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情况调研
2016-04-04宋志启李延德
宋志启 李延德
即墨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情况调研
宋志启 李延德
为摸清即墨市农作物秸秆生产和综合利用现状,促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利用工作,笔者对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作物秸秆生产和综合利用状况
(一)资源状况。全市常年种植主要秸秆作物面积约144.5万亩,年产生作物秸秆约66.91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8.54万亩,年产秸秆约25.5万吨;玉米种植面积63.03万亩,年产秸秆约35.58万吨;花生种植面积22.94万亩,年产秧秸约6.33万吨。
(二)综合利用状况。到201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3万千瓦,小麦联合收获机146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005台,青饲料收获机19台,秸秆还田机254台,配套大中型拖拉机7402台。
2015年全市小麦收获面积58.54万亩,机械化联合收获面积达到99%,秸秆还田率达到96%以上,除小部分通过秸秆打捆、捡拾回收用作饲料、燃料外,基本实现了粉碎还田。玉米收获面积63.03万亩,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92%,玉米秸秆88%以上实现了机械化粉碎还田,另有部分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氨化等措施用作食草畜禽的饲料。花生、薯类、豆类等作物秧秸基本上作为燃料或饲料喂养牲畜转化利用。
二、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利用技术推广情况
(一)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在夏季,重点推广小麦联合收获-秸秆切碎还田-玉米机械直播技术,通过给小麦联合收获机加装秸秆切碎器,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地抛撒到地表,然后利用玉米直播机械进行免耕播种作业。在小麦秸秆收获还田过程中,严格控制秸秆留茬高度及切碎长度,小麦麦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撒不均匀率≤20%,禁止无切碎器的联合收获机进地作业,避免因秸秆过长、留茬过高影响播种或秸秆焚烧。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全市广泛应用,小麦秸秆切碎还田面积达到种植面积的96%以上。在秋季,重点推广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耕)或旋耕整地-小麦精量播种技术。通过玉米联合收获机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然后进行免耕播种。经过处理后的秸秆,不仅能满足下茬作物种植的农艺要求,而且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实践证明,实施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团粒结构明显改善,有机质明显增加,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显著提高,节本增效作用十分明显。
(二)积极推广秸秆机械化青贮和氨化技术。为满足畜牧业发展对秸秆饲料的需求,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青贮和氨化技术,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引导,大力推广对秸秆青贮收获及加工机械,目前全市玉米青贮收获机械已达到19台,饲草加工机械1491台,2015年完成玉米秸秆青贮收获面积2.1万多亩,通过机械化秸秆青贮、氨化玉米秸秆5余万吨,可解决牛、羊冬季饲料问题。
(三)推广机械化秸秆捡拾打捆技术。即墨市从2014年开始推广应用秸秆捡打捆机,目前全市秸秆打捆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牵引式,即收获结束后拖拉机牵引打捆机进行秸秆收集;另一种是同步自动式,与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使用,作业时边收获边打捆,实现了小麦、玉米秸秆打捆自动化。经打捆成型的秸秆易存放、易搬运,企业以每吨300元的价格回收,主要用于畜牧养殖、生物质能源,并且每亩可增加农民收入120元左右,同时解决了秸秆焚烧,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推进秸秆机械化利用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在小麦、玉米等作物收获前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展开宣传;在各镇、街道、村张帖标语、开办专栏、印发通告等,大张旗鼓地宣传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的好处和秸秆焚烧的危害;召开现场会、演示会,广泛宣传推广机械化收获、秸秆打捆、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强化政策扶持。以购机补贴政策为导向,重点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青贮收获机、小麦秸秆切碎机、秸秆捡拾打捆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进行补贴,加快了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推广速度,有力支撑了全市秸秆禁烧工作。
(三)搞好技术指导。在每年三夏、三秋开始之前,对参加农机作业的机手进行机械使用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知识及有关技术规范的培训,不断提高机手驾驶操作技能。同时积极组织农机企业及农机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搞好维修服务,确保农业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农业生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后被焚烧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民习惯在收割后放火将田里的秸秆焚烧,认为只有焚烧干净才有利于下季的播种,没有充分认识到秸秆焚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另外,秸秆焚烧还破坏了土壤结构,加重了土壤板结,造成农田质量下降。
(二)一些先进适用的机械化秸秆处理技术和装备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影响了秸秆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虽然要求小麦联合收割机必须配备秸秆切碎装置方可作业,但有的机手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不愿在联合收获机上加装秸秆切碎器,有的在作业时故意加快行进速度或者高留茬作业,出现了秸秆还田质量不高的问题,不但给秸秆焚烧带来了隐患,也给下茬作物的腾茬播种造成影响;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与联合收获机配套使用同步自动秸秆打捆机,会增加消耗作业动力10-15马力,降低收益,投入产出不合算,导致机手不愿购买,普及应用较少,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三)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方面,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没有系统性的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政策,秸秆利用的各个环节往往无利可图甚至赔钱,严重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推进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一方面要普及应用先进适用的秸秆处理装备,但补贴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国家虽已出台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推广等一系列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由于配套措施不健全,地方政策不完善,难以形成政策合力和有效的投入机制,农民购买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要增加作业补贴,目前政府对农机作业补贴投入资金较少,不能有效调动农民使用新机具新技术的积极性。
(四)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作物秸秆分布散、密度低、季节性强,收集储运成本较高,专业的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导致服务市场难以形成,同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加工转化能力不高。
五、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策导向。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宣传有关政策、典型经验和做法,用技术指导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逐步提高全社会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识和自觉性。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及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本地实际,增加对购买同步自动秸秆打捆机的补贴额,购机户在享受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同时享受市财政的每台累加补贴,利用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导,企业、农户投入为主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的投入机制。
(三)鼓励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拓宽开发利用的途径,调动企业利用秸秆的积极性。一是在小麦、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镇建设秸秆收储加工站,鼓励其积极引进秸秆压缩成型机及生物质一次固化机,对新建秸秆收储加工站给予政策与技术扶持和资金奖励。二是对供热采用秸秆气化锅炉、利用生物质燃料进行供热的企业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