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油市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初探

2016-04-04彭家明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6年2期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彭家明

(四川省江油市农业和畜牧局种子管理检疫站,四川 江油 621700)



江油市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初探

彭家明

(四川省江油市农业和畜牧局种子管理检疫站,四川 江油 621700)

摘要:2013年江油市被农业部首批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工作。为了加快提升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尽快建成现代种子生产基地,促进现代种业快速发展,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自国家级基地认定以来,我们认真规划和组织实施了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相关工作,积极探索基地建设模式和管理方式,助推国家级基地建设有序开展。

关键词: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管理

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的认定,既是农业部对江油水稻制种工作的肯定,也是上级各业务部门领导对现代种业快速发展的期盼。按照《农业部关于认定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的通知》(农种发〔2013〕2号)文件要求,江油市人民政府迅速成立了江油市国家级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具体领导、规划、组织基地建设工作。两年多来,主要以项目为抓手,整合涉农资金,积极推进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

1高度重视种子基地建设工作

(1)国家级基地县认定后,市人民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农办、发改、公安、财政、国土、水务、农业7部门为成员的“江油市国家级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农业局(现农牧局)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2)2013年12月市财政整合产粮大县涉农项目资金301万元在我市龙凤镇鲁班村建设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示范点,率先启动国家级基地建设工作。

(3)2014年市政府同意在我市工业园区铁东路征地8520m2,规划建设备荒种子低温储备库及种子加工中心、种子质量监管中心和农民培训中心。

(4)2015年我市成功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江油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中将杂交水稻制种列为现代农业核心产业之一,规划发展水稻制种基地3333hm2左右。

2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2.1 江油水稻制种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1.1发展历史我市水稻制种起始于1976年,历经40个春秋,谱写了中国杂交水稻制种史上辉煌的篇章。2009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信息点”,2011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我市义新乡为“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示范区”,2013年被农业部首批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

2.1.2基地现状全市水稻种植面积2.4万hm2,适宜杂交水稻制种的面积1万hm2,常年制种面积2000hm2,高峰时期达到3333.33hm2。目前,基地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只有约180hm2左右基地因近两年项目建设得到了提升和改善。

2.1.3发展空间大我市气候条件有利于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水资源富足,劳动力充足,水稻制种面积只占适宜制种面积的1/5,现在我市既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更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各种产业政策和项目正在逐步落实推进。此外,2015年绵阳市专门出台了水稻制种特色农业保险政策,支持和保障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所以发展时机成熟,发展潜力大。

2.2 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

2.2.1建设思路按照“四化”建设要求,以产业规划、基地党委政府支持为前提,农民积极性高、技术熟练、区域优势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或制种大户生产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依托,项目扶持、生产实用、集中成片、统一发展为原则,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倾力打造建设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核心乡镇,把我市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成为纵向有高度,横向有宽度,纵横交错有深度的具有现代特色的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优势生产基地。

2.2.2建设目标到2020年建立国家级优势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3333.33hm2,年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1250万kg,年产值达2.4亿元。

2.2.3建设原则本着立足长远,整体规划,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发挥优势,集中成片,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方针,基地建设布局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体现产业化发展的原则。通过建设,提高优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能力和提高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并通过“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以“公司+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制种大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带动和促进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全面建设与发展。二是集中连片建设和区域化布局相结合的原则。依据水稻生长的特点,结合我市的气候条件、种植习惯、制种现状,按照《江油市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规划建立以核心区带动辐射区为框架,沿绵广高速南北走向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带的基地布局,南起龙凤镇北至小溪坝镇。三是基地选择与发展相匹配的原则。第一,基础条件相对优越;第二,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村、组干部积极性高且能做到统一发展、统一组织实施,当地农民制种积极性高;第三,自然灾害威胁小,区域气候因素稳定程度高。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杂交种子,基地的选择必须在气候适宜且小气候变化较小的区域,尽力避开高温伏旱、洪涝冰雹、低温阴雨等极端自然灾害较频繁的地区。

2.2.4规划建设内容一是基地田间生产能力提升工程。主要包括田网工程,如田形调整、田埂硬化与整修;渠网工程,如新建沟渠、维修沟渠、渠系配套设施和塘堰整治等;路网工程,如田间道路、耕作便道的修建;地力培肥,如土壤耕作层厚度和有机质调整改造。二是基地生产种子质量提升工程。就是修建加工中心和储藏库。主要是便于通过工业化手段对收获后的水稻种子进行烘干、清选加工、储藏,保持种子生命特征,提高种子质量。三是基地机械化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即: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农机具等。四是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园区,以利于不断掌控品种更新换代及新技术推广信息。

