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利”互渗文质相兼
——浅析华嵒花鸟画艺术的雅俗之趣

2016-04-04文/胡

美术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师承花鸟画

文/胡 阳



“行”“利”互渗文质相兼
——浅析华嵒花鸟画艺术的雅俗之趣

文/胡阳

【摘要】华嵒是扬州画坛一名极具代表性的文人化的职业画家,其艺术成就突出,花鸟画影响最大。本文通过分析画家所处时代背景及艺术师承,探讨华嵒花鸟画的雅俗之趣。

【关键词】华嵒;花鸟画;师承;雅俗之趣

华嵒,生于福建上杭县,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紫山老人徐逢吉在为华嵒《离垢集》题辞中写道:“天资胜者,多半浮华,求其文质相兼而又能超脱于畦畛之外如斯人者,亦罕觏矣!”①这句话准确概括了华嵒的艺术特质:文质相兼,雅俗共赏,融入了市民情调。本文在分析画家所处时代背景及艺术师承的基础上,重点探析华嵒花鸟画的雅俗之趣。

一、华嵒所处时代背景及师承交友

(一)时代背景

18世纪的扬州是东南地区最繁华富庶的商业城市,乾隆皇帝六巡江浙都经过扬州御道,临幸扬州。当时扬州聚集了大量的盐商,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商品经济的繁荣,形成了广泛的市民阶层。扬州商人为了提高社会地位,更是优礼文士、赞助文化艺术事业以期与知识分子建立联系,赢得社会声誉和经商的保障。而市民阶层对于书画作品的需求也为书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改善生活的机会。面对这种供求关系,书画家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或主动或被动地去关注市民阶层的审美尚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身的雅俗观。当时扬州有谚语云:“金脸银花卉,要讨饭画山水。”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扬州画坛的画家为了顾及市场交易的需要,而改变绘画题材。

从大环境来看,清初“四王吴恽”引领画坛,他们一味强调笔墨,不注重师造化,再加上后学者功力不够,造成当时中国画坛上一派颓废。而石涛来到扬州,提出“我用我法”“搜尽奇峰打草稿”等思想,对扬州画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再加上扬州画家多是饱尝了生活的不顺遂而来此卖画为生,因此他们能够关心民间疾苦,从而用作品去反映现实,表达自身思想。

再看华嵒,他在扬州期间结识了员果堂,员氏家族不仅为华嵒提供了住宿和作画的场所,也常为他售画做中介人。至晚年,华嵒依旧作画出售,《离垢集》卷五中《冬日读书》一诗便是其晚年凄凉生活的写照:“北风酸辣吹老屋,闭户不出缩两足……年来渐老体渐衰,唯思美酒与烂肉。若能顿顿下咽喉,且醉且饱享好福。”②由此可知,在如此人生境遇下,华嵒以卖画为生,从而不得不去迎合市场以求获得经济来源,这成为其绘画特征形成的渊源之一。

(二)师承交友

探究华嵒文质相兼、雅俗共赏的绘画艺术,还要考虑其艺术师承及交友圈子。华嵒的花鸟画早年多取法恽寿平,至成熟期之前,他已能将恽寿平没骨画法的长处很好地融合到自己的绘画中。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牡丹图》,根据画作上“戊辰春三月新罗山人写并题”的字样,应该作于66岁,此时华嵒正处于艺术成熟期,但仍可以看出他对恽寿平画风的继承。这一时期,他又借鉴吸收了八大山人与石涛的风格,这对华嵒代表性的小写意花鸟画风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对华嵒产生巨大影响的还有扬州画派中的一些代表性画家,如金农、高翔、李鳝和郑板桥。可从《离垢集》卷三《题环河饮马图赠金冬心》《高犀堂见怀五律一首,步其原韵奉答》《桐华庵胜集图》题跋中探究人物关系。这些人对增加华嵒作品的文人趣味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华嵒秀逸的绘画风格又避免了扬州画派流露出的“霸悍”之气。

除绘画上的学习外,华嵒也深知诗文、书法修养的重要性。正如新安曹鸣铃昉生在《离垢集》上所题诗言“艺苑曾标三绝誉,骚坛共仰一时雄”,可见华嵒在当时已是一位诗书画三绝并受人敬仰的画家。这样的修养,与其交友圈子密不可分。华嵒身前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杭、扬两地,期间他与徐逢吉、吴仓石、蒋雪樵、厉鹗交往甚好,也正因如此,他慢慢完成了职业画家文人化的转变。

