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亚禅宗与二战以后美国抽象表现艺术

2016-04-04董晨颖

美术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禅宗东亚美国

文/董晨颖



东亚禅宗与二战以后美国抽象表现艺术

文/董晨颖

【摘要】国内一直对现代艺术有着片面的观念,认为现代艺术来源于西方,因此西方的现代艺术都是由西方文化独自创造出来。但是,事实上现代艺术中,主要的抽象表现艺术就是融合了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世界性语言。本文主要通过东亚的禅宗对于二战以后美国抽象表现艺术影响这一关系进行简要的论述,进一步强调现代艺术是一种全球化的跨文化交流的结果。

【关键词】东亚;禅宗;美国;抽象表现艺术

一、东亚的学者对美国抽象派画家的启发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画和关于中国哲学的书籍开始被更多美国文人关注,在战争期间,神秘的亚洲古国时常成为艺术家的灵感源泉。而日本画和关于日本的美学思想,在一战之前就已经闻名。在此期间出现的一些东亚学者,给形成已久的美国文化带来新的冲击,艺术家们不断地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

(一)滕白也对马克·托比的影响

滕白也,画家、雕塑家。早年留学法国,1925年1月赴美国。在美国《排华方案》颁布后,他为了抗议美国社会歧视华人的行为、宣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美国各地的博物馆举办书法、中国画和指画画展。凭借着个人的高超技艺,滕白也很快就轰动了美国社会,受到了许多画家的认同和赞扬。其中,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托比,不仅是滕白也忠实的追随者,也是将东亚书法与抽象绘画之间的联系运用到作品的先驱艺术家。马克·托比,美国画家,他的作品以线性、抽象的风格而闻名。这种风格通常被称为“白色书写”,是以类似文字形式的白色线条为特色作品。

在1923年,马克·托比开始跟随滕白也学习书法,滕白也向马克·托比介绍了中国传统水墨画,这对托比的西方绘画观念有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接下来的一堂课,托比兴奋地说道:“我走出来,看见一棵树,树不再是一个固体了。”①

在水墨的学习之后,托比将东亚书法与水墨画的特点进行提取,在油画布上实验,转换为自己的“暗底亮色”以及“白色书写”的笔划方法。他的代表作品《宇宙场域》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及其以后的抽象绘画总体的几个重要原则:1.自发性的线条,类似书写一样的笔画;2.将亚洲图形抽象化,并与其他一些元素融合。

马克·托比通过滕白也发现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拓宽了他的油画语言,从西方的传统绘画形式中获得了自由。

(二)铃木大拙及其禅宗系列讲座

铃木大拙曾在日本担任英文教师,19世纪初又在美国、英国等地工作和生活长达20多年,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他曾经在日本高僧今北洪川的指导下参禅,有过禅学中“开悟”的亲身体验,同时,他曾拜访中国,对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有着精熟的了解。因此,他可以用熟练的英文介绍佛教禅学,又可以和西方学者深入交流,了解西方的文化和思想。

在西方传统绘画语境中,大部分是自然或写实的特质,均衡、对称更加符合西方审美观念。然而20世纪初,抽象艺术在美国崛起,以杰克逊·波洛克为首的艺术家主张摆脱欧洲标准,绘画不是美学的设计,而是画家内心的情感流动,这同铃木大拙传播的禅学相吻合。铃木大拙认为:“艺术的冲动较之伦理或道德的欲望更为原始或更为固有。”②艺术属于创作,而伦理道德更趋向于规则,艺术是来源于艺术家的内心,而伦理道德是由外界强加的东西。铃木大拙通过推广禅学,为西方思想创造了一种世俗的、美学化的、普遍的禅宗理论。因此,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批艺术家直接受到了铃木大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禅宗系列讲座的影响。

二、书法笔触成为抽象艺术的东亚元素

战后美国抽象绘画最显而易见的亚洲元素是书法笔触,这也代表着一种方法。这是艺术家通过对禅宗的理解,以及中国书法作品给他们的启迪得出的方法。

(一)以书法表现禅学

书法和禅学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悟”。书法要求书法家从结构、墨色、形态去理解、顿悟,能够达到心手合一的境界。禅,要求心灵与宇宙不二,两者之间的调和形成一种广大的象征。

1955年艺术评论家威廉·塞茨这样认为,抽象和再现都是构成绘画“不可缺失的视觉单元”。威廉·塞茨把书法笔触看作是表现“自身以外的空无”,他还矛盾地将其看作是一种“象征的指涉,不仅包含它的形状,还有精神动作施展中表现出奔放的、剧烈的或者尝试的特质”。

“墨”这个词,铃木大拙早在1938年就已经将其翻译成英文,铃木大拙认为水墨相比西方油画的“明暗”“透视”“概念的宏大”“技巧的力度”和“现实主义”,显得“自身贫乏,形式较少,内容较少,技巧较少,材料较少”,然而我们东方人却感觉到存在其中的某种流动的精神,“它神秘地游移在点、线和不同结构的暗部及其生命在其中呼吸颤动的节奏。”③禅学文化通过书法,启发着众多艺术家,创作出许多新精神的抽象绘画。

(二)书法是进入抽象绘画的途径

自1938年,作家蒋彝通过赞扬“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将中国书法介绍给英语读者。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十年,东亚笔墨文化对美国艺术有一种深刻的冲击,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将书法笔触作为进入抽象绘画的一种途径。

这一时期抛弃色彩的著名抽象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受东亚的书法笔触启发,将他自身对禅学的理解融入他的艺术作品中。1947年开始使用“滴画法”,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其创作不做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此外,从1950年起,杰克逊·波洛克开始尝试对画面上的线条进行处理,使线条变得更优雅、更有质感,使作家和诗人帕克·泰勒联想到“东方的象形文字”。见过杰克逊·波洛克创作的人回忆:“他在创作之前,需要坐在画布前面好几个钟头,紧闭着双眼,他作画的时候沉湎在自己无意识的行动中。”杰克逊·波洛克创作之前的行为,让人很容易想起打坐。禅宗的必修之一就是打坐。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这是禅宗修炼的基本方法。

亚洲书法对美国抽象艺术的冲击持续到战后时期。1980年抽象艺术家布莱斯·马登对1950年波洛克书法抽象作品极为赞赏,激起了他研究书法、中国绘画、禅学、文学的想法。布莱斯·马登只读过英译唐诗,他的作品《寒山研究1—35》呈现了一种对唐诗中的中国文字竖排的韵律和几何格式的思考。

结语

通过对滕白也、铃木大拙、蒋彝等东亚学者对美国抽象表现绘画影响的整理,我们可以发现抽象表现艺术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结果。东亚文化绵延至今,不断地启发着西方艺术家以新的精神创作绘画,这是一种超越文化特殊性的方法。在战后时期,亚洲文化理论和艺术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得到提升,被认为是现代艺术最富有意义和革新性的形式。

注释:

①③包铭新.画坛遗珠:滕白也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②[日]铃木大拙.禅与艺术[M].徐进夫,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

参考文献:

[1]朱其.当代艺术理论前沿.美国前卫艺术与禅宗[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2]蒋彝.中国书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董晨颖,南京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禅宗东亚美国
禅宗软件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第7 届东亚焊接技术论坛(7th EAST- WJ)在杭州落幕
学霸“三小只”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怎样打造禅宗文化大品牌——对湖北黄冈禅宗文化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