2.2.5主要建设项目一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龙凤镇示范点建设项目。财政资金总投资301万元,项目地点龙凤镇鲁班村,于2015年4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当年该基地水稻制种产量创历史新高,宜香系列品种平均产量达200kg/667m2,较前两年增产25kg/667m2,领导和干部群众都为此点赞叫好。二是2014年江油市现代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财政投资150万元,建设地点小溪坝镇鲤鱼口村,2015年4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当年该基地水稻制种产量再创新高,生产的是高产类型的品种,平均产量达300kg/667m2,较前两年增产40kg/667m2,干部和群众还积极争取再做新的建设项目。三是2015年江油市现代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财政资金150万元,建设地点龙凤镇鲁班村,于2015年10月开工,2016年大春投入使用。四是备荒种子低温储备库建设项目。财政投资643.5万元,建设备荒种子低温储备库及应急药械库1800m2,于2015年10月开工,计划2016年7月投入使用。五是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41.72万元,于2015年10月开工,田间工程2016年大春投入使用。

2.3 基地建设组织保障和管理措施

(1)我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江油市国家级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协调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市基地建设规划、统筹、组织、协调等工作。

(2)各规划乡镇成立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本乡镇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优化基地建设布局,参与组织、协调、落实、安全等具体建设工作。

(3)规划拟建设的区域要求全部种植杂交水稻制种,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或集约化种植进程,要求无插花田,建成后要长期种植杂交水稻制种,不能随便改变用途,并实施建立水稻制种保护区。

(4)建设前:要求建设乡镇作出国家级基地建设承诺;建设中:要求乡镇、制种企业和建设业主单位签订基地建设共建协议;建设后:要求基地乡镇要建立国家级基地管护办法,确保基地长期发挥应有的作用。

3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1 基础设施差,种子发芽率和制种收益难以保证

我市制种基地面积大,绝大多数基地基础设施还很差,如道路、沟渠、田形小而不规则、种子晾晒及烘干设施等条件不能满足水稻制种生产工作的需要,雨水多或气温低的年份不能保障种子及时晒干,造成种子长芽和霉烂,“看到银子变成碳”,大大挫伤了制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致使制种农民生产能动性较差,甚至丧失生产信心。

3.2 机械化水平低,专业人才难以留住

水稻制种需要有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劳力的人,现在适宜水稻制种机械甚少,劳动成本投入大,比较效益较低,生产操作又很辛劳,很难留住有能力懂技术的人才在本产业领域就业。

3.3 制种面积分散,种子质量难以保证

水稻制种需要严格的隔离安全,才能保证种子纯度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生产区域中面积小、散户多,又不集中连片,缺乏统筹规划,制种隔离区难以解决,种子质量很难提高。

3.4 建设知识缺乏,工程质量监管难以管控

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建设工程上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建设工序,即使工作人员随时到现场监督管理,也难以管控好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

4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上级财政投入,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我市财政按自有财力给予水稻制种大力支持,但制种面积较大、范围较广,还需要中央、省、地(市)政府大力扶持,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级基地建设。同时,对国家投资建设好的制种基地,当地政府应将其立即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及时建立保护机制,以利长期发挥更大作用。

4.2 建立有利于基地发展的新机制,培育适度规模新型经营主体

制种基地集约化生产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需及时加强建立和完善,解决土地流转的障碍,降低集约化生产成本,鼓励更多在农村就业的人员发挥更大的生产作用,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让有能力干事的人干更大的事。建立集约化生产和制种大户生产奖励政策,对适度规模集约化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奖励,以促进现代化制种生产模式的转变与发展。

4.3 创建推行种子生产激励机制,实施种子生产标准化管理

每年规划一定面积,要求制种农民实行标准化高产栽培,规范制种技术,提高种子质量,增加制种产量,增加比较效益。实施标准化制种高产栽培补助,对标准化高产栽培的制种农户实行亲本种子、配方施肥、药械及农药和机械化等给予必要的补助,激励大家参与探索和研究,将标准化制种技术公开分享使用,为水稻制种提供技术保障。

4.4 创新农业产业机械化发明创造机制

水稻制种机械化,首先得考虑水稻制种生产区域化和制种技术特殊化,需要国家顶层设计,出台制种机械化发展有关的政策,鼓励机械化科研人才亲身投入到水稻制种生产一线,结合生产技术研究实用的产品。

4.5 继续推行实施水稻制种保险政策

各级政府应加强财政资金给予杂交水稻制种特色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全面推行实施,实施时需降低农民和企业缴费比例,降低制种成本投入,保障制种基本成本不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6 组织培训,提升基地建设能力

农业部门也应组织相应的建设知识培训,邀请建设方面的专家讲授工程质量管控要点,提升参与建设工作人员的质量管控能力。

作者简介:彭家明,男,汉族,大学本科,助理农艺师。

收稿日期:2015-12-21

猜你喜欢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我的基地我的连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北疆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