二、华嵒花鸟画艺术的雅俗之趣

华嵒赴扬州后,艺术开始走向成熟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写意画格,并将雅俗完美地进行了融合。他的花鸟画大致呈现出三种面貌。其一,水墨意笔,其典型的山水皴法在禽鸟羽毛上的应用还不是十分成熟;其二,水墨淡彩,此时华嵒用破开的笔毫来梳理禽鸟羽毛,个人风格日臻成熟,代表作品如《鸟鸣秋树图》等;其三,禽鸟往往以重彩画成,配以写意、淡雅的山石,呈现出朴实率真的画境,这类作品如《锦鸡竹菊图》等。具体来说,华嵒花鸟画的雅俗之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色方面,从整体画面来看,华嵒的花鸟画呈现出文人的蕴藉典雅。华嵒对恽寿平进行过深入学习,同时远追宋元名家,如赵孟頫、张中、王渊等。《水仙窠石图》《桂树山雉图》便得法宋元,呈现出虚旷、清新、灵动的意境。华嵒花鸟画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吸收了民间绘画中色彩艳丽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了雅俗之间的审美,如《桃潭浴鸭图》《兰菊竹禽图》中,整体色调淡雅野逸。但是华嵒又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描绘花卉,使画面骤然灵动起来,前期画家中很少有人采用这样的描绘方式。

(二)绘画题材方面,华嵒所绘花鸟画题材广泛,如文人画家的“四君子”“岁寒三友”题材,但这类所占比重较小,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翎毛水族,甚至是兽畜。

其中禽鸟形象多采用俯仰之姿,啼鸣喧闹,充满了生趣。对禽鸟的刻画,华嵒更多吸收和借鉴了职业画家,更确切的是民间绘画的因素,其作品中禽鸟的形象往往工细严谨。一类如《锦鸡竹菊图》中对锦鸡的刻画,朱色、石青、石绿、赭色等色调混用,但是搭配协调,使画面质朴灵动,并带有民间趣味。此类画作还有《山雀爱梅图》《海棠绶带图》等,还有一类,全图色调淡雅,禽鸟多用墨或赭色或其他淡雅色调进行刻画,但是不论怎样,华嵒在禽鸟刻画上借鉴了山水画的枯笔皴擦来表现禽鸟羽毛的蓬松感,这与同时期正统画派及扬州画派其他画家在禽鸟刻画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成为华嵒花鸟画艺术的一大特色。此外,他多数作品都体现出一种对现实的关爱,充满了生活的趣味,更能够引起广大市民阶层的共鸣。再者,如《三狮图》等,是华嵒所作的民间题材的绘画,但是表现手法却高古典雅,有着文人画的气息,从而在题材的开拓上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三)从章法布局来说,华嵒成熟期的花鸟画多数采用上、中、下三段式,再配以题诗的构图。立轴上部往往斜生树枝,枝桠老拙,或配以淡雅清新的花叶。画面下部为坡石杂枝,而禽鸟多数安排在画面中下部,或上部枝桠上,不论是淡色表现还是重彩勾擦,都构成了画面的视觉中心,成为观画者的视觉中心点。同时,每幅画都配以题画诗,成为点睛之笔,起到画面构图的作用,成为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这些诗来看,都显得清新自然,如“喃喃软语逐风斜”“秋声拂长林,寒蝉抱叶飞”“舒凫循泝游,理翮扬清翰。啑喋蔓藻间,容与聊自玩”,从而赢得了市民阶层的喜爱。

结语

总之,华嵒的花鸟画,在转益多师的基础上,确立了自身小写意的面貌。总体上呈现出文人所追求的典雅蕴藉,而对民间绘画的吸收又使得他的花鸟画有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倾向,从而形成了充满生趣、富有市民情调、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这也反映了中国后期绘画史上,职业画家与文人画家合流的趋势。

注释:

①②[清]华嵒.离垢集:新罗山人华嵒诗稿[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清]李斗.扬州画舫录[M].王军,评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李霖灿.中国美术史讲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胡阳,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猜你喜欢

师承花鸟画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工笔花鸟画
寧靜以致遠——简评张峻民的花鸟画
名辩逻辑家公孙龙师承渊源儒家的逻辑明辨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