡这才吐露真情:“只求借到老爷的存书,遍读一过,于愿已足!”财主被他的这种求知的欲望所感动,终于答应了匡衡的要求。后来,匡衡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精通诸子,善讲《诗经》。当时的人为他编了歌谣:“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是匡衡的小名(葛洪:《西京杂记》)。清代阎正衡借不出同乡某翁的《史记》,想到老翁家去就读,又得不到许可。这时,他看到老翁家缺少烧柴,而自己家有山场产柴,便以每天送给老翁一背柴禾作为读书的交换条件,终于得到允许。于是,阎正衡每天吃罢早饭,就背着柴禾,带着纸笔,到老翁家去读《史记》,边读边抄,数月读完。后来,他又卖了家产,“购书数千卷,日夜读之,其学益充”。阎正衡写出的“文章坚劲雄肆,颇以王安石、苏洵”(《清朝野史大观·清朝艺苑》卷十)。古人的这种发愤求学、坚韧不拔、锐意进取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敬佩。

古人的“书痴”以惊人的毅力和民族魂的精神称名于世,受到人们的赞颂。在当今社会,“书痴”的风骨尤需继承弘扬。

猜你喜欢

书痴匡衡财主
书痴范用
财主的刁难
王勇智斗财主
目不识丁
匡衡凿壁借光之后
匡衡:苦学成宰相却因贪腐被贬为平民
凿壁偷光
舒班长是个“书痴”
凿壁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