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流
2016-04-04徐勇民
徐勇民
心 流
徐勇民
微信中一帧王心耀在工作室的图像,显现出专注:系着工作围裙,俯身大幅画面。《中国风》有如巨幛横亘,我们仰视。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终端闪屏,我们被愉悦地剥夺了期待第一眼看到应是原作的基本权利。好多年以来,古典形态绘画装饰了自然透光性能有限的博物馆一类的建筑空间。当下艺术样式面向心灵的同时,也走向新的空间。两倍于画面距离,一直是经典的赏画视觉空间。今天,这个空间可以由物理变异令心理空间增容。心耀作品在不同展示空间显示出的同化力,即是如此。
心理学有一种现象表述——心流,即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忘却时间忘却自我,也忘却所面对的种种干扰。我们可以看到心耀努力唤醒身心感应,激活大脑兴奋感,释放记忆中贮存的意象,实现新的视觉体验。
心流记忆的能力与其说是作者下意识选择,不如说是执意心灵坚守。心耀并不以为当下作画的情境可以让自己哪怕是松懈片刻,每一幅作品实际上是随时续接下一幅用以拓展出新的视觉意象而为。在油性与水性的材质间将思维的坚韧与柔性打磨成为自在一体。极力调动基因里潜藏着追求极致的能力,不因年龄与阅历增长附着上的固执让自己的艺术感受力失去敏感。
新的表达语言形成时,陌生图示考验着你是否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固有的直觉,看看有没有不由自主的偏见。尽管心耀面对观众讲述自己作品时刻意用了平淡的口吻,但我与作者属同一年龄代际,社会生活的负荷思考,深知关注艺术本体的肾上腺素极易松懈。心耀在《中国风》创作中经历了消解疲惫到蜕变新生的心路,主宰起记忆和经验。画面尺度与材质变化,拓展出新的图示,直到将时间、空间和心境浸透在画面节律之中。
人们喜爱有机形态,是因为可以产生生命活力的联想,激发智识发育。回顾漫长的图像历史,人们总还是渴望看到更早的艺术样式,享受视觉和心灵的叹为观止。自然岁月将一切磨砺得只剩单色,于是纷繁的图像中,黑白二色就成为了叩问心灵的视觉语言。墨分五色,所有自然的色阶色差,无论经历的是人类狩猎期、农耕期,还是工业社会,早已将精微的思维脉动与自然层面一一对应融贯。人们一直不断地用物质媒材作为拓展视觉表达力的符号能量。
画面中黑白相间的变化形态,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界限。它在不断突破,向周遭开放并超越自身,想象并试探作品可以蕴含的能量,游刃有余地自化、化它。“泉涓涓而始流”,这便是作者东西相向的艺术旅途交汇与宿命。
《中国风》引导着视线流动,隐约看到景物如迎风翻转浓淡互印的向背关系(这一定是受惠于传统艺术经典表现形式)。从层层交叠中,感受天光奇影风卷云开截溪断谷般自然形态的无隙流淌。在连绵不断地风动扭转中,产生俯瞰大地万千景象,内窥地核热力涌动的时空断想,于挥洒放纵与短暂间隙处,形成了天地间应有之依存关系。
徐勇民 湖北美术学院院长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